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我覺得投資思考得越多,越感覺投資就像人生,思考投資的事情,和平時的做事是相輔相成的,甚至很多時候是殊途同歸的。就比如說“邏輯”這個事情,做事,投資,都必須講究邏輯,要有明確清晰的邏輯閉環,同時要有數據的支撐,這樣才能夠無往不勝啊!


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為什麼要重視邏輯

投資是一個嚴謹的決策過程,因為涉及到我們實實在在的資金。

很多人,包括我身邊的朋友們,投入股市的錢都是自己辛苦掙來的。很多也都是工薪階層,希望自己做好投資,能夠早日實現財富自由。所以,我們就繼續慎重對待投資的每一個決策。

既然投資是這麼嚴肅一個事情,那麼每個決定,就不能拍腦袋決定,或者聽信別人一面之詞。做投資,遵循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防止自己用腳投票。但是常識裡,也有很多是錯的。比如,品牌大和好公司並不是一回事。產品好和盈利能力也不是一回事。整個行業有爆發的機會,與你喜歡的行業內公司是不是具備爆發機會,也不是一回事。

只有重視邏輯,用審慎的思維方式去探究自己的投資決策,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做蠢事。

下次買入前,希望朋友們問一下自己“我買入的具體邏輯是什麼?”

如果你答不上來,建議再等等。


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如何在投資中運用邏輯?

重視分析公司的邏輯,我們投資還是要以公司為根本,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淨利潤。

這裡最根本的邏輯是,只有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淨利潤,我們才有投資的意願。我們估值的根本也只能是基於實實在在的淨利潤,這是基本邏輯。而後,我們要考慮的是,他的利潤是怎麼來的。所有公司的利潤都離不開連個方面,一個是成本,一個是銷售額。兩個方面都要考慮,成本是不斷升高的,還是不斷下降的。銷售額的變化趨勢如何,銷售額由什麼決定的?比如消費企業,銷售額=消費頻率*銷售單價*銷售人數;比如房地產企業,銷售額=單位銷售價格*銷售面積。這些東西要搞清楚,如果你搞不清楚,可能就超長你的能力圈了!

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重視分析經濟事件的邏輯,我自己覺得這個難度要比分析公司難。

要能有能力正確的辨別發生的事件是否會造成重大經濟影響,這就更要基於嚴謹的邏輯,很多時候甚至要結合常識。比如這次的疫情,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會認為年前其實已經感覺到有風險,但是沒有對自己的股票賬戶做任何有意義的風險調整。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感覺都是停留在表層的,只有不斷推演,深入挖掘,你才能搞懂時間背後的深層影響。年前,我們都知道新冠的Ro值是sars的數倍,照這個推下去,後面的結果可能不能用2003年的情況類比。當然,我自己也沒有及時調整,因為我沒有多大把握自己判斷對,這也是需要修煉的。巴菲特也提過“吮手指”的概念,就是看到風險,無動於衷,反應遲鈍。有意識多訓練自己這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的深度一定會越來越好!


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為何要重視數據?

常識和感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師很風趣的告訴過我們一句話:跟著感覺走,你會抓住錯誤的手!當然,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但是投資,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拍腦瓜的事情乾的越少,你掙錢的幾率也就越大。

不管一個企業的管理層把大餅劃的多大,我們都得仔細分析財務數據。

看他的毛利率,評估他的盈利能力,看他的銷售淨利率,評估他的經營效率,看他的資產負債率,看他的承受風險能力,看他的應收賬款,看他的產品是否依然強勢,看他的淨資產收益率,評估他每年帶給股東多少回報率。這些都是非常基礎的數據信息,真正投資一個企業之前,我們要看得數據要更多,最好把十年的數據列出來,做對比。同時列出競爭對手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這樣我們就能清楚,這個公司在行裡的競爭優勢到底如何。

數據是我們持股的定海神針。

如果我們很清晰的知道一個公司過去的盈利數據,並且保守估計了未來的盈利數據,最後在一個安全邊際充裕的價格買入並持有。那麼,在面對股價的下跌或者不漲,我們有什麼躁動不安的理由呢?跌得越多,只能更便宜,我們當然就有更便宜的機會買入同樣的股權。

反之,如果只是對一個公司泛泛瞭解,憑著一個簡單印象和感覺買入股票?面對股價的殺跌,尤其是有可能長達數年的陰跌,我們怎麼拿得住手裡的股票呢。

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從哪裡獲取可靠的數據?

最可靠的數據肯定是上市公司的年報,這是第一手的資料。

看年報是基本功也是成熟投資者必須掌握的技能。巴菲特每年都看大量的年報,他說過閱讀年報是他非常享受的事情。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讀年報會感覺很晦澀,一堆數據。我只能說,這個事情,要慢慢來,堅持讀,堅持學習,就算你報不清楚裡面的數據關係,但是從年報中也能瞭解到行業的發展狀況,企業的經營文化。看得多了,不同公司的財報風格也會讓人感覺到,哪些是有活力的企業,哪些是不思進取的,多少都會有感覺的!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行情軟件F10的數據。

這個數據也是基於年報做的索引,看這些的缺點就是隻能看到上市公司報給我們的數據,而看不到他處理數據的原則,也很難發現財報裡的水分。但是,看這個總比什麼都不看好!

投資要既要講邏輯,又要講數據


輔助信息從哪裡獲得?

如果我們已經做了自己的功課,還希望多看看別人是怎麼看這個公司的,我們可以參考證券公司的投資研報。大部分研報是隨手寫的,但是很多篇幅較大的,還是有一定深度的,至少對我們這些不去調研公司的人,提供了很多觀察上市公司的視角,有時候也會讓我們發現自己可能沒有考慮到的地方,也有助於投資思路的梳理。前提是,一定要自己提前做功課,只信別人的,肯定是有問題的。


關注我,投資不著急!

【特別說明】

本人不向任何人推薦股票,不代表任何機構觀點,文章內容僅為個人投資心得梳理,本人不對信息的不準確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不構成交易和投資的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