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現代人們的旅遊旅行種類多種多樣,看風景有之、品人文有之、煉品質有之、闊視野有之……而我內心中卻一直懷揣著一個別樣的旅遊夢: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踏踏實實地住一段時間,體驗當地氣候、感受當地生活、品味當地美食、融入當地氛圍……在忘記自我、入鄉隨俗中真真切切地過一把當地人生活。武漢,一座別具南方特色的江湖城,一座蘊含工業氣息的現代城,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城,一座匯聚多方風俗的融合城,在難得的天時地利和機緣巧合間,成為實現風土人情之旅的第一站。

——筆者


日程安排


第一天(2018年12月22日)

9:00 漢口火車站

10:40 地鐵金臺站

11:30 邾城客運站

12:00 三店街菜市場

12:20 宋寨村宋寨灣宋K家

12:30 特色午餐

14:00 參觀鄉村

15:50 燒烤活動

19:40 晚飯

第二天(2018年12月23日)

8:00 早飯

9:00 收拾東西

9:30 出發前往武漢

12:40 武漢市陳XS家

14:40 武漢市陳XS姨媽家

15:30 湖北省博物館

17:30 東湖騎車

18:50 吃飯

19:30 話劇《戀愛的犀牛》

22:00 電影《海王》

第三天(2018年12月24日)

10:00 解放公園

10:50 早餐(袁大頭包子、陳師傅新農牛肉麵)

11:20 卓爾書店

12:30 漢陽造廣告創意園

13:00 龜山公園

13:40 徒步橫跨武漢長江大橋

14:20 黃鶴樓風景區

16:40 戶部巷小吃街

17:40 漢陽門碼頭

18:00 集家嘴碼頭

18:20 江漢路

20:00 王府井百貨

第四天(2018年12月25日)

12:00 曇華林

13:00 午餐

14:00 辛亥革命博物館

17:00 陳XS家

第五天(2018年12月26日)

9:50 早餐

12:00 宜家

13:00 午餐

14:00 離開


最近,武漢新冠肺炎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絃,讓我不禁回想起兩年前的一次武漢之行。在這裡,記錄和分享當時切身感受到的7個習俗,既留住自己的青春記憶,也希望武漢能夠儘快好起來!


習俗1:冬至的“消寒”湯


到達武漢的第一天正值冬至,北方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那麼武漢呢?我迫不及待查詢南方的冬至、武漢的冬至,有這樣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子,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在這一天要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我們武漢人就愛喝湯,我小時候,每年快到冬至了,我母親都要給屋裡人煨一銚(diao,煮開水熬東西用的器具)湯,羊肉蘿蔔湯啊,排骨藕湯啊,一放學回家,就能聞到屋裡熱氣噴香。冬天的藕,最適合煨湯了,一口咬下去,那真是又粉又香……”與當地朋友宋K聯繫,被告知今天中午我們的午餐便有羊肉蘿蔔湯、排骨藕湯,我也就徹底放棄原本準備購買餃子的計劃。

到達宋K家,恰已是中午,稍稍休息,豐富的午餐大戲就開始了:首先閃亮登場的是消寒“特色戲”——排骨藕湯,喝湯的重點不在於喝,盛上一碗,其實並沒有多少湯水,滿滿的全都是排骨和藕塊,吃著藕塊拉著一絲一絲、嚼著粉粉面面,在去除涼意的同時,瞬間感覺自己也成了幸福的“小武漢人”;緊跟其後的便是壓鍋“重頭戲”——羊肉蘿蔔湯,嚼著又鮮又嫩又沒有羶味的羊肉,吃著完全入味而又不膩的蘿蔔,暖暖的感覺難以言表;隨後便是各型各色的涮菜系列相伴左右、匯聚湯中,有肉糕(魚糕)、綠豆丸子、花菜、香菇、鴨血、豆皮、麻花等等,吃吃涮涮、說說笑笑的同時,滷味鴨脖、清炒蝦米、青椒燻肉(牛肉)、洪山菜薹、藕帶滷肉(牛肉)陸續出鏡、爭鋒鬥豔,確實讓我這樣一個北方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一大桌子菜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羊肉蘿蔔湯

