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下的GQ實驗室,Paco唐傑如何佈局

GQ出版人Paco唐傑:時代趨勢才能真“玩起來”,GQ實驗室就是一個鮮活的實例。隨著諸多大號的的興起,擁有諸多粉絲,想要在這樣環境下吸引大批讀者的目光是不容易的,而GQ實驗室做到了

據瞭解,過GQ實驗室2018年的營收已經達到了近2億,特別是其為MINI打造的兩篇漫畫形式合作稿《那一夜,他傷害了他》和《那一夜,老闆再也忍不住了》,為寶馬打造的《如何一眼辨別對方是否有男/女朋友?》,與沃爾沃合作的《北京各區居民煩惱圖鑑》閱讀量均達到百萬+,每一篇爆款合作文帶來的是粉絲增速和品牌合作的爆發式增長,更引領了新媒體行業的選題風潮,被業界當作公關營銷經典案例反覆分析。

GQ出版人唐傑在今年1月的新榜大會上表示:“2018年我們生產了280多篇10W+的推送,合作品牌超過200個,合作品牌中單價最貴的產品到達了3000萬。其中包括很少在微信投放的品牌,比如微信,法拉利,國航。”

新媒體時代下的GQ實驗室,Paco唐傑如何佈局

Paco唐傑說,在強化渠道分發,PR,做社群等線上運營以外,GQ實驗室也在拓展品牌衍生價值。除了將原有欄目“GQ報道”孵化拆解為一個獨立的深度報道號之外,唐傑團隊還推出了主打生活方式的“GQ Live”,遊戲式的閱讀App“myGQ”,以及視頻節目,在線下舉辦“挺好的”展覽。此外,其品牌影響力更變現為知識付費紅利:GQ實驗室多次推出付費公開課。

“現在GQ的新媒體部是他們最重要最賺錢的部門,甚至反過來給紙刊輸血。”有知情人士稱。即使是在咪蒙被封號前的鼎盛時期,坐擁1400萬粉絲,刊例報價仍然不及GQ高。唐傑稱希望與其合作的品牌眾多,而GQ實驗室也會有選擇地挑選一些契合的品牌。究其原因,寶馬、雷克薩斯等中高端品牌以及奢侈品牌更看重粉絲質量與平臺調性、“逼格”是否契合,而GQ沉澱下來的用戶多為高消費力的中產階級人群,並以其自身品牌附加值吸引了高淨值客戶合作。

GQ實驗室代表著傳統時尚紙媒在轉型新媒體的艱難征途中,可能達到的巔峰。

GQ實驗室製造“爆款軟文”的能力非常強悍。GQ實驗室也因此一炮而紅,媒體轉型並非僅僅是內容載體的轉型,更應該是媒體思維的轉變,只有適應時代趨勢才能真正“玩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