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泸水林草人始终牢记在心。近年来,在泸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草部门的指导下,泸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念好山字经、写好林文章、打好生态牌、实现绿色发展、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场攻坚战”的林业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治理)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怒江花谷”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等各项生态产业建设工作。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主要做法


强化领导 制度先行

及时成立了生态产业扶贫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泸水市林业生态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泸水市深度贫困脱贫攻坚2018—2020年度实施方案》《泸水市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泸水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泸水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为全市林业生态扶贫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规划引领 典型引路

坚持规划引领的原则,围绕林草生态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和地域实际,编制实施规划,逐乡镇、逐村、逐地块,进行调查核实,组织市领导、乡镇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让老百姓充分掌握了解政策,激发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参与林业生态扶贫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立地条件,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能栽植经济林就栽植经济林的思路,科学编制规划。全市依托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打造示范样板项目,以示范样板林、示范样板项目为抓手,村、乡镇、市级、市四套班子层层分解,合力攻坚克难,在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区建设样板引领示范,涌现出一批批典型人物和生态脱贫合作社。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严格程序 规范操作

为确保泸水市林业生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严把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实施主体、种苗供应商的准入关,严格实行《泸水市林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泸水市林业种苗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投标、公开议标等方式进行项目实施主体的确定。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明确造林面积、范围、质量期限、权利义务等,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加强造林技术指导,为确保造林质量,泸水市积极开展造林技术培训,组织造林合作社和缺乏造林技术的贫困户参加造林技术培训。同时在造林中,派出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现场培训,现场督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合力打造林业生态扶贫优质工程。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加强监管 规范运行

加强对林业生态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管,高度重视林业扶贫资金使用,对生态护林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资金、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林业贷款贴息补助等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及时检查核对资金的拨入和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强化项目资料备案报送工作,完善基础台账和记录。做到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的落实、指标分配、选配细则、身份审核、绩效考核、报酬发放和公示公告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资金的精准兑现,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情况。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建设资料明确专人负责台账管理。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借鉴方法 拓展路径

充分借鉴“山西”等先进的合作社参与造林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开拓先行先试,组建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参与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社垫资实施,探索建档立卡户通过土地托管、劳务收入、年底利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增加收入。组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以竹、藤编工艺制作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创收,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为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将社会造林资金融入到全市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建设中,通过创新造林模式,大力推行立体经济、复合经营,盘活了造林地块,实现了土地增值增效,群众得到实惠。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泸水春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果木、林木、食用菌的培育和种植;造林苗木、城镇绿化苗木、经济林苗种苗的培育及销售等。2019年度,该合作社发展带动、扶持鲁掌镇鲁掌村委会、鲁祖村委会、浪坝寨村委会、三河村委会、登埂村委会等25个村民小组,带动农户1565户(已脱贫1500户,未脱贫65户),共带动农户增收360万元,户均增收2400元。解决劳动就业218人(大中专毕业生16人),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345人,零工2345人次。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取得成效


通过植树造林 提高了绿化面积

到目前,泸水市林业用地面积达27.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9.62%,森林覆盖率达74.06%,林木绿化率达82.5%,已发展特色经济林木达96.29万亩,其中泡核桃60.19万亩,油桐8.6万亩,花椒8万亩、草果18.2万亩,油茶1.3万亩,林下中药材22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43536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共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7.41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3.9万亩。通过林产业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全市造林绿化面积,实现面山增绿,群众增收。


引进社会资本 拓宽了资金渠道

引进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参与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着力培育种养大户、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截止今天,全市已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91家。


在参与建设中培训 提高了劳动技能

通过样板林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改变了传统的耕种习惯,农户通过参与造林技能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生产技能。


创新模式 群众得到实惠

通过创新造林模式,大力推行立体经济、复合经营,盘活了造林地块,实现了土地增值增效,群众得到实惠。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原标题:典型工作专报|| 泸水市林草局五项措施助推林业生态产业扶贫

审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