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很多外国人一提到中国制造,第一反应是廉价、山寨、质量差。这是崛起中的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经常会遇到的偏见。然而回顾历史会发现,这样被误会,受委屈的经历几乎每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在崛起的途中遇到过。如今公认的世界工业标杆德国制造,在百年之前也曾经被英国人排挤和鄙视,甚至被英伦绅士优雅的扣上了工业小偷的帽子。

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1871年1月18日,铁血宰相俾斯麦成功统一了北德意志联邦和巴伐利亚,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此时的德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此时的世界市场正沐浴在英国日不落的光辉下,想要分一杯羹谈何容易,只有在夹缝中求生,低端制造业是不二之选,于是心怀强国梦的德国人开始了仿制英国产品的道路,并依靠廉价的产品开始不断冲击世界市场。

1887年,英国通过了一个法律,叫做《商标法》,规定每一个运输到英国的产品,都必须打上“X国制造”的标记。这样的习惯也一直保持到现在,比如我们熟悉的Made in China。

但是这个商标法在当时主要针对的就是德国制造,因为这时候的德国产品为了更有竞争力,在产品品质和制造工艺上普遍无法和英法等国相比较,是公认的廉价货。而且英国也一直在怀疑德国人在抄袭日不落帝国的产品,德国的企业家在19世纪中期被英国人称为是最卑鄙的工业间谍。而这时候的德国人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未来某一天全面超越这位骄傲的老伙计好几十个弯道。

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随后,伴随着原始积累的完成,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企业,将赚来的财富投资于研发和人才培养,循环往复,产品品质才逐渐提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制造的很多产品质量都已经优于英国,这个从模仿到超越的长跑比赛,花了三四十年。几乎同一时间,东亚开始也出现了一个模仿德国的国家,日本。

同样作为当今工业领域和德国品质并驾齐驱的日本工业,在20世纪初,也是各种角度全方位抄袭欧美的产品起家,比起工业化初期的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的日本摩托车制造商甚至连商标都要做成同款,名字也是模仿宝马的DMW。后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日本造车就是一直抄袭抄袭再抄袭,直到后来吃透了技术之后,才开始慢慢创新。

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也许曾经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厂商在看到日本车的时候,应该是和今天的保时捷老板看众泰车时一样的表情。

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后来的日本终于在经济上咸鱼翻身,冲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发展,终于摆脱了“山寨之王”的称号,而“山寨之王”的帽子开始被别的国家抢去戴了,后来的韩国,台湾都有幸戴过。最后轮到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山寨的帽子终于轮到了中国戴了。

也许这顶帽子不太好听也不太好看,但本质上是对每一个在工业化上积极上进国家的认可,因为任何领域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无不遵循着模仿再超越的轨迹,历史上曾经是山寨大国的国家,现在都是一等一的工业强国,你摸着石头过河,我就摸着你过河。等到我完全过了这条河,也许还真跑得比你快得多。

德国制造也曾被认为是山寨货,从仿制英国到精工逆袭,你想到了谁

山寨是一时之计,并不能保持太久,如今的中国已经慢慢开始要脱去山寨大国的帽子,随着5G引领世界,小米、华为、甚至抖音在国际领域输出的影响力,也开始让世界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申请专利数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独霸榜首40年之久的美国。

历史的弯道,正在准备给东亚来一个大大的特写,让我们一起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