第一次吃午餐的時候,沒有在意到喝湯和吃飯的順序。宋K家的吃飯習慣是邊吃邊上菜,當時的注意力基本上都在關注每道菜是什麼,直到後來去宋K的老婆陳XS家吃飯時,才知道原來武漢人有著先喝湯、後吃飯的飲食習俗。聊天之間,陳XS也分享了一些對排骨藕湯體會,可以歸納為“這份記憶,家家都有,卻又家家不同”。陳XS家人更愛喝湯,她們家做的排骨藕湯水稍微多一些,她姨媽家做的排骨藕湯又會稍微清淡一些,而她第一次去送宋K家喝排骨藕湯,最大的感覺卻是“幹”,看起來更像是一道菜,而不是一道傳統意義上的湯。


習俗2:農村的“別墅”房


來到武漢鄉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別具特色“別墅”小房沿街排列、相伴兩旁。這些房子大都2-3層,沒有門前庭院,在大街可直接入室,有的人家會在房屋後面留下獨立小院,種樹種菜、養貓養狗,獨立空間任主人隨意發揮、自由擺佈。宋K家恰巧緊鄰小學,地理位置優越,經營著一家不錯的小商店,那天正值週末休息,店裡生意稍顯清淡,偶有幾名男子前來買菸。武漢的冬天其實並沒有想象中南方那般溫暖,加上潮溼空氣,屋內反而比屋外略顯寒意。宋K家的商店佔據著房屋的前門,全天門口敞開,房屋的後門同樣門口,形成前後通風之勢,習慣於暖氣屋的我甚是驚訝:難道南方的房屋每天門窗大開,這樣的環境一天兩天還好,天天如此又怎能承受的了?

走前串後、爬上跑下,感覺房屋的點睛之筆是後邊緊鄰的池塘,這也是最令我意外驚喜、羨慕不已的地方。作為北方的我,對水有一種格外的情感,每每前往風光優美的自然景區,如若沒有水的環繞,總是略感惋惜。自己從小也有一種嚮往,盼望著將來有一天能住在水邊,如若能再能打理上一片如江南園林般的綠植庭院,更是滿足不矣。宋K家前門是路、後門是塘的格局,讓我興奮萬分,塘前有幾片種滿花菜、白菜、蘿蔔、青菜的菜地,幾株橘子樹、棗樹、柿子樹、核桃樹林立其旁。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橘子樹,冬天恰值橘子豐收季節,一顆小樹便滿滿全是橙黃的大橘子,摘上幾顆,嚐到的便是南方獨特的香甜。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被壓彎腰的橘子樹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菜地及水池

吃過午餐,在宋K的帶領下走街串巷,感受武漢鄉村的風土氣息。宋寨村下設幾個灣,灣與灣之間一般不是一個整體,有池塘或者樹木相隔,宋K家所屬的宋寨灣是湖北省“宜居村莊”。沿街來到村莊的居住密集區,所謂“密集”,僅僅指的是房屋密集,因為這裡的農村與全國大多數農村一樣,年輕人全部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幼人員。村裡的老房子修建很有南方園林的詩情畫意感,加上綿綿細雨的點綴,彷彿自己置身於江南古鎮一般愜意,瞬間要求宋K給我拍照以作紀念。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村裡的建築

走出宋寨灣,有一灣灣小池塘和一片片小樹林,風景如畫、美不勝收。讓我不禁感慨,能住在這樣的鄉村,該會有多麼的舒適和愜意!離開生活區,緊接著走到了田地區,在北方人的概念中,田和地是一個意思,但在南方人的概念中,田和地是有區別的。田指的是水田,常年與水渠相通,種植水稻;地指的是旱地,種植油菜、棉花、玉米等。近年來農村人員外出打工,多數田地外包出去。快看,眼前就是一整片桃園,冬天冷冷清清、剩下枯枝,但春天是有著十里桃花美景的,細細觀察,其實每株桃樹上有著大量桃膠,這也是一種藥材。隨後,還參觀了祠堂、尼姑庵、墓碑、大水庫、棉花地、養蜂場等地方。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桃園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養蜂

