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的蕭太后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大家好,我是平谷地氣兒。今天來聊聊蕭太后。


1、出生——身為蕭家女,註定皇家緣

平谷有一個地方,叫做太后村,最有名的是太后煎餅。


太后村的名字怎麼來的呢?


平谷王辛莊鎮太后村,舊稱蕭家院。據傳遼代成村,因最早蕭姓居於此,且四周群山環抱,形如宅院,故名。民國時因山中有興隆寺,改稱興隆莊,日軍侵華時期化名太后村,沿用至今。


當地世代流傳著蕭太后生於蕭家院龍潭泉邊的故事。


民國九年(1920)《平谷縣志》對蕭家院的環境及蕭太后身世傳說有記載 :“邑西北二十里,山勢高聳,四周環抱如城郭,唯東南山口近大道。山中地勢平坦,東西寬一里許,南北半里許,相傳舊有尼庵。西山角下有龍潭,水勢淵深。有幼尼出行汲,忽內急而溺於潭側,潭中龍因有人道之感,孕而生女,棄之山陬。鄰村蕭姓者憐而養之,長而韶秀聰慧。後入遼宮為後,主卒子幼,後即專政, 遂有蕭太后之稱。至今其地名蕭家院。”


其實,蕭太后是否真的出生在平谷,很難說,但是出生在北京是歷史認可的。

蕭太后小名燕燕,是因為她的父親蕭思溫娶了遼太宗的女兒燕國公主。


蕭思溫被人稱為歷史上“靠女人”走上權利的“別樣傳奇”。


成為駙馬爺後,其家族已與貴族高層(尤其是述律平)聯繫緊密。此時的蕭思溫初露鋒芒,家世顯赫,是遼太宗面前的紅人,正是春風得意的時期。他先後擔任了祗候郎君、林牙、左宣徽使等職。


在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後的不久,因遼太宗十分信任蕭思溫,故將其派到剛剛獲得的燕雲一代重鎮——南京任職。一方面讓其施展才能、統帥軍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地控制燕雲一帶,防衛當地人民的叛亂與南方漢族政權的北伐。


就在南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任職期間,蕭思溫生了三個女兒,包括小女兒燕燕。


蕭思溫不具將才,但精於聯姻。


遼朝一直到遼景宗時期,也就是蕭太后老公那個時期,才建立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因此,之前每一任皇帝去世後,都很難確定下一個繼位者是誰。


但精於算計的蕭思溫,認定肯定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三個兒子的後輩來繼承,於是分別將三個女兒,嫁給三個派系。


長女嫁給了次子耶律德光一系,二女兒嫁給了三子耶律李胡一系的趙王耶律喜隱。小女兒蕭綽年齡還小,她被許配給了長子耶律倍一系、世宗皇帝的兒子耶律賢。這一切他做得不動聲色、從容不迫。


因此,身為蕭家女,註定皇家緣!


在未嫁人之前,蕭太后16歲,有“細娘”的故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



這個時候,她是白富美,她可以學習各類知識,可以有父母的保護和疼愛,可以有姐姐們的關心,她是最幸福的。


2、16歲,離家,便意味著成長!

在遼穆宗因為嗜殺成性被身邊廚子和近侍殺死後,蕭思溫做了一生最英明的決定:封鎖遼穆宗被殺的消息,派出親信飛報耶律賢。


隨後,耶律賢就當了皇帝,蕭思溫也因此更加位高權重,更是把最小的女兒嫁給皇上,於是,16歲的燕燕,就被封為皇后。這是政治聯姻,沒有兩情相悅,那個時候,燕燕已被許配給韓德讓,但只能聽父親的,嫁給更牛的人。


蕭思溫成了權傾上下的第一人,自然也引起後族蕭氏的不滿,飛黃騰達的背後,潛伏著殺機。


於是,在次年五月,國丈蕭思溫於巫閭山(今遼寧西部)盤道嶺遇到強盜伏擊,遇害了。


有得就有失,剛剛成為皇后,父親就被殺了。



這對於17歲的燕燕來說,其實一切才剛剛開始。等待她更殘忍的,是要自己殺死兩個親姐姐。


3、殺死兩個姐姐,不是真要這麼殘忍,更多的是無奈!


上述說了,因為父親的佈局,三個姐妹嫁給三個皇室派系。既然是皇室的,都有機會當皇帝,誰又能心甘呢?


