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狂魔,“巴巴羅薩”計劃的誕生!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發生於1941年6月—1942年1月蘇聯及東歐地區,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狂魔,“巴巴羅薩”計劃的誕生!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以武裝部隊總司令的名義發出了第21號指令——“巴巴羅薩計劃”。按照計劃要求,德國武裝部隊必須準備在對英戰爭結束之前,以一次快速戰役擊潰蘇聯。準備工作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進攻蘇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首先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消滅蘇聯西部軍區的軍隊,然後在空軍的掩護下,以坦克部隊為先導,長驅直入,向蘇聯腹地進攻。進攻路線分南、北、中三路。北方集團軍群共29個師,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直取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共51個師,在1600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向莫斯科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共63個師,在1400架飛機的掩護下,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地區展開,向基輔進攻,然後向頓巴斯進擊。在包圍並殲滅這三個城市的蘇軍後,分別佔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和頓巴斯。第二個階段,進攻蘇聯的後備軍,佔領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和阿斯特拉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狂魔,“巴巴羅薩”計劃的誕生!

這就是希特勒宏偉的計劃,具體人員安排為:

  • 北方集團軍群(由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

第16集團軍(由恩斯特·佈施指揮)

第4裝甲集團軍(由艾裡希·霍普納指揮)

第18集團軍(由格奧爾格·馮·屈希勒指揮)

第1航空艦隊(由阿爾弗雷德·凱勒指揮)

目標: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今白俄羅斯)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總兵力為29個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狂魔,“巴巴羅薩”計劃的誕生!

費多爾·馮·博克

  • 中央集團軍群(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

    第4集團軍(由京特·馮·克魯格指揮)

    第2裝甲集團軍(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揮)

    第3裝甲集團軍(由赫爾曼·霍特指揮)

    第9集團軍(由阿道夫·斯特勞斯指揮)

    第2航空艦隊(由阿爾貝特·凱塞林指揮)

    目標:在16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莫斯科,總兵力為51個師。

  • 南方集團軍群(由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

    第17集團軍(由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指揮)

    第1裝甲集團軍(由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指揮)

    第11集團軍(由歐根·裡特爾·馮·朔貝特指揮)

    第6集團軍(由瓦爾特·馮·賴歇瑙指揮)

    第4航空艦隊(由亞歷山大·羅爾指揮)

    目標:在14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區,總兵力為63個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狂魔,“巴巴羅薩”計劃的誕生!

血腥的巴巴羅薩戰役持續了整整4年,最終以德國戰敗而告終。這場戰爭而死的人數可能永遠無法準確計算。蘇聯軍隊的總陣亡人數大約為870萬,而平民的死亡人數則依然存在爭議,經常被舉出的數字則高達2,000萬人。德軍的陣亡人數也很難準確計算,最高的數字為430萬名德軍和900,000名其他軸心國部隊,這個數字包括了在作戰中陣亡的人數以及遭蘇聯俘虜期間死去的人數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