有獨立庭院,組織活動的項目類型當然是豐富些,戶外燒烤就是其中之一。村莊參觀結束後,宋氏燒烤便開張營業了!架上燒烤爐、引燃木炭源、清潔食物籤、醃製大肉片、串制燒烤串……一系列準備工作緊張有序進行著。細細品來,別有一番滋味:燒烤爐的理想環境是院子裡的通風處,無奈天公不作美,依然留戀著微風細雨,燒烤只能在室內進行,儘量打開所有門窗,細煙可以及時消散,影響就大體無礙;取幾塊木炭放到廚房灶臺上,打開煤氣火高溫引燃,適時用夾子將木炭放入燒烤爐,採用溼抹布把火焰撲滅,爐火準備工作圓滿完工;與北方烤制多為牛羊肉相比,武漢的燒烤烤制豬肉較多一些,將五花肉切成一片片,醃製10分鐘左右,用金屬籤串起來,按照喜好再準備一些香腸、香菇、餈粑等特色之物,配上辣椒粉、孜然粉、芝麻粒、食用油、蔥花等用料佐料,食物的準備工作便基本完成。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引火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燒烤嗨起來

燒烤如烘焙、火鍋一樣,已經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個項目,而這項活動最有獲得感、成就感的部分,不是燒烤的各項前期準備,而應當是食物烤制的過程。把肉串放在烤爐上,烤至兩面泛白,涮上第一道油,撒上第一道佐料,當油水泛幹上第二道油和佐料,同樣完成第三次結束後,烤肉串便可出爐。我們3人輪流1人烤制了一爐,吃著自己的精美作品,味道直接美到了心裡。隨著香腸、香菇依次出場出爐,陳XS現場靈感爆發,烤起了香蕉,付出了同樣的辛苦、同樣的用心,是否換來了同樣的香味、同樣的快樂,沒有品嚐的我便不得而知了。燒烤讓我看到南方人對生活的態度:從日常的吃飯可以看出南方人飲食的豐富,而北方人吃碗麵食就可以滿足;從平日的活動可以看出南方人娛樂的多樣,而北方人簡簡單單就可以滿足……

隨著宋氏燒烤“打烊”,宋氏涮鍋再次開張!由中午的單鍋升級成為晚上的鴛鴦鍋,中午的排骨藕湯、羊肉蘿蔔湯列入其中、各居左右。聽阿姨講,天氣晴好的時候,村裡的人們常常會在晚飯後組織散步活動,繞著村裡的房子走一圈,恰好是5公里。今晚雖然細雨依舊、燈暗地溼,但還是阻擋不住我出去散步的好奇心,這主要源於對阿姨生活的羨慕之情。我們3人沿著鄉村的主幹道走著聊著,也許是擔心我們走的太遠,路燈用全部熄滅的舉動提醒著我們。沒有路燈照耀的鄉村夜晚,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唯有拿出手機開啟閃光燈照明返回。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鴛鴦鍋


習俗3:平凡的“過早”飯


武漢人稱吃早餐為“過早”,南方的早餐主要以粥為主,武漢還多了一樣特色——熱乾麵,當然一般還有米粉、麵條、包子等等。在宋K家吃的早餐,是我在武漢的第一頓正式早餐,主要是吃粥,還有4個菜。吃早餐的時候,讓我回想起了前不久在南京沈SK家吃的早餐,也是吃小碗粥和幾個菜,也是與長輩一起吃飯,感覺甚是親切和溫暖。

