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拍攝的《上甘嶺》


二十世紀以來,美國在亞洲打過三次仗:對日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對日戰爭中,美國和中國是盟友,結果美國贏了;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和中國是對頭,結果美國表面上一平一輸,實際是都輸了,而且輸得一次比一次慘。

美國的確沒有打贏朝鮮戰爭,而且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朝鮮戰爭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然而,美國好萊塢並沒有因此迴避或者忘記,事實上,好萊塢至少拍攝了13部關於朝鮮戰爭的故事片。


美國人拍攝的《上甘嶺》


好萊塢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拍攝的黑白片《上甘嶺》,情節是這樣的:

朝鮮戰爭末期,前線打打停停,板門店也是停了談、談了又停。正處在僵持狀態的時候,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一天夜晚突襲了上甘嶺及其附近的多處高地,並將駐守在那裡的一連美軍官兵全部消滅。

美軍統帥部裡的軍官們認為丟失的陣地並不要緊,志願軍要面子想多搶些無用之地罷了;但另一些軍官們認為雖然丟失的陣地無關緊要,但是一定要和志願軍寸土必爭,讓志願軍不敢小看美軍,制止類似事件的發生。於是,一場美國人認為是不必要的戰役就開始了。

也是在一天夜裡,一個類似大型拖拉機頭的機車拖著四節無頂車廂,在陡峭不平的彎曲山路上艱難行駛著,每節車廂都滿載著緊張的士兵。一切準備停當後,美軍官兵們開始小心翼翼地向志願軍控制的山嶺攀爬。藉助夜幕的掩護,一切都很順利。一直爬到半山腰處志願軍陣地上,志願軍還是一點反應也沒有。美軍指揮官命令部隊停下,因為他發現不遠處有一道鐵絲網。於是,他開始琢磨怎樣破壞鐵絲網又不被對方發現。正當他沉思的時候,幾束強力探照燈光突然將他們連隊所在的區域照得亮如白晝。“臥倒、快臥倒——”美軍軍官高喊著。話音剛落,幾發炮彈就在美軍陣中開了花,當場造成數名美軍士兵死傷。

可是,這還並不是讓美軍指揮官震驚的,真正讓他震驚的是探照燈光是從他們後方,也就是美軍控制的山嶺上射來的。就在此時,通信兵和後方也取得聯繫,後方人員報告說是己方陣地上的觀察人員看到一批不明身份的人員向志願軍山嶺爬去,以為是志願軍士兵,所以通知了炮兵,現在已發現誤會,已命令炮兵停止射擊,並向他們道歉。

和後方談話剛結束,前方的子彈也打了過來,志願軍官兵在美軍這次友好的“提醒”下及時做出了反應。在微弱的月光下,志願軍官兵用蘇式重機槍猛烈掃射美軍官兵,並大量投擲手榴彈。在機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中,美軍死傷慘重,很多人痛苦地躺在地上哀嚎。就在此時,幾名美軍士兵奮不顧身地撲在鐵絲網上,讓其餘的人踩在他們身上爬過去,並找地方隱蔽好。這時,從志願軍陣地上傳來了志願軍宣傳兵的聲音,在黑夜裡既清晰又響亮:“美軍官兵們,首先對你們的勇敢精神表示敬意,但是你們這樣做是徒勞的,上一次進攻我們陣地的連隊,死28人,被俘11人,受傷33人。你們想重蹈覆轍嗎?不要相信你們那些卑鄙的政治家的話,他們只是讓你們來送死,還是到我們這邊來吧……”

宣傳攻勢進行了一晚上,但美軍官兵不為所動,天一亮立刻在炮兵掩護下發起了進攻,雙方打得非常激烈。可是,因為美軍昨晚傷亡慘重,所以兵力明顯不足。好在後方又讓拖拉機似的火車頭拉來了兩個連。得到了增援後的美軍官兵鬥志昂揚,一度攻到了山嶺距志願軍只有幾十米遠的地方,但依然被對方用手榴彈給砸了下來。一個美軍上尉在被擔架抬下去的時候對自己的長官說:“我穿了防彈衣,可他們卻炸斷了我的腿……”


美國人拍攝的《上甘嶺》


戰鬥越來越慘烈,很多美軍士兵不是頭部中彈就是被手榴彈炸死。

最要命的還不是來自志願軍的瘋狂阻擊,而是地形。過了鐵絲網後,山勢就異常陡峭,越靠近山頂越是這樣,很多地方都是近70度的陡坡。於是,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一種情形:一名美軍士兵千辛萬苦爬上一處陡坡,然後再把他手中步槍的一端遞給身後的士兵,再花很大力氣把他拉上來。

總算殺上山頂,又轉入了交通壕爭奪戰。這一次美軍佔了上風,志願軍用的是三八大蓋,每打一發子彈就要拉一下槍栓,而美軍用的是自動步槍,結果是就算志願軍士兵打中了一名美軍,緊隨其後的美軍戰友也可趁對方拉槍栓時將其擊斃。美軍殺得很痛快,一路清剿,勢如破竹,最後在一個防炮洞口遭到五名志願軍士兵的拼死抵抗,他們用手中的半自動步槍狠狠射擊志願軍士兵……戰鬥結束了,美軍全殲了陣地上的志願軍,還俘虜了幾十人。但美方也損失慘重,晚上首次投入戰鬥的那個美軍連只剩下25%的人員,協助進攻的兩個連更慘,其中一個連只剩下五人。

讓人奇怪的是,志願軍在陣地上還養了許多雞,戰鬥結束時都逃了出來,跑得滿陣地都是。美軍士兵們高興地說,這下可以吃上火雞了。但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志願軍宣傳員又通過廣播發動心理攻勢,首先對他們的英勇頑強表示敬意,但同時又警告他們說,如果不在五分鐘內撤出陣地,就要用他們從未看到過的火力將他們消滅乾淨。

美軍士兵不為所動,毫不膽怯地嘲笑這位志願軍宣傳員。然後,在黃昏時,志願軍全面反攻,吶喊聲震天動地。望著山下密密麻麻的志願軍將士,美軍官兵這才慌了,“難道整個中國的人都來了嗎?”一名士兵問他的長官。長官沒有回答他,而是拉著他操起一挺機關槍就打。


美國人拍攝的《上甘嶺》


此時,板門店也在為這場戰役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滿頭銀髮的美軍談判代表苦口婆心地向志願軍談判代表訴說著。美方不斷讓步,可是志願軍談判代表卻兩眼朝天置若罔聞。當美方說只要志願軍停止攻勢,美方甚至可以立即撤離,將上甘嶺設置成共管區時,志願軍談判代表才在雙目朝天的同時摘下了耳中的翻譯器。結果,美方代表忍無可忍,大罵一聲後離去。此時,上甘嶺十幾名美軍官兵已苦戰了幾個小時(這個情節失真太過,天知道他們是怎樣擋住潮水般的志願軍士兵的。導演很聰明,省去了作戰過程)。到了夜晚,只剩下五名官兵了。他們退到一個防炮洞,志願軍將其包圍並用火焰噴射器朝裡面噴火。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大批美軍援兵趕到,打死了噴火手,並大敗志願軍,結束了整場戰役。美軍牢牢地控制了上甘嶺。

最後,停戰令下達,美軍自動撤離。望著這些遍體鱗傷的倖存者,導演很動情地在結尾加了這麼句旁白:“今天之所以有幾百萬人生活在自由的陽光之下,就因為這些人。”

(摘自《文史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