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怕!” 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永遠是父母給的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網友在分享自己的經歷時,說了這麼一句話:人生過半才感悟到,沒事別惹事,遇事不怕事,如果覺悟得早,或許前半生會過得不一樣吧。

看後,這句話讓人記憶深刻。

"沒事別惹事,遇事不怕事"這一為人處世的原則,其實,不僅僅適用於成年人,更適用於孩子。

有人說,要給兒子陽光教育,給女兒底線教育,其實不管家有兒子,還是女兒,這個道理都值得教給孩子。

如果,孩子從小就有這個意識,相信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少走很多錯路。

“媽媽,我怕!” 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永遠是父母給的

沒事別找事:守規矩,別惹是生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那些喜歡惹是生非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家長缺乏規則教育,孩子不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全憑個人喜好而為。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拿"孩子小不懂事""他還是個孩子啊"為理由,對孩子那些毫無教養的行為置若罔聞。

袒護和縱容不是愛,而是害。

小時不管,可能只是一個熊孩子,大時難糾正,就可能成一個惡魔了。到時候,應有的惡果報復來臨,家長哭都來不及。

“媽媽,我怕!” 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永遠是父母給的

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

孩子有次去逛集市,偷拿了人家攤販的東西,回來後跟媽媽說,自己拿的。媽媽見狀,並沒有斥責孩子,反而表揚孩子"真厲害"。

從那以後,孩子每逢集市,必定會想辦法偷拿別人的東西,而媽媽也無一責怪,反而洋洋得意。

再後來,形成習慣的孩子不滿足於小偷小盜了,轉念打起了更大的偷竊主意,然而,就在他偷竊的過程中,被逮了個正著。

當媽媽去獄所看他的時候,他說有句話想悄悄跟媽媽說,沒想到,就在媽媽把耳朵湊過去的時候,孩子毫不猶豫下狠口,差點把耳朵咬了下來。兒子惡狠狠地質問媽媽當年為什麼不管他!

有句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你若不守規矩,也終將自食惡果。犯了錯,總是會遭受懲罰的,這個懲罰來得早,也可能來得晚,但卻不會缺席。

如果,發現孩子有喜歡找茬、善鬥、欺軟的性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教育才行,讓孩子管住自己的手,別惹是生非,以免日後吃大虧。

“媽媽,我怕!” 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永遠是父母給的

遇事別怕事:敢於求助,保護自己

孩子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的時候,我們可以保護他免受傷害,但孩子終究要走出家門,要外出上學,要獨立應付周圍的人和事。

我們需要給孩子獨自面對的勇氣,讓孩子明白,遇事不用怕,爸爸媽媽永遠會做你的後盾。這才是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這種底氣一定是父母從小給的。

沒有底氣的孩子,在面對眼前的困難或苦難時,甚至都沒有勇氣求救,只能默默忍受。

記得之前有報道過這麼一個事件。

有一個孩子,在校園遭受霸凌,被好幾個同學經常追著要錢、毆打、威脅,孩子不敢反抗,也不敢聲張,瞞著家人,誰也不知道他面臨著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傷害。

不堪忍受的他,跟父母說不想讀書了,父母哪裡肯,對著兒子耳提面命訓斥一番。

直到孩子出事,他們才知道,孩子竟然遭受了這麼長時間的折磨。

“媽媽,我怕!” 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永遠是父母給的

夫妻倆問孩子為什麼出了這麼大的事都不告訴他們!

孩子的回答讓人心疼:跟你們說了有什麼用,以前說自己被欺負了,你們只會說怎麼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肯定是你先惹人家,人家才來惹你。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就斷定是孩子先惹的事,對孩子不理睬,甚至批評數落。久而久之,孩子有什麼事都不會願意跟我們分享或求助了。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為人父母的悲哀。

對於那些膽小、性格內向、不善於社交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更是他們勇氣的來源,是他們抵擋風雨的屋頂。

“媽媽,我怕!” 孩子應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永遠是父母給的

果媽寄語

我們應該善良,不沒事找事,不以大欺小;但也要有自己的底線,遇事不怕事,不給別人蹬鼻子上臉的機會,力量懸殊時,向長輩求助為上策。

再小的孩子,都可以從父母那裡獲得力量,就看你給孩子灌輸的是負向力量還是正向力量了。

希望,在孩子喊出那句"媽媽,我怕!"的時候,作為家長能給與孩子向上生長的力量。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