武漢人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就是一般很少在家裡自己做早餐,而是習慣於在早餐店裡“過早”,我們會看到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小區角落都是早餐店。武漢人吃早餐對於品牌沒有很關注,往往是距離哪一家近就吃哪一家,對於百年老店當地人並不是很青睞,比如蔡林記就是一個例子。武漢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無論你是在店吃、還是外帶,餐具基本都是一次性紙盒,很多上班族都是在路上邊行走邊吃飯,算是武漢的一道別樣風景。武漢的早餐店面都比較小,也許是因為在路上吃飯的人比較多,而且早餐一般也算的上是快餐類型,人員流動比較大,店面也沒有必要太大。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熱乾麵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米粉

熱乾麵應該是武漢人最特色的早餐。但武漢人對熱乾麵的態度,正如山西人對醋的態度。不是每一個山西人都喜歡吃醋,也不是每一個武漢人都喜歡吃熱乾麵。宋K的媽媽就不喜歡吃熱乾麵,所以在宋K家的早餐沒有熱乾麵。回憶一下此次在武漢的“過早”經歷,沒有一天是重樣的。正迎合了武漢的宣傳語:“武漢每天不一樣”。聽陳XS說,武漢的早餐可以吃一個月不重樣,經歷這幾天的“過早”生活,我大概是信了。


習俗4:父母的“偉大”愛


吃過早餐,一場母愛大戲精彩上演,通常左鄰右舍也前來湊熱鬧,而這次增加了我這個特別的觀眾。汽車停在門口,各種物資特產有序登車。首先是菜地裡的新鮮蔬菜們,白蘿蔔、花菜、小油菜、白菜等等,現場採摘、現場處理、現場裝袋登車。其次是餈粑、豆絲等特色產品裝袋登車。隨後是雞湯、魚、蝦等冰箱中的產品,由於怕在運輸的過程中變質,阿姨專門找到泡沫箱。在旁邊觀看街坊鄰居,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手腳,嘴角含著一種打趣的笑容,指著貨架說:“這個也拿上,那個也拿上!”我理解,這種笑容也含有羨慕之意。忙碌大約1個小時,裝車勉強結束,帶上我們自己的隨身行李,開啟了回武漢市區的行程。

武漢的初印象是從下高速開始起算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跟其它城市郊區一樣的髒亂差,隨後漸漸變得繁華。此行目的是直接前往陳XS父母家,早上裝載的各種東西也就全部提到了陳XS父母家。細細品味,車上裝載的這些東西,蘊含著宋K父母對子女“偉大”的愛——希望子女過的好一點。然而,這些東西的歸宿最終被分到了3家,一個是陳XS的父母,另一個是陳XS的姥姥,還有便是他們自己家。宋K的父母表達的是對孩子的愛,而宋K們表達的卻是對長輩的愛,這種愛變成了一種傳遞,而這些東西成為他們之間愛的“接力棒”。


習俗5:家宴的“規矩”酒


前期跟阿姨有過兩次的接觸,這次去陳XS家不再顯得陌生和尷尬,反而很自然和隨意。攜帶傳遞愛的東西進入家門後,首先是參觀各個屋子。房子總體面積不是很大,卻是一個小三室,客廳和臥室相對都小一些。在主臥有一個超級大的合影,猜測大約是在陳XS10歲左右拍的,很幸福的一家人。

簡單的參觀過後,午飯正式開始,依然很豐盛,有清蒸鱸魚、清蒸大蝦、排骨山藥湯、滷製牛肚、豌豆臘腸、青椒肉絲、清炒菜薹等等。說起阿姨的午飯,最受青睞的便是清蒸鱸魚,也算是陳XS的最愛了。美餐必然需要有美酒的相伴,阿姨打開了紅酒。武漢的酒文化了解不多,其中有一點確實沒聽說過,就是隻有喝完酒之後才能吃米飯,如果沒有喝完酒就吃米飯,對東道主很是不敬。我前後共兩次在陳XS父母家吃飯,第一次並不知道這個習俗,所以違背了這條習俗。第二次吃飯時,便嚴格按照酒喝完才吃米飯的規矩進行的,也算是真正入鄉隨俗了一把。


