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二奶奶不接受杨九红不是因为她曾做窑姐,而是另有原因

初看《大宅门》,不理解为什么二奶奶对所有人都宽厚仁慈,却唯独对杨九红那么残忍,不仅一直都不接受她,而且还要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利。即使二奶奶死后,也不让她戴孝,还留下个丫头槐花给白景琦,谁都能看出来,二奶奶就是对杨九红不放心,她生前无情的打压杨九红,死后还要利用别人来压制她。

一直以为,二奶奶之所以对杨九红如此,都是因为杨九红曾经是窑姐,才不被大宅门接受,二奶奶也是迫于家族的压力,没有办法。这大概就是旧时代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例子吧,因此,对杨九红的遭遇很是同情。

再刷《大宅门》,我有了不同的看法。对剧中情节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窑姐这个身份虽然会让杨九红很难被接受,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白玉芬能带杨九红回家,说明大宅门里可以接受窑姐从良。

若说那个时代对窑姐从良就是不认可,也有点讲不通。因为白景琦的堂姐,大宅门里走出来的白玉芬能认可杨九红。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很曲折的。起初,白玉芬也不支持杨九红,还把白景琦留在家中,不让他与杨九红见面,这也是人之常情。

杨九红在她家门口坐了三天三夜,这份执着和坚毅感动了白玉芬。杨九红因生活的逼迫而沦落风尘,本就不是她的错。她虽身陷绝境,却从未自甘堕落,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窑姐的身份。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正是白玉芬羡慕和佩服杨九红的地方。白玉芬虽身为大家千金小姐,却没有杨九红这个魄力。于是,白玉芬放走了白景琦,让他们团圆,还为他们主持了婚事。

更重要的是,白玉芬还带着杨九红回到了大宅门。既然白玉芬敢带着杨九红回来,这就说明至少在她眼中,窑姐进大宅门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白玉芬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既然她能接受杨九红,为什么二奶奶就不能接受呢?

黄春和白雅萍对杨九红的同情,说明当时社会能够接受窑姐从良。

再说黄春和白雅萍,也是对杨九红很同情的,对二奶奶留下杨九红的孩子,不让她们母女见面,都是有些想法的。只不过不敢说罢了。

尤其是黄春,本来杨九红在她生孩子的时候趁虚而入,她应该是怨恨杨九红的,但她不仅没有借二奶奶不待见杨九红而落井下石,相反,还对杨九红倍加爱护,常在二奶奶面前给杨九红说好话。

黄春等人对杨九红的态度,说明了当时社会虽然瞧不起窑姐,但对于真心想从良的窑姐,还是可以接受的。在任何时代,善良的心,都可以包容一切。

黄春的存在,说明了二奶奶是个开明的人。

若说伤风败俗,其实,黄春的私定终身,也一样是不为当时的世俗观念所允许的,而且,黄春还是给白景琦娶的正室。古代对正室的要求和对妾室那可是天壤之别的。二奶奶还是认可了黄春。并且,在经过一番惩罚教育之后,她留下了黄春和孩子。二奶奶对黄春的态度,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她是一个很开明,很善良的长辈。

二奶奶对剧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宽厚仁慈的,她是《大宅门》最受尊敬的人,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是她真心待人换来的。连曾经与她作对的白老三都被二奶奶为人处事的大度所感动,可以说,二奶奶是《大宅门》中最善良的人。

二奶奶不接受杨九红不是因为她窑姐的身份。

我们上面分析了,白玉芬可以接受杨九红,说明大宅门允许杨九红进来;善良的人可以接受杨九红,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允许杨九红从良;二奶奶是《大宅门》里最善良仁慈,最通情达理的人,别人做不到的,她能做到,别人接受不了,她能接受,那么,别人都可以接受的窑姐从良,二奶奶有什么理由不接受杨九红窑姐的身份呢?

因此,二奶奶不接受杨九红,不是因为她曾做过窑姐,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大宅门》二奶奶不接受杨九红不是因为她曾做窑姐,而是另有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