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員工執行力

第一,要逐步優化員工執行力

1.意願。當管理者安排員工去做某項工作時,解決他的意願是首要因素,否則強制性安排也好,允諾好處也罷,他執行起來的質量與效率一定不如意願性強的員工好。

2.標準。當管理者給予員工安排工作,如果未說明完成任務的標準,那麼不同的員工對標準的解讀就會有差異,執行後的結果必然有差異。你累,他也累!

3.能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說的就是任務與員工能力的匹配,管理者不能想當然的認為事誰做都可以,否則真的反思下自己的能力了。

4.氛圍。有個俗語“狼帶一群羊,個個是狼;羊帶一群狼,個個是羊”,這不僅僅體現是領導力,更多的是一種氛圍,在正能量的氛圍中,不出彩都是難事!

第五,管控。沒有管控,就沒有執行力。只有管控,才能保證員工執行的方向正確(方向、努力程度與持續性),也只有管控,才能保證組織的目標實現!

總結的來講,管理者在對員工執行力分析時,一定要從任務前的指導、任務執行中的參與、任務背後的支持與任務從開始到結束的管控四個維度去考量,才能有效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確保任務高概率與高效率的達成!

第二,要正確識別人,用能人,促懶人,斥庸人

在大部分公司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管理者潛意識中的用人思維那就是“能人多用,懶人少用,庸人閒置”,即“既不得罪人,還得把事做了”。在這種管理者惰性思維下,能人多擔責,能人多幹活(出錯自然也多),而在薪酬福利上卻沒有比懶人、庸人高出多少,這種結果導致的就是能人變成懶人,懶人變成庸人,一種惡性的循環。

在這種循環條件下,人員的認知會不同程度的降低與固化,對新鮮事物的接受意向度極大降低,排斥與詆譭不斷,卻無法反思自身在這個平臺上應該產生何種價值,資歷反而成了一種累贅。這就導致制度與流程的執行顯得蒼白無力,內耗不斷增加,好的政策、制度、方案宣導不下去,執行不下去,造成“劣幣逐良幣”的不良惡氣。

對於此項問題的變革,就需要我們通過設定人員勝任資格及標準,通過業績、能力、德行來辨識人員優劣,為能人創造可以競爭與展現自己的機會,在薪酬、福利上給予提升並拉大距離,這也就是公司經常講的“不讓雷鋒吃虧”,符合公司的用人標準與要求。

如何提高員工執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