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你是否有過這樣揪心的經歷?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去完成某件事,當你為之感到自豪時,卻因為突發狀況,所有的心血通通白費。

當你失去摯愛的親人或朋友時,你又是如何處理糟糕的心情?

當你沮喪受挫、傷心難過時,別人怎麼安慰你,往往都沒有用。

換個角度想,連成人都難以消解的複雜情緒,孩子又該怎麼梳理這樣的心情?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科裡·德爾費爾德上大學的時候,收到過一封讓她印象深刻的信,那是她一個朋友寫的。朋友在信中說,在他8歲的時候,他的哥哥在車禍中喪生了。當時,他非常傷心。家裡來了很多大人,他們一直在試圖安慰年幼的他,告訴他該如何做才能緩解這份痛苦。


但是周遭的聲音太多了,他甚至都聽不清自己內心的聲音。後來,他躲進了自家的穀倉。穀倉裡有幾隻兔子,小小的他依偎著小小的兔子,兔子又軟又暖,它們安安靜靜地陪著他。直到那時候,他才得以冷靜下來,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感受。沒有人打擾、評判或試圖表示理解,陪在他身邊的兔子就這樣靜靜地聽他說話。

在往後的人生旅途中,科裡陸續又遇到一些深陷在痛苦中的朋友。幾年前,她的兩個朋友失去了一個孩子。他們所經歷的痛苦,是旁人無法真正感同身受的。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們,讓科裡感到非常無助。她開始意識到,很多人在面對別人的痛苦時,並不知道該怎麼做。

她突然想起那個朋友在信中提到的兔子,想到兔子巨大的療愈力量。於是,她創作了這個故事——《最好的陪伴》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 2019年金風箏榮譽獎

❀《紐約時報》2018年度值得關注的童書

❀《紐約時報》2018年度編輯選擇獎

❀《出版人週刊》2018年度童書

❀《時代週刊》2018年度十佳青少兒讀物

❀《華爾街日報》2018年度十佳兒童圖畫書


走進故事裡

這是一段從沮喪難過到重新開始的情感旅程,無論在傷痛中閱讀,或藉以撫慰他人,我們都能在這份安靜中獲得治癒的力量。

有一天,泰勒決定要搭積木。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但是,好不容易完成的作品卻被一群烏鴉撞倒了,他感到傷心極了。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這時,動物們一個個地出場,想來安慰他。

小雞說傷心的話就說出來吧;棕熊說喊出來會好一點;斑鬣狗說笑一笑就沒事了;鴕鳥說快躲起來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動物們給泰勒建議,但是都沒有辦法讓他開心起來。於是它們都走了,留下泰勒孤零零一個人。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終於,小兔出現了……

它一點點地靠近泰勒,給他溫暖的擁抱。不論泰勒想做什麼,想說什麼,小兔都靜靜地傾聽著。自始至終,小兔都沒有離開。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小兔等待著泰勒慢慢調試自己的狀態,給予他支持,而不是試圖改變現狀,試圖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加諸在泰勒身上。它只是靜靜地等待泰勒重新振作起來。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聽完這個故事後,我們可以反問一下自己:當孩子傷心難過時,你通常會提出哪些建議?在小雞、棕熊、大象、袋鼠等動物的建議中,你是否看到了往日的自己?

我們想想,在面對孩子的糟糕情緒時,不論我們給出什麼建議,目的是不是隻有一個?那就是——儘快改變或者結束眼前的狀態。

你是不是想著趕緊讓孩子別哭了?就像故事一開始出現的那些動物,它們努力給予男孩建議,這些努力卻包含著對結果的強烈追求:按照我的建議做,趕快好起來吧!結果,誰都沒能在短時間內成功緩解男孩的糟糕情緒。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成人總是習慣要“解決”孩子的問題,積極地介入,花很多力氣去探究孩子的情緒,恰恰忽略了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孩子們首先需要的是預留一個沉澱心情的距離、一個自我緩解的過程。其實往往不是建議不好,只是需要靜待“合適的時機”。

小兔們的力量來自它們默默的陪伴,它們雖然不會說話,卻願意傾聽一切。所謂陪伴,就是眼睛看到你,耳朵聽到你;所謂傾聽,是用感情聆聽,全然接納。

當孩子難過時,最好的陪伴不是安慰、講道理,這本書給出答案

當孩子感到心安,就會像故事裡的泰勒,有了可以傾訴宣洩的對象,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大吼大叫掉眼淚,讓漫溢的情緒一一傾瀉。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去接納你之前提出的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會釋放自己的悲傷。

當我們面對他人的痛苦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的時候,其實靜靜地陪在身邊就足夠了。千萬不要忽略安靜的強大力量,有時候,最好的陪伴是靜靜地傾聽。


寫在最後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到很多東西,希望他們成績好,希望他們有一兩項特長,希望他們以後成為了不起的人,希望他們前途美好。

但是,讀完這本書,我有一個更強烈的期盼,我希望孩子們擁有一個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處理悲傷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都無法在困難面前輕鬆自如,也有一些悲痛難以釋懷。

我多希望,我們的孩子擁有這個能力,懂得在悲傷時給自己一個沉澱心情的時間,懂得在冷靜後找到合適的方法釋放情緒。

還有一個小小的冀望,我希望他們在往後的人生裡有個能陪伴他、傾聽他的人。哪怕有一天我們不在了,也有個人在他難過時,給他一個深情的擁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