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種體檢結果只是聽著嚇人,別自己嚇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拿到體檢單的那刻,看著單子上的醫學名稱就是一陣恐慌。


"宮頸糜爛"、"甲狀腺結節"、"心臟早搏"……這些病會癌變嗎?需要吃藥、開刀嗎?遇到良心醫生還好,遇到"黑心"醫生,就不妙了。


這些疾病到底是什麼,咱心裡還得有點數!


宮頸糜爛--只是名字嚇人


很多女性一聽到"糜爛"這個詞,整個人都不好了。

其實,這只是醫學史上一個命名的大失誤。

近年,"宮頸糜爛"這個名稱已被正式取消,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宮頸糜爛"大部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學結果進一步判斷,如果細胞學和HPV檢查結果沒異常,就無需特殊處理了。

這9種體檢結果只是聽著嚇人,別自己嚇自己


盆腔積液--3釐米以下不用治


事實上,人體的盆腔、腹腔裡的器官都會分泌液體,起到潤滑和保護作用,這是正常的生理表現。


幾乎每個女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積液,一般女性在3釐米以下。


所以,B超發現少量生理性的盆腔積液,不用大驚小怪。


子宮肌瘤--5cm以下一般相安無事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據統計,30歲以上的女性約20%有子宮肌瘤,也就是說,每五個女性中就有一箇中招。

通常,5釐米以下的子宮肌瘤大多相安無事。

不過,如果子宮肌瘤出現以下症狀,請重視,並儘快就醫:

1、 月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很久

2、 白帶量特別大,甚至呈膿性或者有臭味

3、 下腹部摸到活動的包塊

4、 尿頻、尿急、腹脹、便秘


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癌變機會不大


一個體檢下來,10個女性8個有"乳腺增生"問題。

臨床上95%的乳腺小葉增生為單純性增生,這是正常生理變化,不會癌變。

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輕中重3個分級)→原位癌(0期)→浸潤癌(早中晚期)

這9種體檢結果只是聽著嚇人,別自己嚇自己

在沒有其他致癌因素的影響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年,說不定到死也就發展到不典型增生而已。

此外,20-39歲女性,無高危因素,不建議乳腺癌篩查。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1次篩查。



在肝病患者中,肝內鈣化灶檢出率較高,可能與先天發育、鈣磷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肝臟創傷癒合過程中組織纖維化,形成瘢痕,鈣鹽沉積形成。


肝臟鈣化灶既不會自行消退,也很少繼續發展,一般沒有症狀,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所以無需治療。


但有的鈣化灶靠近肝內膽管,超聲檢查時,容易和肝內膽管結石混淆,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或MRCP鑑別。


單純性肝囊腫--小於5釐米不用治


很多人體檢查出"肝囊腫",覺得很絕望,其實大可不必。


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並且生長非常緩慢,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

體檢查出肝囊腫,大多不用擔心。絕大部分肝囊腫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只需定期隨診。

這9種體檢結果只是聽著嚇人,別自己嚇自己


僅一小部分人需要手術,包括:囊腫直徑>8.0cm並有臨床症狀;囊腫合併出血、感染;囊腫無法與肝膽管腺瘤鑑別;多囊肝病導致門脈高壓及功能損害者。


骨刺--是人體的自我保護


大多數人常把骨刺和"骨裂"聯繫到一起,擔心是不是"骨裂"導致的細小"骨刺"?

骨刺,也叫骨質增生,是一個我們常常聽說的病症,它是機體為了穩定關節,恢復新的受力平衡所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且當關節新的力學相對平衡建立後,骨質增生自然會停止。

骨刺是否需要治療,還是需要遵從醫囑,只有極少數人在產生骨贅的同時伴隨著對其周圍組織的壓迫或刺激,引起臨床症狀才需要治療。


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


我國居民甲狀腺結節的平均患病率接近1/3。

不過,只有約5%的結節是惡性的。

大多數的良性甲狀腺結節,定期觀察即可,無需特殊治療。若檢查後性質不好,及時進行正規治療,預後也可以很好。

這9種體檢結果只是聽著嚇人,別自己嚇自己



很多在體檢中查出心臟早搏的患者,往往憂心忡忡,積極要求治療。

這是由於人們對早搏的錯誤認識造成的,對"早搏"患者要區別對待,如是功能性引起,則無須太過治療,著重調整作息和控制情緒是關鍵。

如果經常有類似不適,還是建議儘快去醫院的心內科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