先說二姐,嫁給的是太祖三子耶律李胡的兒子趙王耶律喜隱,史書上稱她為“趙王妃”。


趙王的父親耶律李胡,本身可能有機會得到皇位,因為有最愛他的母后述律平支持,但無奈還是遼世宗繼位了。


但當皇帝的夢想,子承父志,趙王在遼穆宗、遼景宗兩個時代,均一直謀反。而二姐和丈夫志向一致,堅決支持謀反。在愛情和親情面前,二姐選擇了愛情。



謀反了一次又一次,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因為兩位皇帝都沒有殺他,他就一直謀反,至死不放棄。


公元981年,耶律喜隱再一次謀反被抓,此時景宗病重,處理國政的已經是蕭綽了,她忍無可忍,不再念及他是自己的姐夫,下令處死。


深愛的丈夫竟然被自己的小妹殺害,趙王妃傷心欲絕的同時,內心升起了強烈的憎恨。仇恨扭曲了她的心,她決定要報復。

於是趙王妃假裝諒解了妹妹,安排下鴻門宴,計劃在酒中下毒,毒死小妹蕭綽為丈夫報仇。


然而,身在權力中樞,蕭綽早已經歷了更多的政治險惡,早就收買了二姐府中的侍女,輕鬆識破了她的陰謀。最親近的孃家人、一起長大的親姐姐也要害自己,蕭綽十分傷心。


但是,別無選擇,姐妹變仇人,溫柔的燕燕變為手段強硬的政治家,賜死了自己的親姐姐。


這個時候,就剩大姐一個親人了!


二姐讓自己失望,還好大姐支持妹妹。

大姐蕭胡輦嫁給的是當時穆宗皇帝的親弟弟、齊王耶律罨撒葛。大姐和齊王的感情也很好,她時常隨齊王南征北討,參與各種軍機謀劃,顯示出傑出的軍事才華。


齊王是穆宗的親弟弟,本來穆總去世,也是有機會當皇帝的,不料因為蕭思溫封鎖消息,被別人當了,心裡委屈,抑鬱成疾。三年後就去世了。


大姐就開始守寡。為了安撫齊王一派系,景宗和蕭綽將之被追封為“皇太叔”,蕭胡輦封為“皇太妃”,並且支持她全盤接管了齊王的權力和部眾。


失去了深愛的丈夫,大姐在難過之後,帶著草原女兒的英氣和軍事才能,開啟了自己建功立業的生涯。


終究是女人,還年輕,特別渴望愛情!多年後,她終於找到了那個人,可惜是奴隸出身,被當時已經貴為皇太后的妹妹所不容。於是在捉拿、痛打大姐的愛人之後,將其流放了。


大姐怒了!態度變得強硬了!不再朝拜、不再進攻、堅決要嫁!


妹妹心軟了,可惜這個時候做什麼也有點晚了。姐妹之間已經有了縫隙和破裂。


雖然愛人被放回來了,還封了將軍。但恐怖的是,這個叫做撻覽阿缽的男人,不能忘記曾經的恥辱與流放的苦難,於是不停挑唆慫恿姐妹關係。


大姐想起二妹的遭遇,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也擔心自己會有二妹的遭遇。於是乎,先下手為強。


大姐憑藉在西北的駐守,以為聯合異族一起謀反就能成功,無奈忠誠的大士兵並不支持。


有人將她們的陰謀密報給了皇太后蕭綽,蕭綽先發制人,在遼聖宗統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將蕭胡輦及其情人撻覽阿缽一舉擒獲。


此時的蕭太后也步入暮年,姐姐是唯一的親人了,她多麼想姐姐能認個錯呢。無奈,姐姐非但不認錯,還勾結關押的人準備逃走,無奈,蕭太后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又親手賜死了大姐。



兩年後,蕭太后也去世了。這三姐妹有緣成為一家人,卻因為父親的安排,命運的捉弄,最後走到對立面,互相殘殺。 沒有所謂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只有沉重的痛。


4、丈夫早逝,兒子年幼,多年征戰,對一個女人是多麼大的挑戰!


