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眾所周知,曾國藩對左宗棠可以說得上是有著知遇之恩的,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提攜,左宗棠如果想要登上晚清歷史舞臺至少要推遲個幾年。當然從歷史看過來,左宗棠正是因為曾國藩的賞識以及舉薦,才能在晚清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二人共事十餘年,交情深厚,然而在同治三年,曾國藩剛剛迎來克復金陵的蓋世奇功的時候,兩人的交情卻一落千丈,可以說是直到老死都不相往來。在兩人共事期間,兩人也不是沒有過矛盾,曾國藩因為九江兵敗之事撂挑子回家丁憂,左宗棠對此十分不滿並且言辭刻薄,二人因為此事鬥氣長達一年直到曾國藩復出重掌湘軍。但是這次卻是再也沒有和好。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曾國藩與左宗棠

絕交始末

兩人這次矛盾的直接原因是湘軍攻克金陵後發生的幼天王洪福瑱事件。曾國荃攻陷金陵後,眾將領急於向朝廷表功,於是就向曾國藩報告說賊首洪秀全已死,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也已經在城破之後舉火自焚,李秀成藏於民舍被擒;另外,洪秀全的仲兄洪仁達等人亦被抓獲。曾國藩聽信眾將所言,於是向朝廷奏報克復金陵,所有悍賊被一網打盡。然而在曾國藩由金陵返安慶的途中,連續接到接三道朝廷諭旨,指責其奏報不實。原來是左宗棠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消息並上奏朝廷,稱偽幼主洪天貴福於同治六月二十一日由東壩逃至廣德,被太平軍將領黃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偽幼主名號,召集太平軍殘餘勢力。於是曾國藩上折反駁左宗棠,稱偽幼天王洪福瑱已死,而黃文金只是要借洪的名義號召太平軍繼續與朝廷抗衡。左宗棠看到此奏後,言辭激憤,指斥曾國藩有欺君之嫌。於是乎,兩人間你來我往,奏摺滿天飛,大打口水戰,二人的關係由此變得不可挽回,十幾年的交情付諸東流。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左宗棠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曾國藩在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上報全功折前可能並不知曉洪福瑱等出逃之事,關鍵在於上折後不久就應當知曉此事,而接到朝廷訓飭上諭的時候是在七月二十四日,這期間有一個月的時間,曾國藩完全來得及做出一些補救,況且在這段時間裡左宗棠還寫信告訴過曾國藩幼天王出逃之事。

曾國藩是否有著其他考慮呢?攻克金陵,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可以說是立下了蓋世奇功,他們的聲譽也已經達到了頂峰,在這個時候朝廷對湘軍的猜忌也達到了頂峰,自古“狡兔死,走狗烹”,之前朝廷最大的威脅太平天國已經作古,而現在名望最高並且手握最強戰力的曾國藩就成了朝廷最大的擔心。事實上,從曾國藩創立湘軍之初,朝廷對曾國藩的忌諱和牽制就一直存在,對此曾國藩也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曾國藩也是一個熟讀《二十四史》的讀書人,對秦將王翦、相國蕭何二人的故事不可謂不知道。所以說曾國藩與左宗棠大打口水仗甚至於絕交,筆者認為這完全是曾國藩想要自汙,特意製造自己與此時朝廷最信任的左宗棠之間的矛盾,形成互相牽制之勢,從而打消朝廷的顧慮。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左宗棠雕像

曾國藩和左宗棠當時都已經是封疆大吏,左宗棠當時是閩浙總督,曾國藩是兩江總督,可以說兩人基本掌握了江南所有的軍政大權,而且兩人都屬於湘系集團。兩人都深知功高蓋主的道理,所以不謀而合做出絕交的姿態,將兩人之間的矛盾放大化,使得朝廷都不敢對其任何一方下手,而是養著兩隻矛盾的老虎互相抗衡。左宗棠為了讓朝廷更加相信兩人之間已經是水火不可調和,並向朝廷表明自己已經徹底與湘系集團決裂,在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彈劾郭嵩燾使其丟掉了廣東巡撫的職位,同時左宗棠還舉薦與曾國藩關係疏遠的王錱部下蔣益澧來代替郭嵩燾,要知道郭嵩燾與左宗棠是姻親並且對左宗棠有大恩,此舉更加加深了朝廷對左宗棠的信任。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郭嵩燾

雙簧好戲

之所以說這是曾國藩和左宗棠兩人之間唱的一出雙簧,是因為曾、左在斷交後雖然不直接通音問,但仍關注對方。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曾紀澤來信告知父親,聽說左宗棠再次參劾李元度,並向其父反映閩人以歌謠的方式表達對左宗棠的不滿。曾去信明確告知兒子,此二者都不可信,並告誡兒子不能對左宗棠、沈葆楨(此時沈亦與曾氏失和)心存絲毫意見,只要互不往來即可,並於信末連寫兩個“切記”。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左宗棠像

在曾國藩去世時,在大家都認為左宗棠不會來致祭的時候。左宗棠卻送來了他的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這是左宗棠對曾國藩和他們兩個關係由衷而做的評價。更為明顯的證據是左宗棠在輓聯中所署的是“晚生左宗棠”。

根據《曾國藩全集》的統計,從同治三年(1864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國藩離世前的八年間,在書信中提到左宗棠的有十八次。而據《左宗棠全集》統計,從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去世前的二十一年間,左宗棠在書信中提到曾國藩則有四十八次,可以說對曾國藩的思念貫穿於左宗棠的餘生。這些證據都表明曾國藩和左宗棠並不是表明上水火不容那麼簡單。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聶緝規

認為曾國藩和左宗棠是在唱雙簧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左宗棠在曾國藩死後對其後人的照顧上。首先是提攜並重用曾國藩女婿聶緝規,光緒七年(1881年)九月,左宗棠出任兩江總督,安排聶緝規任職上海製造局,當時製造局的總辦李興銳認為聶緝規年輕紈絝,別無所長,死活不同意他任職,但是可以給他薪水。可是在左宗棠的堅持之下,聶緝規最終還是任職於上海製造局,並且在日後成就了一番洋務之才。

其次是支持並推薦曾紀澤。光緒十年(1884年)閏五月,左宗棠剛卸任兩江總督回京入職軍機處時,馬上舉薦曾紀澤,認為他學識宏博,精通經史,對西方各國情形瞭如指掌,奉旨出使辦理外交不卑不亢,舉止得體,因此舉薦他為閩浙總督或兩江總督。另外左宗棠對曾國藩次子紀鴻和曾國藩的侄子紀渠亦多有照顧。

曾國藩與左宗棠唱的一出好戲

曾紀澤

所以從以上的證據看來,曾左不和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曾國藩和左宗棠用心為之,是為了給朝廷打造出當時兩大實力集團相互制衡的局面從而放鬆朝廷的警惕。不得不說,這出戏唱的可真妙,世上能夠如此不謀而合,相互輔助的人實在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