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这三点,后代必能兴旺发达。


学会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这三点,后代必能兴旺发达。

【伟哉曾公】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重臣,湘军首领,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权管四省,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的功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力挽狂澜,扶晚清于即倒,同时还培养了李鸿章等优秀人才。通过他的努力,清朝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家风蔚然】

曾国藩的功绩固然值得称颂,而真正应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却是他的个人励志史和对后代的成功教育。

后代的教育问题是世纪难题,而曾国藩在这一点上依然做到了一枝独秀。他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后来还自学英语,成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另一个儿子曾纪鸿虽然早死,但研究古算学也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连孙辈中也有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一个家族,后代中有个别人优秀可能是偶然,但每个都优秀,这就一定与家庭的教育和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那曾国藩是如何做的呢?

学会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这三点,后代必能兴旺发达。


【教育法宝】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法宝就是俭、勤和立志。

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五日,他给纪泽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以为常,此即日趋奢也,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代当官人家的子女,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奢侈和傲慢。不一定说只有吃好的和穿好的才叫奢侈,只要是内心中觉得衣来伸手,使唤马匹和仆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渐渐变得奢侈的表现了。见到乡亲们总是嫌弃人家的朴素和简陋,见到替人打工的仆人就高高在上,这也是变得傲慢的表现。京城中很多有点当官人家子女的坏品格,都是因为有了奢侈和傲慢的坏习惯才养成的,你与弟弟们都要以此为戒,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要特别嘱咐。”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他又给纪鸿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世代当官家的子女,衣食住行,都应该和劳苦百姓一样,才可以有所作为;如果沾染上富贵的习气,就很难有成就了。”

他对女儿也十分严格。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意思是衣服不能多做(古人很多衣服都是去裁缝铺定做),尤其是衣服上的镶边和装饰不能华丽绚烂。

曾国藩教育子女节俭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还体现在为人处世上,同治三年七月,曾国藩受封侯爵,此时的曾纪鸿正要赴长沙考试,曾国藩特别写信告诫:“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在外面要时刻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待人处事,当官家的子弟会因为家庭背景的盛名而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在考试前不能与当地的州县官员有来往,也不能自己写推荐信,想要在功名上更进一步,一定要凭自己努力,必须要知道自重。”

这些书信都传达出曾国藩对于子女教育的方式和做法,他没有去教具体的知识,而是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子女在个人生活上要节俭,待人处事上谦逊谨慎,不能有特权思想。节俭思想是曾国藩在子女教育上体现的最多的,在《曾国藩家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提倡节俭的语句。

学会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这三点,后代必能兴旺发达。


除了节俭以外,曾国藩传达的另外两个就是“勤”和“立志”。

在家书中,他说到:“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俾雇工......只要人肯立志,是都可以做的到的。”

意思是:现在家里的日子过得慢慢宽裕起来了,但是有福不能全部享尽,有权势也不能全部用尽。想要养成勤劳的习惯,首先重要和可贵的就是早起,然后就是要有恒心。想要养成节俭的习惯,首先是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其次是不能多用仆人,人只要肯确定志向,什么都能做成。

学会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这三点,后代必能兴旺发达。


所以,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箴言就是:“家勤能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家族保持勤俭的传统,就能兴旺。人保持勤劳就能健康。家族能够勤劳俭朴,那么生活就永不会贫贱。

学会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这三点,后代必能兴旺发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