習俗6:窗外的“特色”景


午飯結束後,陳XS給阿姨安排的重要工作是分菜,把所有帶來的東西分成3份,這是項比較浩大的工程,隨後啟程前往陳XS姥姥家。手機查詢得知,湖北博物館的禁入時間是15:30,而現在已經是14:30,著急去湖北省博物館的我們,去陳XS姥姥家並沒有停留。從陳XS姥姥家到地鐵站的過程中,我們步行穿過了一段很具有武漢特色的街道。街道的獨特之處,不在於多麼的華麗、多麼的漂亮,而是別樣的窗外吸引了我的目光。

首先吸引我的是伸出窗外的晾衣杆。由於南方的天氣溼度比較大,衣服比較難晾乾,加上屋內沒有暖氣,所以晾衣服大家多數選擇窗外吹風,所以出現了這種伸出窗外的晾衣杆。這讓我回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席》,裡面提到這樣的晾衣杆,還有一些特別的功能:對於外人來說,可以瞭解主人的穿衣喜好和檔次;對於主人來說,可以向外人展示自己的衣服,尤其是自己引以為傲的衣服要掛在最為顯眼的位置。這種心理學的分析,我還是覺得蠻有意思的,當我看到這些晾衣杆時,我還是別有韻味的欣賞了一番,才把注意力轉換到另一項特別的東西——食物。看到懸掛臘腸、臘魚、臘肉等等,讓我回想起第一次來武漢,也是同樣的風景。想想這些東西越來越多也不足為怪,畢竟現在已經是過年的前夕,各家各戶也許正是為過年準備美味呢!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晾衣杆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臘肉


習俗7:江上的“公交”船


武漢長江邊的碼頭確實比較多,每一個碼頭都固定有對岸的一個碼頭,相當於我們的公交車一樣,每一路的路線不盡相同,只不過輪渡是點對點。我們原計劃是坐輪渡本去江漢路,但由於沒有認真查看指示牌,乘坐了從漢陽門到集家嘴的輪渡。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輪渡

武漢的輪渡有較長時間的歷史,是當地人的生活與歲月的記憶。在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未建成以前,只有輪渡和擺渡船聯繫了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的交通與生活。輪渡的價格也非常的親民,人們常常騎著自行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來乘坐輪渡,到後來可以擺渡汽車、小卡車等機動車。所以,輪渡早已成為武漢人生活的一部分,隨著長江大橋的越來越多,特別是地鐵線路穿越長江,單純乘坐輪渡過江的人們原來越少,乘客更多變成了來武漢旅遊觀光的人員。目前,武漢城區的長江上僅僅只剩下3-4條航線,更具有紀念意義。我們乘坐的這一趟輪渡,人員稀少,總共不到10個人。由於乘錯了輪渡,恰好有幸從長江駛入漢江,親身體驗了一下兩江交匯處的感覺。漢江水相對長江水更加清澈,在乘船過程中可以清晰觀看到兩江交匯處的水流分界線,這種乘一輪渡走兩江的感覺棒極了。


最後,再記錄一下3個回憶。


值得記憶1:話劇《戀愛的犀牛》


《戀愛的犀牛》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講述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為了她做了一個人能所作的一切,劇中的主角馬路是別人眼中的偏執狂,如他朋友所說過分誇大一個女人和另一個女人之間的差別,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選擇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實屬異類。所謂“明智”,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邏輯和吃力不討好的事。在有著無數可能、無數途徑、無數選擇的現代社會,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實利之間找到一個明智的平衡支點,避免落到一個自己痛苦,別人恥笑的境地。這是馬路所不會的,也是我所不喜歡的。不單感情,所有的事也是如此。沒有偏執就沒有新的創舉,就沒有新的境界,就沒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開始。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劇場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話劇

