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前言: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摘自《孫子兵法》作戰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經濟是戰爭的基礎,劉裕在戰場上北伐戰場上氣吞萬里如虎,他是如何改革東晉末年的苛政弊端,為北伐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的呢?讓我們一起詳細解讀劉裕實行的三板斧改革。

01瀕臨破產的東晉公司

404年,劉裕在趕走大股東桓玄後,進駐建康(東晉首都,南京),開始出任東晉集團公司總經理,面對東晉公司制度混亂、管理寬鬆、府庫空虛、效率低下的經營狀況,劉總經理決定大刀闊斧的改革,那麼東晉公司的"病因"到底在哪呢?

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王與馬共天下

  • 營養不良:士族廣置莊園,擁有童僕數萬,良田萬頃,享有經濟特權,不需要向東晉公司納稅,還封山閉湖,不許平民採伐。
  • 氣血不暢:東晉公司管理層高達八成都是各大門閥士族子弟,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才能(像謝玄那樣有才能的極少)。我們通過下面這個小故事來管中窺豹

徽之字子猷。性舊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又為車騎桓衝騎兵參軍,衝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知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不知生,焉知死!” —摘自《晉書·王徽之傳》

王徽之的職務是一名騎兵軍官,他的上司桓衝問他:“你知道你是管什麼的嗎?”回答說:“我可能是管馬的?”桓衝(涵養真好)又問:“那你管了多少馬?”回答說:“我不知道馬的事情,又怎麼知道馬的數量呢?”桓衝(居然沒有暴走)又問:“馬死了多少?”回答說:“不知道(指馬)活著的事,怎麼知道死了的事呢!”

  • 體虛力弱:東晉公司的主要業務收入是稅收,但是稅制混亂,佔據大量資源的門閥士族不納稅,無立錐之地的百姓,苛捐雜稅猛如虎,還要忍受貪官汙吏的盤剝,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無法保障,形成呆賬壞賬。百姓不堪重負,接連起義,399年的孫恩起義,江東十六郡雲集響應,東晉公司花了幾年時間才鎮壓了下去。
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東晉士族

造成這三個原因的根本還是在士族,自衣冠南渡以來,東晉公司的董事長面臨有君無臣的窘迫地步,後來在南渡的北方士族支持下,才勉強站穩腳跟,“王與馬共天下”正是這一情況的真實寫照。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士族依靠享有的政治特權、經濟特權,輕易壟斷了東晉公司的管理層,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政治現象,朝中公卿十之八九出於士族

同時各大士族間極為看中門第宗族觀念,士庶不通婚,以此保障士族的特權,西晉士族普遍沉溺於個人的縱慾享樂生活之中,為官卻不主事,任職而不負責,“當官者以望空為高而笑勤格”。

士族勢力的惡性膨脹帶來的就是東晉總公司權力下降,各地分公司經理割據一方,為了爭權奪利,混戰不堪,更有甚者,實力雄厚的大股東,比如剛被趕走的桓玄,乾脆起兵作亂,廢董事長自立。

02第一板斧—優化人才選拔機制

針對東晉公司的沉痾舊病,劉裕開始了自己的三板斧改革,第一板斧就是優化人才選拔機制。

一重用寒門子弟,劉裕大力提拔諸如劉穆之、檀道濟、朱齡石等一批才華出眾的人才。

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劉裕的左膀右臂—劉穆之

劉穆之:

少時家中貧賤,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後追隨劉裕,劉裕出兵在外,劉穆之在內總理朝政,解決問題有條不紊,史書記載:劉穆之眼睛看公文,手寫回信;耳聽別人的彙報,口中同時回答,同時處理數事不妨礙,每一件都處理得很妥當。劉穆之死後,420年劉裕代晉之後,追思劉穆之,曾說:"穆之若如果沒有死,就會助我治理天下。現在可說是'賢人去世了,國家危殆了'。"又說:"穆之死後,人們都輕視我”。

王鎮惡:寒門出身,是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其好讀兵書,長於謀略,因才能得劉裕賞識,隨劉裕南征北戰,有奪荊州、取長安之功,為擊敗後秦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劉裕部將中最為搶眼,唐代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

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王鎮惡,在劉裕部將中最為搶眼

檀道濟:出身寒門,父母雙亡。參加謝玄創建的北府兵,投身於劉裕部下。隨劉裕率兵平定桓玄之亂,隨劉裕攻打後秦,披荊斬棘後秦、新蔡、洛陽、潼關;聯合王鎮惡攻克長安,滅亡後秦。劉裕代晉後,主要抵禦北魏進攻。劉義隆時期參加元嘉北伐,救援滑臺未果,被宋文帝視為養寇自重被殺,為唐代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