16歲那年,她嫁給了他,遼景宗。


但是,這個4歲經歷父母被殺,逃過一劫的皇帝,身體不好,時常夜裡驚醒和身體不適。諸多朝廷大事,都需要蕭皇后來處理。


還好,她得到皇帝丈夫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在成為皇后的第八年,即976年,耶律賢乾脆傳諭史官說,從此以後,皇后的話,“亦稱‘朕’暨‘予’”這等於正式宣告天下,給了皇后以與皇帝同等地位。


24歲的她,“代理皇帝”,開啟了正式處理政務的忙碌模式。


誰成想,6年後,30歲的她,風華正茂,35歲的丈夫卻病逝了。留下了12歲的皇子耶律隆緒,臨終前遺詔“軍國大事,聽皇后令。”將國家大權,正式交予了能幹的妻子蕭綽。


以前,丈夫身體不好,可還有依靠,現在要自己來了。無奈,她想起了曾經的那個他,韓德讓。


在朝中重臣韓德讓的協助下,蕭綽才在政治軍事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也重拾了曾經的愛情,這也算值得欣慰的事情。


蕭太后主政期間,大力推行漢化,廢除了嚴刑峻法,並且嚴明法紀。在與北宋的多次交戰中,蕭綽親臨指揮,幾乎全部取得了勝利。我們熟稔無比的楊家將在蕭綽手下勝少負多。後來雙方簽訂“澶淵之盟”,遼國獲得了大量歲幣,佔盡便宜。



人生可能諸多挫折,但蕭太后就是勇於面對,不斷努力和接受挑戰,於是成為一個傳奇的女人。


總結——鏗鏘玫瑰,蕭太后是一朵耀眼的女人花!


總是有人拿蕭太后和大秦宣太后,大漢鄧太后,大唐武則天,北宋劉太后做對比,還讓排序。


我只想說,蕭太后是獨特的一枝花。


她美麗,她鐵血,誰看到了她的傷心與無奈?


她風光,她有作為,但是她還是選擇把政權交給兒子,這可能是一個母親在權利和兒子親情的選擇,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她曾經錯過,但既然嫁了,也全心全意,為景宗生了三子三女。


但景宗去世,她可能無奈,但機會來臨,她也不優柔寡斷,既能夠重拾舊愛,也保住江山。

57歲,在她終於放下一切,打算回到出生的地方——南京(現在的北京),打算安度晚年時,無奈,上天不眷顧,在南行的路上,因病去世在行宮。


這多美麗的花兒凋謝了,留下了傳奇的一生,留下了諸多的故事!


歷史已經久遠,人都是複雜的,蕭太后究竟是什麼人呢?


歡迎大家來平谷的太后村,看太后相關遺址遺蹟,爬一爬太后山,聽村子老人講述他們心中的蕭太后,聽一聽關於她的故事。



關注我,更多精彩!


平谷地氣兒


《楊家將》對蕭太后的的描述,使她在大多漢族人心目,是一個兇殘、好戰的女子。蕭太后還與漢官韓德讓有君臣之戀,那麼這都是真的嗎?歷史上真實的遼國蕭太后是怎樣一個人呢?

在遼國曆史上,眾所周知的攝政“蕭太后”大都認為是蕭綽,她的確統治契丹王朝長達27年之久。

蕭太后與武則天、慈禧一樣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

蕭太后在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蕭太后名叫蕭綽,小名蕭燕燕,是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聖宗的生母。遼景宗時期,蕭皇后的的政治、軍事才能已嶄露頭角。

據《遼史》記載,由於身體不好,遼景宗默許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每次遇到重要的軍國大事,她都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作出決定。

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蕭綽的地位逐漸升到與遼景帝等同。

公元982年,35歲的遼景宗病卒,在遺詔中將遼國交到了29歲的蕭綽手裡。此時,長子耶律隆緒年僅12歲,幼主年少,國家多難,宗室親王勢力雄厚,政局十分不穩定。

蕭綽手上,有兩塊燙手的山芋:其一,控制內政。契丹人也好,漢人也好,與朝廷為敵者,打;為我所用者,拉。其二,拓展外交。南邊的趙宋,北側的女真,東方的高麗,西部的党項……

這些渾身長刺兒的老鄰居,哪個都不好惹。近也不是,遠也不是,遼國邦交全靠這個女人拿捏分寸。女人流淚,意味深長。這使遼景宗死後的權力交接順風順水。

蕭綽深知輕重緩急:先抓“槍桿子”,把宮廷宿衛、南京留守這幾個要害部門,換成自己的心腹。再立新規矩,尤其是那些牛氣哄哄的宗室親王,嚴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說白了,就是剝奪印把子,然後集體“軟禁”。

當然,也有骨肉相殘的時候。碰到這種事兒,蕭綽不懷半點“婦人之仁”。親人淪為絆腳石,照樣剷除。比如,蕭綽的姐姐,還沒來得及擁兵篡權,就被抓進了監獄。手足情深,該怎麼發落呀?朝野上下,都密切地關注動靜。結果,非常乾脆:賜死!