這個憂鬱而又偏執的馬路,自以為他的愛情和別人不同,自以為他愛的這個女人和所有的女人不一樣。他動情地吟唱著“一切白的東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慚形穢,一起無知的鳥獸因為不能說出你的名字而絕望萬分”,他悲傷地說著“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決定不忘掉她”,他固執地嘶吼著“我不會離開你,也不會讓你離開我”。他就像那頭敏銳的圖拉,總是困囿在自己的世界裡絕望而又倔強地散發著青春特有的力量。他說,“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軟的,乾淨的,天空一樣的,你是我溫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日復一日的夢想。你是純潔的,天真的,玻璃一樣的,什麼也汙染不了,什麼也改變不了,陽光穿過你,卻改變了自己的方向。”他說,“我想給你一切,可我一無所有。我想為你放棄一切,可我又沒有什麼可以放棄。”他說,“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為生的,只要有愛情。”

生活總是這樣的殘酷,我們總是愛著那些不愛我們的人,卻又被我們不愛的人所愛著。就算彼此相愛也無法可以保證天長地久,總會有人帶著微笑離開,有人帶著淚水挽留。謝幕的時候,馬路的扮演者說“希望大家將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堅持下去”。面對我愛你,你愛他,他不愛你,你不愛我,這種世界上最無解的方程式,誰又能給出解救的鑰匙?

也許我們都能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再次書寫《戀愛的犀牛》相關內容,自己都有被感動到哭的可能,看來好話劇的力量確實是無窮的。這也是我理解的話劇與電影的不同之處,現場感的舞臺劇情感更充分,可以使用更加誇張的手法,可以把舞臺的氛圍搭建的更加濃厚。再回想一下,這部話劇的展現方式確實非常豐富,有跑步履帶,有水流直下,有現場舞蹈,有盡情歌唱,等等,一切的方式都引人發笑而又都直觸心靈,也許我想這也正是大家喜歡舞臺劇的原因吧!


值得記憶2:卓爾書店


書店是我去每個城市的必選打卡之地。每次出發前,都會精心挑選一番,找到最吸引我的書店,或者有現場活動的書店,這樣既可以參加活動,又可以參觀書店。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卓爾書店

武漢之行的書店活動也有不少,但是有的書店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有的書店的活動時間與自己有衝突。這次就單純逛一把書店。從上次上海書城的一次不錯購書經歷,讓我突然有了一個新鮮的想法:“去一座城市,要給自己留紀念品的話,就在當地特色書店買一本蓋有書店印章的圖書。”經過自己的反覆挑選,最終選擇《萬曆十五年》這本書。

當我把“買書蓋章”這一操作在宋K、陳XS面前展示時,他們的驚呆表情我依然清晰記得,而且在走出書店之後,他倆也商量著買一本書,再蓋上章作為紀念,又回頭買了一本《麥田裡的守望者》,結束了簡單的書店行程。


值得記憶3:步行穿越武漢長江大橋


乘坐地鐵前往漢陽造廣告創意園。原本以為會是文藝氣息很濃厚的一個地方,結果大失所望,直奔龜山。在龜山腳下,猶豫是否爬山之時,宋K提到在山上有他和陳XS“愛的見證”的一面牆,這堅定了我必須登山的想法。令人失望的是,那個牆面已經重新粉刷,任何字跡都已不復存在。在山上休息之時,看到武漢長江大橋,於是我們突發奇想,步行穿越武漢長江大橋。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武漢長江大橋

從龜山到黃鶴樓百度地圖顯示共有3.5公里,全程步行用時大約1個多小時,長江大橋長1.5公里,用時約30分鐘,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行動,專門打開咕咚進行了軌跡記錄。從橋上觀看長江,確實水已經成為黃水,而且有人在這樣的水中進行冬泳,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真是感覺人生無不精彩。


城市探索 第六站:武漢的風土人情(2018年12月22日-12月26日)

辛小磊,秉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念,願結“勤於觀察、善於思考”之友,只為生活更加美好!微信公眾號、豆瓣同名賬號“辛小磊”,期待我們相互關注、成為摯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