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可以成为霸主,晋文公的坎坷一生

晋文公

怎么样才可以成为霸主,晋文公的坎坷一生

(是《左传》载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记》载公元前697年-前628年)

汉族,姬姓,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赵国先祖)、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魏国先祖)、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亦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怎么样才可以成为霸主,晋文公的坎坷一生

避难母国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惠公迫害

惠公即位后,积极打压昔日作乱的公子党,不久就杀死权臣里克、邳郑父,并将国政委任于冀芮、吕省等人,重用亲信,大兴党狱,坐罪者甚众,加剧了晋国高层的矛盾。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欲先杀之而后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早有细作打听到惠公之谋,便赶往翟国向重耳报告,他弟弟要对他下手了。

重耳与谋臣商议,狐偃说:“我们在这已经呆了12年,盘缠也积蓄够了。现在应该去其他诸侯国谋取支持。”重耳依其言,便与家小作告别。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刺客已来,重耳吓得拔腿就跑,冲到城门口,见到准备好的马车,一跃而上。狐偃、赵衰、贾佗、魏犨等随即跟上,而先轸、狐毛等人则抱憾未能随行。

颠沛流离

匆忙之间,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盘缠都没带。自翟国往东,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卫国境内,没想到一生英明的卫文公一时糊涂,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没有得到卫国的一丝援助,又再度起锚。然而,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在卫国五鹿,重耳终于忍不住了,放下架子竟向一个农夫乞讨。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去施舍给重耳等十几人呢?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气愤的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赶忙阻止了重耳:“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并且煞有介事地

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走了。

这种精神胜利法勉强刺激着重耳,重耳的进取之心正在干涸。为了让重耳活命,从人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重耳继位设定了寒食节。

齐国艳遇

桓公待重耳一行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补给,可心里也有一些猜忌。在与重耳的交往中,意识到重耳——一个落魄公子——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而重耳身边的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桓公句句称好,却也默默惊讶,为自己的后人捏把汗。

桓公以其宗女嫁于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终复国,也可得晋之欢,以为助力。

齐女贤,美丽娇艳,果然将重耳迷得团团转,在齐桓公的糖衣炮弹之下,重耳尽享驸马之贵,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些年饱受苦难的重耳,只知自己为公婿重耳,便忘记自己本为晋重耳。

前643年,齐桓公病逝,齐国衰落,以齐之力复国已不实际。重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愿再去品尝流浪奔波。狐偃、赵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从。

狐偃、赵衰等人密谋,恰有一侍女窃听,报与宗女。宗女杀死侍女,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临淄。

等重耳一觉醒来,为时已晚。重耳气得操戈要砍狐偃:“如果不能复国,我吃你的肉!”狐偃边逃边半开玩笑:“如果复国失败,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复国,晋国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

重耳住手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怎么样才可以成为霸主,晋文公的坎坷一生

一路颠簸

离开齐国温柔乡,下一站——曹国。曹共公完全不听大夫僖负羁之言,拒绝接纳重耳。曹共公早听说重耳身有生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看看重耳的骈肋到底长得啥样。

真是恶心,重耳知道后,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离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境内。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自然不会对重耳熟视无睹。襄公以与齐桓公相若的规格,招待重耳,只差没有嫁老婆。此时,宋楚争霸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宋襄公依然奉重耳为上宾,重耳对襄公之恩牢记于心。

宋国只是重耳的驿站,重耳小住了一段时间,修整后便再度启程。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帐?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

楚国厚待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楚正值强盛,在楚成王的领导下,打败了一心图霸的宋襄公。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便远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寡君奉汝为上宾,汝安敢出此妄言?”楚成王命成得臣退下,子玉不甘心,强谏成王:“重耳,世之贤主;随从,皆有将相之才。倘使其归国,如鱼得水,他日必成楚之大患。今日,其羽翼未丰,宜当处之!”成王不从,命子玉退下。成得臣愤愤告退。

时来运转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亲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晋国。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

郤芮说:“重耳若能得国,必赖于狐偃、赵衰之辈。今狐偃、赵衰之族皆在国内,可迫使其弃重耳。”怀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恼羞成怒,竟逼死狐突等,又再度大兴党狱。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为君岂会如此?