蕭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頓吏治,提拔有治國之才的人擔任要職,大膽重用漢官韓德讓等,加強對宗室的約束和對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漸趨穩定。

她“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她還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遼國舊例,契丹人和漢人相毆致死,契丹人輕處,漢人重處;她當政時改為依漢律論斷,同罪處罰。

她通曉軍事,經常出入疆場,“澶淵之役,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繼而,她贊成宋朝提出的議和要求,雙方訂立“澶淵之盟”,長達一個世紀,基本維持和平局面。這就有利於雙方百姓生產、生活的安定,也促進了契丹族和漢族的友好交往。

經過蕭太后多年治理,遼朝不僅扭轉了穆宗以來的“中衰”局面和聖宗初年不穩定的局勢,而且開始步入全盛時期,為聖宗時期的進一步改革和遼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蕭太后在掌管遼國期間,虛心依靠將領,任用漢人不加懷疑。

她制訂了重視耕種、減輕農民賦稅的政策,教育兒子學習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誨下,遼聖宗通曉中原文化,能寫出“樂天(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集是吾師”的詩句,還能用契丹文翻譯白居易文集與臣下共同欣賞。遼聖宗還喜歡讀《貞觀政要》這部書,從中吸取治國的經驗。

當蕭太后把政權交還給遼聖宗時,遼國的國力已經相當強大了。

因為其鐵腕的政治手段及爭議的殘殺政敵事件,歷史上對蕭綽的評價一直兩極化。

元版《遼史》的評價很簡單,書中說:“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國志》便有了人身攻擊,葉隆禮在《景宗蕭皇后傳》裡指責道:“(蕭後)好華儀而性無檢束。”“後天性忮忍,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刀墓手札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歷史上統治中原二百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1)簡要生平

遼應歷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入夜,喝醉酒的遼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們刺殺。蕭思溫封鎖消息,協助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為遼景宗。遼景宗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尙書令、魏王,並且徵召他的女兒入宮。

蕭綽三月剛進宮,就被封為貴妃;過了兩個月被正式冊封為皇后。

971年(保寧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三子三女。

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后,攝政。

相傳蕭綽與韓德讓自幼有婚約,在遼景宗去世後不久,蕭綽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配給你,願諧舊好。而當國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相傳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聖宗也把韓德讓視作自己的父親來侍奉他。蕭綽之後任韓德讓總領禁軍,負責京師宿衛。此後,韓德讓出入宮帳,與蕭綽情同夫妻。兩人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就連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都不避忌。

983年(統和元年),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后。

在韓德讓的輔佐下,蕭綽對遼國的制度和風俗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不但將遼國從奴隸制國家進一步向封建制轉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與漢族之間的關係。據《遼史·刑法志》記載,自蕭綽變革之後,遼國“國無幸民,綱紀修舉,吏多奉職,人重犯法”,“統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獄空聞”,遼國內政呈現一片興旺的景象。

986年(統和四年),宋太宗認為遼聖宗年幼而母后攝政,大舉北伐,以收復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雲州朔州,失敗,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在撤退途中,遼軍俘宋將楊業,後者不降絕食而死。

1004年(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蕭綽以索要周世宗收復的關南地為名,大舉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遼軍勢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開封的門戶澶淵。遼大將先鋒官南京統軍使蕭撻凜在前線察看地形督戰時被射中頭部,當晚死去。遼軍士氣受挫,又孤軍深入,十分疲憊,加之後方宋軍襲擊其後路。蕭綽利用宋真宗急於求和的心態,與宋朝談判,達成澶淵之盟。[1]

1006年(統和二十四年),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1009年(統和二十七年),蕭綽歸政於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病逝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

次年,葬乾陵。

(2)歷史評價

因為其鐵腕的政治手段及爭議的殘殺政敵事件,歷史上對蕭綽的評價一直兩極化。

元版《遼史》的評價很簡單,書中說:“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

宋人的《契丹國志》便有了人身攻擊,葉隆禮在《景宗蕭皇后傳》裡指責道:“(蕭後)好華儀而性無檢束。”“後天性忮忍,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