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越炒越瘋?交易員揭祕炒鞋市場背後的內幕

2019年,球鞋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瘋狂,"00後炒鞋月入百萬""原價1499的球鞋轉手就能翻倍"等話題一時間成了口口相傳的熱瓜,誘惑著一個又一個的投機者,不顧風險盲目的衝向鞋市,不知不覺的捲入了一場遍地藏雷的資本遊戲。炒鞋真的能掙錢嗎,先來說說炒鞋的興起

炒鞋的興起

炒鞋並非一個新概念,16年以前球鞋都還很好買,熱門的款式售馨了以後不久就會有補貨,甚至過季了之後還會有折扣,當時的球鞋真的只是純粹用來穿的,那時的炒鞋還不算炒,只在球友圈裡,交易著不好買到的限量款球鞋,溢價也沒那麼嚴重,也就20%-30%的代購費,16年伊始,隨著球鞋消費市場增大,品牌方的順勢推出了一批人氣產品,明星背書加限定的模式,讓當時的熱門球鞋一票難求,交易平臺和鑑定平臺也應孕而生,數據化球鞋交易圈,交易平臺的出現,使得球鞋轉售從球友圈市場演變成帶有行情及交易的二級市場,這層特殊的供需關係,引來了資本市場的參與,從此形成了全民關注的投機品種,將球鞋賦予了投資理財的功能,在線上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球鞋交易所”,直至19年,炒鞋熱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離不開品牌方的助攻,在發售時採用線上搖號,線下排隊領號的方式,交易平臺的助推波瀾,使得就連匡威1970s這種經典款的鞋,都被炒作了一番,價格直接翻了1-2倍

球鞋越炒越瘋?交易員揭秘炒鞋市場背後的內幕

炒鞋怎麼炒

普通散戶炒鞋大致分為兩種,一是:通過線上搖號,線下排隊的方式,到手了屯上一段等市場現貨量少了價格高了之後再轉手賣掉,但是這種方式看似科學,但成功率並不高,類似新股申購,中籤太難了,而且就算能拿到,也不會有大量現貨,也和時間精力成本不成正比;於是就衍生出第二種炒期鞋的方式,買方提前付全款定鞋,約定時間等賣方交貨,到期後無貨,買方可以根據交易平臺上的市價向賣方索賠,一般賠付範圍都在市價的90%,這種方式的邏輯,和證券化一個道理,就像剛上市的次新股開板後,賭未來的預期,買方所要面臨的風險,一是買入的價格風險,新股開板前都是一字板,都知道股票一字板的時候是沒法買入的,鞋市也一樣,就是買方無法在發行價買入,有機會入場的價格已經是達到一定漲幅後的價格,二是時間風險,炒鞋的時間風險,是以T+N的形式出場,約定時間到期的現價低於成本價,這筆交易很容易就爆雷了,

三是監管薄弱風險,賣方跑路了就會血本無歸。

炒鞋大戶怎麼炒,炒鞋大戶相當於鞋市裡的資本家,也就是“ZHUANG家”,有了足夠的資金就能夠操盤,基本方式就是“壟斷”,先從發行源頭把市面上的黃金碼買斷,鎖籌了之後就開始哄抬價格,吸引散戶跟風購買,等價格達到目標高位之後,再大批量出貨,比如一雙發售1499炒到10000的鞋,“在ZHUANG家”掛7000大量出貨,最終二級市場成交價就會以7000成交,在峰頂上高價入場的買家變成了高位接盤俠

球鞋越炒越瘋?交易員揭秘炒鞋市場背後的內幕

炒鞋的興起,讓球鞋市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資本的套路,讓一個個投機者變成了韭菜,在品牌方、賣家和買家三者的關係中,ZUI美滋滋的受益者就是賺取佣金的交易平臺,所以投資有風險,且行且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