劉裕用人從來不問出身,這些都是劉裕從寒門庶族中提拔起來的人才,不僅如此,劉裕還有慧眼識珠之能。

朱齡石:413年,劉裕派遣各軍討伐蜀地,命朱齡石擔任元帥,當時諸將都認為朱齡石資歷不足,然而劉裕堅持己見,結果朱齡石不負眾望,順利滅蜀,次年收復漢中,史載朱齡石威名甚著,倍得信任,諸事皆參與謀劃。北伐後秦功成後鎮守要地,胡夏南下略地關中,朱齡石因水道被斷遭擒,押解至長安被殺。

二發展公司內部培訓,劉總經理雖然是行伍出身,卻非常注重學校教育。他認為"戎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給。遂令學校荒廢,講誦蔑聞..訓誘之風,將墜於地"。

劉裕大力興辦教育,積極開展公司內部培訓,為公司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三恢復策士制度,對於各分公司送來的人才,進行嚴格把關,杜絕士族依靠門第關係進入公司管理層的途徑。

03第二板斧—義熙土斷

義熙九年,太尉裕上表曰:"大司馬溫以'民無定本,傷治為深',《庚戌》土斷以一其業,於時財阜國豐,實由於此。自茲迄今,漸用頹弛,請申前制。"於是依界土斷,唯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所並省。” —摘自《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八

413年,劉裕決定實行"土斷"政策。除南徐、南兗、南青三州都在晉陵(今江蘇鎮江、常州一帶)界內,不在土斷之列外,其餘都依界土斷。這就牽涉到僑置,僑置是東晉公司優遇南來的北人,在他們聚居的地方設立所謂僑州、僑郡、僑縣,僑州郡縣沿用北方原籍的舊名。

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東晉北方移民南下形勢圖

合併郡縣:多數僑置郡、縣被合併或取消。

不分戶籍:不再分土著和僑人(流亡到南方的北人)。

清查戶口:對於勢家大族隱藏戶口的,嚴厲清查。

還民山澤:禁止豪強封錮山澤、亂收租稅,人民可以任意樵採捕撈。

04最後一斧—內部管理精細化

針對東晉公司內部業務規章、機構設置、節約支出等內部管理問題,劉裕祭出了最後一板斧。

一開源:稅收是東晉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劉裕下令嚴禁地方官吏濫徵租稅、徭役,規定租稅、徭役,都以現存戶口為準。凡是州、郡、縣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佔據屯田、園地的,一律廢除。對於繁多的商業交易稅項作出減省,促進商業發展。

二節流:減輕雜稅、徭役,免去了一些苛捐雜稅,對於那些原來因戰爭需要被徵發的奴隸也一律放還,下令凡宮府需要的物資都要到市場採購,照價給錢,不得向人民徵調目的都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

三集權:為了削弱分公司實力,劉裕對規模較大的分公司做出了限制,比如:規定"荊州府置將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州置將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

義熙改革:劉裕對東晉士族的三板斧

劉裕北伐前的東晉形勢圖

05南朝公司的改革樣本

優化人才選拔制度,斷了門閥士族的政治特權;

義熙土斷,斷了門閥士族的經濟特權;

內部管理精細化,加強了中央集權,緩和了社會矛盾,斷了門閥士族割據一方的可能性。

劉裕的三板斧改革,刀刀見血,目標直指士族,不僅大大削弱了士族的力量,加強了中央集權,還理順了東晉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實現了扭虧為盈,通過改革,東晉公司府庫充裕,兵強馬壯。

自409年起,數年之間,舟車轉運,錢糧物資,絡繹不絕,有力地支援了劉裕的北伐事業,此後的南朝集團公司,都將劉裕的三板斧改革作為公司治理的樣本。

後記:

北方自淝水之戰後一直處於混亂的局面,劉裕佔天時;經過改革,壓制士族勢力,劉裕結束了南方割據狀態,背倚長江天險,無後顧之憂,劉裕佔地利;改革後的東晉公司,政通人和,謀臣如雲,武將如雨,更兼北伐深得士人之心,劉裕占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均佔,這也就不難理解劉裕北伐,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了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是文欣雕龍,您的關注、轉發和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