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就業扶貧”增收提氣

含山:“就業扶貧”增收提氣

3月31日下午,在含山縣經濟開發區境內的安徽海達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今年23歲的王蓉正聚精會神地操作著縫紉機。就在昨天,她剛收到了一季度公益性崗位補貼1740元。

別看王蓉歲數不大,卻已是擁有五年工作經驗的“老師傅”。在她小時候,父親工作時受重傷臥病在床,母親為了照顧父親和孩子也無法工作,家裡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2013年底被環峰鎮大王村評為貧困戶。懂事的她便早早出來工作掙錢養家,她選擇了離家近、待遇好的海達公司,從學徒工開始做起。2017年,海達公司被認定為縣級就業扶貧基地。王蓉不僅享受到公益性崗位的各種補貼政策,還參加了縣人社部門和公司組織的就業技能脫貧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從“新學徒”慢慢成長為“老師傅”。

王蓉算了一筆賬:“我現在靠自己的多勞所得,平均一個月能拿4000多元工資,每季度還有1740元的公益性崗位補貼,‘五險’由政府和公司全包。父親這兩年身體好了點,找了份輕鬆不累的活,母親也在海達公司做保潔工作,我們全家一個月在一起有9000多元收入,逐漸走出了困境,2016年全家脫了貧。”她由衷感慨:“國家的脫貧攻堅不僅幫助我們家渡過了那幾年的難關,更重要的是給我自己提供了一個就業的平臺,讓我掌握了一技之長,以後無論去任何地方,靠自己勞動掙錢最安心。”

除了王蓉,該企業共穩定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5人就業,同時還為14名殘疾人提供了穩定就業崗位。在公司擔任門衛的翟其彬,今年25歲。他出生時發生意外,造成右手殘疾,無法正常使力。他的父母和妹妹都在外地打工,也曾帶著他,在外面卻始終找不到適合他的工作,處處碰壁。當問起他什麼時候來海達公司上班的時候,翟其彬脫口而出:“去年(即2019年)10月23日!”——這是他第一次來海達應聘的時間,隨後第二天便正式上崗。公司為了照顧他,將之前門衛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進行了調整,翟其彬只需要上白班,公司還在廠區為他單獨安排了一間宿舍,食宿水電都免費。他每個月除了五險,能拿1180元的工資。更重要的是,他終於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而獨自生活,減輕了家人的負擔。

據含山縣人社局局長王茂明介紹,近年來,含山縣高度關注困難群體和貧困人口就業工作,千方百計開發崗位、增加就業、提高收入、提升志氣。2019年,針對重點群體就業,該縣開發崗位400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01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當年共為107名貧困勞動者制定幫扶措施112條,幫扶率100%;幫扶貧困勞動者就業15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安置139名貧困勞動者在公益崗位就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63%;開展技能脫貧培訓159人,完成目標任務212%。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含山縣以“三送一建”為抓手,著力做好公益崗位開發、技能脫貧培訓、扶貧載體建設、獎補政策兌現等工作,幫助貧困戶通過就業實現增收脫貧。在“送政策”方面,編印“真金白銀助力就業脫貧”8條政策清單,“面對面”宣傳政策、“一對一”專訪解讀政策,切實提高貧困勞動者政策知曉率,從而根據自身實際享受政策紅利。今年以來,已兌現獎補資金289130元。在“送崗位”方面,針對因疫情影響暫未外出的貧困勞動者,一方面對集中出行或出行方向一致的貧困勞動者,組織“點對點”包車送人上崗;另一方面對有意願留在含山就業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就業服務,組織線上“雲招聘”或線下專場招聘會,讓他們就地就近就業。3月28日舉辦的含山縣人才對接暨貧困勞動者專場招聘會,縣內近20家企業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包括貧困勞動者在內100多人參加專場招聘會,現場達成意向協議50多人。對就業困難人員,含山縣最大限度開發一批護林護路、保潔保綠、衛生防疫等公益崗位進行託底安置,截至3月31日,共託底安置174名貧困勞動者就業。在“送技能”方面,含山縣通過精準摸排貧困勞動者的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免費組織開展手工、種植、養殖等實用工種技能培訓,全年計劃培訓貧困勞動者150人,並按照50元/人/天標準發放交通、伙食補貼。與此同時,含山縣還將加大扶貧車間、驛站和基地建設力度,計劃建設扶貧驛站2個、車間1個,對培訓合格和有就業願望的貧困勞動者及時推薦到扶貧載體就業,充分發揮扶貧載體的作用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