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見證浦東周南線沿線45公里的發展變化

“老司機”見證浦東周南線沿線45公里的發展變化

從雪野二路到南匯汽車站,南匯公交營運的周南線全長約45公里,途經上鋼新村街道、三林鎮、祝橋鎮、惠南鎮等多個街鎮。一路上,既有現代化的建築,也有恬靜安詳的村舍,還有連綿成片的農田……“這些年,這條線路的沿線幾乎年年都有變化。”在這條線上跑了30多年的駕駛員張美良,對此最有發言權。

路拓寬了路燈也有了

張美良,一名老山前線的退伍軍人,南匯公交一分公司第二黨支部黨員。從1986年進入公交,到如今駕駛里程達150多萬公里,他是線路的帶教師傅,也是目前周南線上工作時間最長的駕駛員。週末的一天,記者坐上張師傅駕駛的周南線,前往南匯公交站。車從雪野二路出發,在世博園區繞了個彎,駛到了上南路上。

“上南路原先很窄,有時兩輛公交車交匯都有困難,上海世博會前進行了拓寬,車開起來輕鬆多了。這一路上還有楊高南路、康沈公路、南祝路等,這些年也拓寬或改建過。”張美良如數家珍。乘客張先生說:“以前,上南路過了川楊河,那裡就沒啥人會去了,現在可是好地方呢。”

在上南路華夏西路附近,以前叫中林站,張美良至今還記得,邊上有一個二手木材市場,很多人會去淘便宜貨。如今,隨著中房金誼廣場、上南創意園等商業、辦公用房相繼建起,已是人來車往,加上附近的三林老街,這裡成了一個人流、商業聚集區。

作為世博軸的延伸路段,當年上南路改造段北起世博軸入口耀華路,南至環南一大道,途經4個街鎮,全長5.3公里。同時,道路兩側的200多棟建築也進行了修繕改造,並在沿線新建了近6萬平方米的綠化。

“上南路從世博園區到外環線,不僅馬路寬了,邊上的房子都變高了,商店、辦公樓變多,也變得更繁華。”張美良說,不僅是上南路,這一路上很多道路都經過了改造。“最初,一路上只有3個路口有紅綠燈,現在有紅綠燈的路口有上百個。過去,這一路上晚上幾乎沒有路燈,現在至少80%的路段,哪怕是郊區農村的路段都有了路燈。對我們駕駛員來說,安全方便了不少。”

很多地方變得熱鬧了

駛上康沈公路,很快就到了周浦鎮,熱鬧的小上海步行街就在公交站點的對面。“現在走的康沈公路,以前是滬南公路,後來滬南公路改道,經過改造後這段路就叫了現在的名字。和康沈公路一樣,小上海步行街以前也沒有的,是十多年前改造後,成了現在的樣子。”張美良介紹到。

全長約500米的小上海步行街緊鄰小上海旅遊文化城,集美食、購物、休閒為一體,已成為周浦鎮娛樂休閒的熱鬧區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裡曾是周浦菜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進一步推進,周浦鎮也加快了老鎮改造的步伐。2009年,由花崗石板鋪成的小上海旅遊文化城步行街落成,成了周浦鎮繁榮的一張名片。

從周祝公路一直往東,經過原先的上棉七廠,這裡如今轉型為集辦公、科技研發為一體的園區,入駐的企業有中國聯通大數據中心、和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

周南線在新建的上海健康醫學院對面也設有站點。2015年,學校由原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在校生規模達1.5萬餘人。周南線的站點也為學校師生提供了交通便利。

周祝公路往東,道路變窄了,很多地方寬度不足10米。張美良說:“別小看這條路,它建於1969年,已有50多年的歷史。雖然有的地方還不夠寬,對當時的坦直、瓦屑、六灶等地區來說,有一條路與沒有路,發展情況大不相同。”

行駛了近兩個小時,張美良駕駛的周南線拐入了南祝路。“這條路原先是川南奉公路,拓寬後,方便了祝橋至惠南的往來,而現在的川南奉公路則移到了東邊。”張美良說,經過合併,現在的祝橋鎮是浦東面積最大的一個鎮,各種建築也是越來越多,城鎮化改造的速度很快。

車到南祝路拱極路路口,這裡有地鐵16號線惠南站,是惠南鎮聯繫市區的重要站點。“這個路口原先是惠南鎮上很偏僻的一個地方,一邊是畜牧場,另一邊是煤炭行。16號線通車後,短短几年的時間,這裡的面貌大變,就像一路上經過的很多地方一樣,這些年都變得繁華、熱鬧了。”張美良感慨到。

再也不用擔心燙傷了

從“巨龍車”到空調車再到純電動車,張美良感言,不僅眼前的風景在變,自己的工作環境也越變越好。當年,張美良部隊復員後進入的是當時的公交汽車五場,他先是做了售票員,後來轉崗做了駕駛員,從那時至今一直在周南線上工作,一開就是33年。

“剛開始開的是‘巨龍車’,方向盤沒有助力器,轉彎、倒車等操作蠻費勁的。‘巨龍車’的發動機就在駕駛員右邊,當時沒有空調,一到夏天,發動機的機殼很燙,一次因為不小心碰到,把我腿上的皮膚都燙傷了。”張美良說。

1997年,浦東南部地區首輛空調公交車投入運營,如今空調車已經在所有線路全覆蓋,而且還有了純電動車。“車輛性能、駕駛室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現在車輛的發動機不再設置在駕駛員右邊了,也不用擔心被燙了。”張美良笑著說。

從之前的公交汽車五場,到如今的南匯公交公司,南匯公交目前已擁有營運車輛近千輛,營運線路128條,職工人數3000多人。30多年來,滾滾車輪下留下了南匯公交發展的歷史車轍,也成為了地區進步,經濟繁榮的一個縮影。

當年張美良剛進入公交行業時,浦東南部地區進入市區只有兩條線路:滬南線和周南線。每個班次總是滿員,那時候主要站點需要站務員幫忙,車門才能關上。

“開始時一個月跑60多圈、5500多公里,工資200多元。經歷了幾次改革,現在開的車是空調的純電動公交車,一個月跑40圈、3800公里,工資萬把元。現在線路普及,地鐵也開通了,‘推屁股’現象再也沒有了。”張美良高興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