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公孙枝赶往,面见楚成王,要求见重耳。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喜出望外。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一路上,重耳充满期盼……

重耳复国

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但旧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重耳稍稍考虑后,便欣然应允。穆公非常满意,便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即嫁于晋怀公之怀嬴。文,重耳之谥,意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称文嬴)嫁于重耳,重耳有些尴尬,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妇。

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又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不久,惠公亲信吕省、冀芮发动政变,被人检举。文公又处死了两个在惠公朝极其得势的权臣。

改革朝政

为巩固统治,找来了舅舅狐偃与姐夫赵衰,商量改革朝政。狐偃与赵衰制定国策,建立制度,并将备案交由文公。文公以狐偃,全权改革,并由赵衰辅之。《国语》记载了文公即位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文公即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才”。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同时,“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从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惠公、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佼异的新贵,笼络了新旧贵族,使统治集团和谐相处。晋国更致力于精兵强民,惠公朝之善者,取之;恶者,去之。晋文公认为晋惠公时代招募州兵及开垦私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将其保留。这些都成为晋国在文公回国后仅仅两三年就能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有一日,文公问狐偃:“减刑罚,松关禁,能使民善战吗?”回答:“不能!”文公又问:“赦囚犯,足民食,就可以了吧?”狐偃回答:“不足,只有‘信赏严罚’、‘不避亲贵’才利于兵精民强。”文公号召晋国广大干部前往田间劳作,日中为期,文公的亲信侍卫长颠颉姗姗来迟。文公挥泪斩颠颉之脊以明法。文公与颠颉至交,颠颉受法震动朝野,政纪、军令更加严明。

怎么样才可以成为霸主,晋文公的坎坷一生

城濮之战

楚成王已经回国,并抽走了楚军的部分兵力。子玉围宋已一年有余,仍不克。若敖氏已经公开与王权叫板,如若无功而返,必然使家族在国内的境遇更加被动。为了家族的未来,也为了楚国的荣誉,子玉要坚持到底。

子玉先派使臣向晋文公求和:要求晋国放过曹、卫,楚便撤宋之围。狐偃、先轸集体反对,认为和解则楚国获利,晋国获利少;如果不肯和解,战争的罪责将由晋国来承担。

先轸向文公出谋:“我们不得不答应。若以子玉之言,宋、曹、卫三国皆可无兵灾之祸;如果我们拒绝,三国必遭涂炭。我们救援宋国,却不能让宋国免于灾祸,宋必怨恨我们。这样让我们左右为难。我建议先答应子玉,我们再与曹、卫谈判,只要他们与楚国断交,我们就恢复他们的利益。我们扣押楚国使者以激怒子玉,看子玉如何应付,我们再作下一步计划!”

退避三舍

子玉果然发怒,他总结了晋国这几个月来的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认定晋文公是寻战。既然晋人软的不吃,只能来硬的。子玉正想与晋文公一决雌雄,曹、卫等诸侯的使臣抵达楚营,面见子玉。他们告知子玉,晋文公已经应允恢复他们国家,并表示与楚国断绝来往。

楚军的目标就是救援卫、曹,不想卫、曹竟被晋国策反,事实上,这两个诸侯在晋国的股掌之中,宗庙能否保住尚且要看文公是否怜悯他们。子玉目睹卫、曹的反叛,咬牙切齿:“重耳,老狐狸!欺我太甚!”

子玉命楚军倾巢而出,向晋军杀去。晋文公知子玉已被激怒,撇开先轸之谏,命大军撤退,手下军士皆不理解文公之意。文公说:“当年,我落难于楚,幸得楚王招待甚厚,未曾忘却。我也曾许诺,若复国,能与楚田猎于中原。我必退避三舍以报楚王之恩!”

众人还是不能理解,臼犯赞成文公:“出兵打仗,理直就气壮,理曲就气衰。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如两国交战,晋愿退避三舍。今日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狐偃的高瞻远瞩,让人钦佩;文公的气魄,更让人肃然。晋国大军撤退90里,至城濮安营扎寨。

晋楚宣战

晋文公打造诚信之形象已经达到,子玉不依不饶,一直追晋军至城濮,对晋军对垒。

子玉派子上向晋文公递交请战:“能否允许让我们和您的军士们玩玩吗?劳烦您就在车辕之上好好欣赏一番,让我也开开眼,如何?”

