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阳谋”?

今天我们来聊一场大博弈当中的一个小细节。

这场大博弈,就是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战。这个小细节就是,盟军怎么骗过希特勒。

什么是“阳谋”?

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话说二战末期,盟军开始要在法国登陆,在欧洲大陆上开打希特勒了。那选在什么地方登陆好呢?当时看,盟军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诺曼底,一个是加莱。

这两个地方都在法国,但是各有优缺点。

先来看加莱。从英国出发到法国的加莱,距离比较近。走的距离短,进攻就更有突然性,运输和通讯联络上也更方便。而且加莱距离德国本土比较近,盟军登陆之后可以直扑德国本土。这是加莱这个登陆点的优势。

反过来看诺曼底。诺曼底的海滩比较开阔,登陆战打起来比较容易赢,但是登陆之后的麻烦比较多。

具体的选择因素比我这儿讲的三言两语要复杂得多得多。你了解个大概就行了。总之,盟军面对两个各有利弊的选择,希特勒也明知道盟军面对这两个选择。问题来了,怎么让希特勒做出错误判断,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投入重兵防守呢?

我们都知道,盟军后来真就做到了。登陆的是诺曼底,而纳粹德国重兵防守的是加莱。那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假设你是盟军指挥官,你怎么让希特勒上当的?

最容易想到的方案就是:我要进攻诺曼底,但是摆出一副要进攻加莱的样子。

盟军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多佛尔,也就是加莱的对面搞了一个假司令部。天天给德军发各种假情报。盟军还虚构了一个叫“美国第一集团军群”的部队。他们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修建了军营、仓库、公路、输油管线,还让好莱坞的道具师设置假的物资囤积处、假机场、假坦克、假大炮。这帮电影道具师啊,甚至在河面上制造出军舰航行的油迹,还有坦克在公路上留下的履带印,做得极其逼真。一切就绪,就等着德军的侦察机来拍。但还不能让他们拍得太容易了,还得布好空中防线,让德军感觉他们是好不容易侦查出来真相的。

类似的招数还有很多。但是所有招数的核心套路,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那个词——“声东击西”。明明要打西边,偏偏在东边搞出点动静,转移德军的注意力。

什么是“阳谋”?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种声东击西的策略,推到极致,就成了中国人说的另外一个词啊——“此地无银三百两”。你越是说这里没有,对方可能越是认定这里有啊。

你盟军要进攻加莱,所以所有的迹象都指向加莱。在诺曼底方向上你什么迹象都没有,连假动作都没有。你盟军是纯良少女吗?你觉得德国人会信吗?

所以,这场欺骗战术中,真正的神来之笔是下面这件事。

诺曼底登陆战已经开始了三天。请注意,是已经开打了三天了。盟军干了一件事。他们搞了具死尸,给他穿上盟军上校的军服,在死尸身上放了一份文件,就是诺曼底登陆的作战计划。他们把这具尸体扔到德军控制的海滩上,确保德军能够收到。

时隔这么多年,看到这一招,还是觉得匪夷所思,很惊险。

你想,如果你是盟军指挥官,这个时候你心里最期待的事是什么?当然是让希特勒误以为诺曼底正在发生的这场战斗,只是一次佯攻,不是大部队的主攻啊。这样希特勒才不会下决心把防守的主要兵力拉过来啊。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更加强化加莱方向的假象才对啊。最好没有一丝一毫关于诺曼底的信息让希特勒看到啊。你现在弄个尸体,还弄个诺曼底登陆计划,这不是提醒希特勒往这边看吗?

当然,历史的细节比我们这里讲的要丰富。比如,以前盟军就用过尸体这一招骗过德国人,这次德国人又看见一具尸体,这个证据的说服力会下降。等等。但是不管怎么样,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让纳粹德国注意到盟军主力登陆诺曼底的这种可能性,这还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操作。

什么是“阳谋”?

今天我们回看历史中的这个细节,真正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

如果你想骗过对方,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赌自己的智力能胜过对方,而是把对方放到随机性的汪洋大海中。

这话怎么讲?

你想,盟军和希特勒,不仅隔着整个英吉利海峡在对峙,还隔着两个庞大的指挥系统和参谋系统,甚至还隔着两种文化。这信息传递其实到了终端之后,不确定性非常大。不管你这边传递什么假消息,你的设计有多么精妙,希特勒的反应永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信以为真,一种是觉得这是假象,反而向相反方向下注。

因为,你不知道希特勒在看到这个假消息的时候,心情怎么样,背景知识怎么样,身边顾问的水平怎么样,同时接受到的信息怎么样,德军自己的限制条件怎么样。如果你看过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就知道,这叫“猜疑链”,可以无休无止地延伸下去,希特勒得出的结论,其实是不确定的。所以,你的设计再精妙,其实也没有用。

那既然智力比斗没有用,什么有用呢?随机性有用。换句话说,就是在设计计谋的时候,就不是让希特勒觉得我肯定在加莱或者是诺曼底登陆,而是让希特勒觉得,两边都有可能,可能性甚至是差不多的。最后,希特勒只能是满腹狐疑,自己也没有绝对把握地赌上一把。这样做的关键是,不是试图干涉对方的决策结果,而是让对方的决策系统本身陷入混乱。不是让希特勒相信什么,而是让希特勒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

万维钢老师最近在得到App里讲博弈论的时候,就说过这种用随机性欺骗对方的方法。

什么是“阳谋”?

博弈论的创始人冯·诺依曼说过,你打牌的时候既不能有好牌就加注,也不能有坏牌就加注。总之你不能有确定性,你得有随机性。只说谎话就等于只说实话,因为对方只要反着来理解就行了。想要真的迷惑对手,你必须把谎话和实话混合起来,混合到什么程度?混合到这在对手看来,完全是随机的程度。

这套策略在我们生活中有大量应用。比如打网球,如果你知道对方的反手比较弱,就一直给他回反手球,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他就可以预测你的回球了。他就会针对性地训练和设防。所以,你必须回正手球和反手球的概率,是随机的,才最终有可能利用到他的这个弱点。

足球场上的团队策略也是一样。如果你们队里有个球星特别强,是不是一上场就让所有人总传球给他呢?不行,那样的话对方的防守球员只要重点盯他,就破了你的战术。事实上,很多球队是这个操作,球星在前场的作用,往往不是尽可能多得分,而是牵制对方防守力量。

我们平时打牌往往注意一个现象,就是新手打牌往往容易赢。为啥?新手没有技术,在牌桌上没有智慧嘛,但是他们有一样东西,就是随机性。正是因为没有技术和智慧,他们是没有章法胡乱出牌的,这就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道理。很多时候,随机性是比智慧更有力的武器。

万老师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专门说谎话是搞阴谋,可是阴谋是能够被识破的。我们都知道,空城计只能使一回。但是,如果使用随机性这个工具,阴谋就变成了阳谋了。阳谋是不怕被识破的。因为面对随机性,谁都没办法。

对,最好的博弈方法,就是让对方面对一个随机的你,然后自己暴露破绽和缺陷。他自己败的嘛。

知识来自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