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做個大地般包容的媽媽

為什麼我們總稱大地為母親?因為大地孕育了人類,她給了我們糧食、空氣和水,她任我們予取予求,毫無怨言,

就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

你看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母愛是偉大的,大地是母親,而母親應該像大地一樣擁有無限寬廣的胸懷,能夠包容孩子的一切。無論孩子怎樣,我都愛他;無論孩子是否優秀,我都愛他;我不需要他滿足我的任何需求,僅僅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就會無條件地愛他。

好像道理都懂,具體該怎麼做呢?我們來看看玉平的感悟。在面對孩子有情緒時,在面對愛人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她是怎麼做的。

案例

晚上十一點半,大兒子在房間看書,聽到爸爸開門馬上把燈關了,爸爸有些生氣地說:為什麼聽到我開門就急忙關燈………之後,父子倆說了啥,我也沒聽得太清楚。後來爸爸回自己房間了,我去了大兒子房間。

只見大兒子眼眶紅了,眼含淚水,咬牙拿著一個球用力扔………我知道,可能是爸爸說了什麼,讓兒子難受了!

【小編心語:第一步就做得很好,沒有擔心焦慮,也沒有著急地衝過去當裁判,更沒有在孩子面前不給先生面子。如果做不好第一步,只會火上澆油,把矛盾激化。】

兒子生氣地把空調使勁按到16度,我笑著說:哇,兒子的房間馬上要變成冰箱了,太好了,讓我也感受一下睡在冰箱裡的感覺……!

兒子不說話,用球用力砸燈的開關,球把燈關了,我笑著說:兒子,你發明了一個關燈神器,以後睡著也可以不用起床,就能關燈了,還可以順便練習一下投擲的功夫!………

兒子笑了,從憤怒的情緒中平靜了下來,緊緊地抱著我,用臉和下巴在我的臉上蹭……兒子問我:媽媽,你還記得我這個動作嗎?

這是兒子很小的時候常常做的一個動作,我彷彿又看到了兒子小時候那個可愛的模樣,我深情地說:當然記得,你很小的時候常常喜歡用下巴在媽媽臉上蹭……

兒子對我說了一句話,讓我想流淚……

兒子說:媽媽,如果你一直是這樣就好了,我喜歡現在這樣的媽媽………

【小編心語:第二步,玉平沒有因為孩子有情緒而害怕,也沒有急於講道理,沒有急於要孩子走出負向情緒,僅僅只是包容和接納。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包容和接納時,就會平靜下來,像個寶寶般依戀著媽媽,從媽媽身上尋找溫暖和愛撫。接納看似簡單,卻需要極高的水平,需要大地媽媽的水平。】

是啊,在他小時候,無論他怎麼吵怎麼鬧,爸爸媽媽總是無條件地接納著他的情緒,抱著他,哄著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知不覺中,兒子已經慢慢失去了這種溫暖!這種兒子內心十分渴望的溫暖!現在,兒子擁有更多的是來自爸爸媽媽對他的包辦、控制和要求……

那一刻,我的心很疼,兒子的話讓我看到了自己。這麼多年來,象現在這樣的接納、理解和包容太少了,我欠兒子太多太多了……

因為我內心深深的自卑,總是對兒子有著很高很高的要求!每次遇到問題,我都會掉進“怕他不好”的深淵。我感受不到孩子的需要,我用自己的標準在控制他。

在他受委屈有情緒想發洩時,我滿腦子的對錯理論,覺得他這樣不對,好像只有指出他的問題讓他改正,他就會變得更好,所以,常常不顧他的感受,再在他的傷口上撒把鹽,讓矛盾更加激化。而我只會陷在自己的感受中,絲毫看不到兒子這個生命!還振振有詞的為自己找個理由心安理得地指責兒子,想想自己是多麼的無知。

【小編心語:這一刻的玉平真是太讚了!她沒有想著解決問題,而是通過看見孩子的生命,找到了感受孩子內在需求的能力,更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內在狀態產生的行為帶給孩子的傷害,這才是真正從根源去解決問題。】

我靜靜地陪著兒子,摟著他,感受著兒子的呼吸,感受他這個美好而又弱小的生命!兒子說:媽媽,你以後如果天天這樣陪著我就好了!我強忍著淚水說:好,媽媽以後天天這樣陪你!從小到大,我欠太多次象現在這樣真正溫暖的陪伴了。從今天開始,我要一一的補償!………我說:兒子,對不起,媽媽其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每次都象現在這樣,媽媽也需要成長……兒子寬容地點點頭,對我很理解很包容,深深地溫暖了我!

【小編心語:這一刻,母子倆的心靈是相通的,心與心的靠近,才能有坦誠交流的機會,這時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溝通,也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孩子所經歷的“傷”會在媽媽的愛中被化解和釋放。】

回到自己房間,愛人躺在床上說:“我又惹你大兒子生氣了!”我被愛人的話逗笑了,我說:我這個大兒子就是欠揍,有空你得好好幫我教育教育他………愛人笑了。

其實我知道,愛人已經在反思自己了。我心疼愛人這個生命,我是他的妻子,曾經的我卻沒有能力溫暖他,總是對他充滿了期待。現在,我要好好疼愛我生命中的這個男人。

親愛的老公,親愛的兒子,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我都要把他們捧在手心裡,下半輩子,好好地珍惜!

【小編心語:孩子的情緒,媽媽用大地般的愛接納了下來,孩子就會放下對抗,思考自己的問題;愛人的情緒,妻子不需要說什麼,妻子有一顆心疼和珍惜愛人的心,愛人自己就會反思。愛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看到對方的內心世界,去溫暖他,給他力量,讓他不好意思。知恥而後勇,讓他不好意思,不就是喚醒一個人內在的良知嗎?人有良知就會願意改變。】

結語

現在太多的媽媽接不住孩子的情緒了,那誰來幫助孩子化解情緒減緩壓力呢?社會和學校的壓力如此大,孩子有情緒很正常,本來最能幫助孩子化解的人就是媽媽,如果媽媽做不到,那他只能發更大的脾氣或者更忍耐,這都不是一個好的生命狀態。

當媽媽們做不到時,問問自己是誰?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成長經歷帶給我們的傷痛已經存在,只有不陷入自己的感受中,勇敢地做出改變,才能讓孩子不重複我們的不幸。母愛是偉大的,我們相信母親為了孩子都願意去成長和改變。成為大地般包容的媽媽,是我們的成長方向。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