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炸梅花山上一座墓,用150公斤炸药,里面只陪葬了2张纸条

1929年夏,耗时三年的中山陵建成,当年6月1日,已然辞世4年之久的孙中山先生终于如其生前所愿被安葬。1942年清明,伪国民政府汪精卫带人到此地祭拜孙先生,说死后若能葬在孙中山陵园旁的梅花山上,为孙中山守陵就心满意足了。

为炸梅花山上一座墓,用150公斤炸药,里面只陪葬了2张纸条

年轻时的汪精卫

梅花山原是东吴大帝孙权的葬地,到了明朝 朱元璋又命人在此修建了明孝陵,1944年 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最后被自己的亲信手下葬在了梅花山。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了用碎钢掺杂的混凝土墓壳。

为炸梅花山上一座墓,用150公斤炸药,里面只陪葬了2张纸条

汪精卫

仅仅10个多月后 抗战取得了胜利,有些问题依然到了清算之时,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呼声中,蒋派出何应钦扒掉此墓,后来经过认真研究,他们决定由一工兵营用150公斤德制TNT,炸毁这座被人民不容于南京梅花山的墓。

这件事情是秘密进行的,为此还特意提前三天封锁了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一声巨响过后,士兵们快速将里面的尸身拖出,用汽车运往城西清凉山的火葬场,随后洒在路旁的河沟里。

为炸梅花山上一座墓,用150公斤炸药,里面只陪葬了2张纸条

梅花山

他们在开棺时,发现里面只陪葬了2张纸条,一张是由陈璧君所书的“魂兮归来”,另一张则是汪精卫的《自嘲》,字迹歪歪斜斜,估计是汪精卫死前的绝命诗。工兵营做好这些后又连夜平整好坟地,在上面建了一座小亭与中山陵遥相映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