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腿”乏力的德邦,還能重現輝煌嗎?

一方面是快遞業務未能成功躋身一線陣營,另一方面是曾經讓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的快運業務出現被趕超之勢。作為曾經的零擔之王,德邦股份(股票代碼603056,以下簡稱“德邦”)到底怎麼了?

年初,德邦發佈2019年度業績預減公告——2019年淨利潤預計同比減少45%~65%;扣除非常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同比減少78%~98%。

4月3日下午3時,德邦股份(股票代碼603056)報收於10.31元/股,較前一日微漲0.08%,不過股價僅為最高點的三分之一(2018年4月13日創下的30.8元/股的高點),總市值仍未突破100億元。事實上,德邦市值在100億元以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顯然,這一切並非如德邦董事長崔維星所願。他曾擲出豪言:“(德邦快遞)肯定要做一線,不做一線就沒有活路”。

“雙腿”乏力的德邦,還能重現輝煌嗎?

並不意外的虧損

對於業績下滑,德邦的解釋是:“主要是由於產品價格策略調整以及持續的資源投入”。2018年7月德邦更名之時的確表示,未來三年,德邦每年將投入35億元,積極構建與大件快遞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大件體系”。但此後,德邦很少對外公開發展和擴張信息。

日前,快遞專家趙小敏接受《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行業在資本市場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投資者看中的是營收和利潤表現。當德邦的業績屢屢堪憂時,投資者就會用腳投票。

事實上,德邦的業績下滑從去年年初就開始了。2019年第一季度,德邦的營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是淨利潤出現了嚴重的下滑——虧損4905萬元,同比下降149.14%,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206.15%。

2019年德邦下滑的不僅是業績,直營的服務優勢也沒有體現出來。而服務與價格,歷來是快遞企業搶佔市場的兩大利器。通達系擁有今日的市場份額,“親民”的價格功不可沒;順豐靠連續11年第一的消費者滿意度佔據著中高端市場,而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9年快遞服務滿意度顯示,在被調查10家全網型快遞服務品牌中,德邦快遞排在第9位。

另一個被廣泛引用的數據是,不久前上海消保委發佈的2019年八大投訴典型案例,德邦赫然在列。2019年,上海消保委共計受理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簡稱德邦物流)的投訴338件中,有250件沒有得到及時有效解決。這250件投訴是在3月15日之後發生的。今年3月中旬,德邦物流又因違反有關禁限寄規定被上海郵政管理局約談。

2019年的德邦的煩心事不止這些,理財產品暴雷、多名高管的出走,對其股價無異於雪上加霜。

“雙腿”乏力的德邦,還能重現輝煌嗎?

霧裡看花的定位

7年前涉足快遞市場的德邦,2015~2018年的快遞業務收入平均複合增長率高達85.88%。這顯然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但2018年日均僅有120餘萬票的業務規模,與其他同行相比卻是相形見絀。

這與德邦在快遞領域的野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2018年在上交所掛牌時,德邦自稱為“中國首家通過IPO上市A股的快遞服務企業”。崔維星曾在年報的股東信裡強調,快遞才是公司當前業務的核心。幾個月之後,德邦將品牌更名為“德邦快遞”。崔維星發展快遞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對於德邦的更名和戰略轉型,業內褒貶不一。崔維星的解釋是,整個物流,別的做好了都是小成功,快遞做好了就是大成功,快遞規模效率特別明顯;如果說快遞做不好,那你就是一個二三流的物流公司。

不可否認,德邦發展大件快遞有一定的優勢:一是分揀、路由和信息系統適用於大件貨物;二是大件上門抓住了大件快遞的痛點。但另一方面,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4月8日在接受《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採訪時表示,德邦以大件快遞切入快遞市場,與傳統的電商小件相比,在資產、管理、運營、服務及人員等方面均存在不小的難度。

壓力不僅來自內部。近年來在大件快遞領域,競爭者日益增加。前有日日順物流、蘇寧物流、安迅物流在大件市場耕耘多時,後有順豐、通達、百世對大包裹業務加緊佈局。

“德邦宣佈從快運向快遞轉型,並提出‘大件快遞’的概念,將大件上門作為一個核心優勢拿出來。”趙小敏直言,但是一家在行業內沒有支配地位的快遞公司,是不具備重新定義一款產品的能力的。

另一方面,當德邦高調殺入快遞市場時,順豐和通達系也殺入了德邦的後院。其一度無人能及的零擔業務,近幾年也不復當年之勇,而競爭者們卻是高歌猛進。順豐2019年年報顯示,順豐快運的日峰值貨量突破2.3萬噸,順心捷達單日貨量最高1.1萬噸。據百世2019年財報,百世快運全年貨運量近700萬噸,其中第四季度電商大件佔貨量比重顯著增長。

在趙國君看來,“德邦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定位,這應該是其業績下滑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與趙小敏的觀點不謀而合。“德邦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戰略定位的不清晰,換句話說,要向市場準確地傳達出什麼是主營業務。”趙小敏直言,“德邦改名之後,就要按照改名之後的戰略加速進行市場行動,但是它沒有大的動作出來,所以市場是不買單的。德邦的優勢是產品、價格還是服務?但是都沒有體現出來。”

“雙腿”乏力的德邦,還能重現輝煌嗎?

德邦還能再現輝煌嗎?

在兩年多前的上市答謝晚宴上,崔維星直言順豐競爭是對手。如今,順豐成為A股首個營收破千億的快遞企業,而德邦卻給業界一種“掉隊”的感覺,兩大主營業務——快運一哥的地位岌岌可危,快遞業務量增幅較大但其本身基數較小,業務規模與通達系的差距在不斷增加。

“德邦還是有機會的!”趙小敏認為,一方面,德邦的底蘊還在;另一方面市場的空間還足夠大。不過,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德邦,一定要加快調整的步伐。德邦需要明確快遞在公司經營戰略中佔據何種位置,需要儘快止住快運下滑的態勢。否則如果快遞發展達不到預期,快運再進一步被壓縮,公司或將面臨更大的風險。而這就要求德邦走出原有的經營路線,通過調整產品、價格,加大資本開支力度,快速提升市場份額。

趙國君認為,“走併購之路不失為德邦提振業績的一個選項”。在上市的快遞公司中,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至少目前來看,順豐是最為成功的。快運、冷鏈、供應鏈等板塊的成績斐然,就與順丰采取的併購策略不無關係,如在快運領域,收購新邦物流成立順心捷達,與順豐快運雙品牌運作,兩者在產品定位上實現互補。2019年,快運業務成為順豐第一個營收破百億的新業務板塊。

但以金錢換時間的併購方式,或許只是看起來很美。“目前市場上好的標的已經很少了”,趙小敏認為,德邦應該走聯盟之路。參與東航物流混改,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德邦應該以與東航物流的股權合作為契機,與其加強業務層面合作,以此整合東航物流上下游更多的資源,在產業融合、業務整合上大有文章可作。

日前,德邦針對順豐快運提出“捕豐行動”,顯然是鬥志仍在,但是否還有機會重現昨日輝煌,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德邦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和競爭對手會給它充裕的追趕時間嗎?

(本刊記者 隋秀勇 本文刊載於《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2020年第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