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儒家“明心见性”系列100讲之第5讲

今日“论说”句为《论语》“学而篇”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说》儒家“明心见性”系列100讲之第5讲

这一句本该在第4讲,写的时候漏掉了,广老师在此向各位学友致歉。

这句话是曾子的“修身之法”,后来的子思孟子也正是得了这个“法”而将孔门学问继承延续下来。

这句话的“明心见性”要点有两个:

其一:“三省”的“三”,并非是指要自省“三次”,而是泛指后面列出的“三类”。

其二:“三省”的“省”,该如何去“省”?“省”的关键点在哪里?该如何着力?



我们先“说文解字”一下“省”这个字,理解了“省”字之本质内涵,将更有助于理解“三省”用力之微妙处。

《说文解字》中,

“省”这个字在“眉”部,

注解讲:省,视也。从眉省,从屮。

我们先看一下“眉”和“省”字的篆书写法:

《论说》儒家“明心见性”系列100讲之第5讲

“眉”字,从字形上看,很容易就能理解,是很形象的表达。

《论说》儒家“明心见性”系列100讲之第5讲

而“省”字,指的是“内视”,故而说它是“从眉”的,即是由“眉”的字、意变化而来。把“眉”字上面的两个“皱纹”拿掉,换上表示“刚生长出泥土的小草芽”的“屮”

来会意,意思是说要在事物(或念头)刚刚有一点点显露的时候,便能觉察到它。

所以说“凡省必于微”,只有在细微、开端处自我省查,才能称之为“自省”。一旦在事物(或念头)成长壮大之后,就不能用“省”了,而用“观、察、视”等等字。

所以,曾子的“三省”说,皆是人生修行的最精微之处,只有足够“自诚”之人,方能事事物物、处处在在省察克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三省”就是曾子的日常操行


《论说》儒家“明心见性”系列100讲之第5讲

下面我们来看这“三省”的内容:三个关键字:忠、信、习。

朱熹曾对这段话发表过感悟,他说:

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上面这一段话真是太精彩了,他讲出了曾子学习的“根本”所在,或者可以说,这“三省”就是曾子“明心见性”的具体表现。

“尽己”,说的是自己的“初心”,初心不变则对自己而言是谓“忠”。“以实”,讲的是真实的事事物物,而非刻意捏造、亦或经过“添油加醋”的加工,这就可以称之为“信”;老师教的称为“传”“习”是在于自己的操练,别人帮不了你。

此三者之间,“忠信”又是“传习”的根本。

我们回顾秦汉之间诸子的学问,会发现诸子的学问大多都是出自于孔圣人,但其后时间愈久,学问愈失其真。唯有曾子的学问,专“用心于内”,所以传授没有什么弊端。熟知儒家传承脉络的学友应该知道,曾子将他的学问传授给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后子思的学问又传给了孟子,所以我们读《大学》《中庸》《孟子》其道一以贵之

简单的讲曾子传授的是“智慧”,而非那些看似实用的“技术"。可惜的是,曾子的学问传下来的不多,那么我们在这仅有的内容之中,是不是该更加用心去学习呢?此之谓“尽心”。


《论说》儒家“明心见性”系列100讲之第5讲


回顾总结一下:此“三省”,实则包括了“对自己”、“对别人”、“对朋友”、“对老师”等各方面的行为准则,并非讲每天只要自省三次,而是指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学问与事业,才能最终做到儒家的“明心见性”。

希望通过此讲,能让大家感受我们传统国学内容的深邃,更喜欢汉字。欢迎大家点赞、转发与收藏,并关注“广老师讲国学”头条号

欢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评论,因水平有限,难免讹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