文公这边也有笔杆子,栾贞子很善于舞文弄墨:“我们君侯听到您的命令了。从前楚王给予的恩惠我们至今未忘,所以撤军至此!您作为贵国的令尹我们尚且退让,又岂敢与楚王为敌呢?既然实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请麻烦你们统帅告诉他的战士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实执行您们国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会!”

要与楚军决战,文公不免徘徊,狐偃力挺外甥:“打吧!若得胜,晋国将得到诸侯的拥护;即便战败,晋国表里山河,地势险要,足可据守。我们早已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文公挺挺腰杆:打就打,谁怕谁?

就在晋国大军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磨刀霍霍之时,晋文公又动摇了。原来,文公精神高度紧张,梦见自己被楚成王压在地上,成王在吸自己的脑浆。恐怖的梦境直接将文公吓醒,弄得臼犯又苦口婆心的为外甥作思想工作:“这是吉兆!你躺在地上,脸朝天,说明我们将得到上天的眷顾;楚王脸朝下,是低头服罪啊!脑髓是软的,楚王喝了,必将被软化。这是最好的梦了,吉祥得很啊!”

经过狐偃的一番近乎于胡说八道的劝解,文公的信心又回来了……毕竟,舅舅如同占卜师,不管有理没理,他的预言总能成为现实。

决胜城濮

前632年4月某日清晨,在城濮原野之上,晋、楚两国大军集结完毕。一场关乎晋文公政治生涯、关乎晋国命运、关乎春秋霸主归属、关乎华夏文明走向的大战即将来临。

晋文公登上高台,指挥晋军。晋国军中文公之下,先轸、郤溱率领中军,护卫在文公左右。狐毛、狐偃领上军居右,栾枝、胥臣帅下军居左。

楚国方面,令尹子玉(成得臣)亲将中军,中军以若敖氏家族的亲兵为骨干,战斗力极强;子西(斗宜生)将左军,军中主要由楚国正规军以及王室亲卒为主;子上(斗勃)率领以陈、蔡以及蛮夷等国的杂牌军为主的右军。

战斗开打,下军佐胥臣便率领部分下军,猛冲楚国右军。子上命军士抵挡晋军的进攻,无奈,这只杂牌军很快就暴露了不善久战的弱点,开始溃散。先轸命栾枝向狐氏兄弟的上军靠拢,三卿联手向楚国左军发起攻势。斗宜申英勇接战,刚刚交手不久,晋军便告失败,狐毛、狐偃、栾枝下令晋军撤退。狐毛、栾枝等人的战车后面捆上早已准备好的树木、柴草。战车疾驰而过,后面黄沙漫天,伸手几不见十指。子西望见狼狈逃窜的晋国残兵败将,喜出望外,下令击鼓进军,追剿晋军。左军疯狂的向敌人扑去。

子玉率领的中军还在静观战局,左军已孤军深入。先轸留下部分军事,勉强作为保卫晋文公的警卫,便与郤溱领导着中军“救援”上军,遇上正追得起劲的子西,先轸、郤溱以中军将敌人拦腰斩断,使楚国左军进退不得,狐毛、狐偃、栾枝亦率军掉头反攻,子西已难以控制军队。左军在晋军主力的强力冲击下,陷入瘫痪。

子玉看着左、右两军之溃败,首尾难顾,又担心晋文公之下的中军杀出。一切都变换的太快,让子玉看傻了眼。直到子西、子上突围而出,面见子玉时告知,左、右两军皆已溃败,子玉才知大势已去,而至此,中军尚未出动。

子玉明晰局势已难以逆转,为保住中军之精锐,迅速收罗、组织了残兵,便撤出城濮、撤出中原、制霸中原

勤王周室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昔齐桓称霸,尊王攘夷。虽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然而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

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与晋文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文书,便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晋文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以一个大政治家的嗅觉,力挺文公:“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公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文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济源西南)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今河南温县西)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没有这样扬眉吐气了,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欑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文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

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