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一道经济难题,刘备在上面栽跟头,曹操轻易躲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纲不振,奸臣四起。很多权臣趁此机会,大肆敛财,民生凋敝。

然而,东汉王朝虽然归于寂寥,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经济难题。这般坑人的操作令魏蜀吴三国都苦恼不已,甚至直接影响了吴蜀两国统一天下的步伐。那么,东汉留下的这个经济难题,究竟是什么呢?

东汉末年的一道经济难题,刘备在上面栽跟头,曹操轻易躲过

说起东汉留下的大坑,就不得不提它的货币政策。东汉的法定货币承袭了西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所谓"五铢钱",就是重量为五铢的铜金属,换算成现代计重单位约等于3.5-4克。

然而,随着汉末战乱不断,经济制度受到极大的挑战。董卓专权后,为了迅速攫取财物,更直接废除了原本的"五铢钱",改为铸造"小钱"。

东汉末年的一道经济难题,刘备在上面栽跟头,曹操轻易躲过

董卓发行的小钱重量仅0.5-1克,却依然被称为"五铢钱"。小钱诞生之前,五铢钱的重量是足额的,而铜金属又无法人为制造,因此东汉早期的货币政策尚未出现严重问题。

可随着小钱的大量问世,整个货币体系被完全打乱,民间物价日日飞涨,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就此席卷九州大地。

东汉末年的一道经济难题,刘备在上面栽跟头,曹操轻易躲过

据《后汉书》记载,小钱发行带来的通货膨胀,令民间"货贱物贵,谷石数万"。

但这样的物价还不是最夸张的,等到董卓被灭后,物价一度达到了"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啖食,白骨委积,臭秽满路"的恐怖程度。

东汉末年的一道经济难题,刘备在上面栽跟头,曹操轻易躲过

董卓坏五铢、铸小钱之后,本来就脆弱的金属货币体系彻底被摧毁,此后三百多年里货币流通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

曹操、曹丕、孙吴恢复金属货币流通的尝试都失败了,只有蜀汉的货币在特定区域内有流通价值。

虽然五铢一直作为流通货币,但大量"小钱"之类的劣币,对良币的驱逐效应非常明显,货币流通极其混乱,以谷物、布帛等必须品作为货币变成了常态。

东汉末年的一道经济难题,刘备在上面栽跟头,曹操轻易躲过

这一货币大混乱直到唐朝建国铸造"开元通宝"之后才消除,"通宝"这种形式也一直延续到清朝。

纵观三国时期的货币难题,其实只有魏国做得比较好。蜀国和吴国都重做钱币,但是剥削了百姓的财产。在后期吴国也认识到货币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回到了曹魏早期的政策,以物易物。

蜀汉则是因为货币问题,导致百姓衰弱,最终被魏国吞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