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竹林七賢(下)

世說竹林七賢(下)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知識產權

世說竹林七賢(下)

世說竹林七賢(下)

世說竹林七賢(下)

世說竹林七賢(下)

世說竹林七賢(下)

推薦閱讀書單:《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郭建龍《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劉義慶《世說新語》,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木心《文學回憶錄》

阮咸與阮籍並稱為"大小阮",阮咸喜歡跟著他的叔父阮籍一塊到處遊山玩水。阮咸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但他是竹林七賢中受到關注最少的一位。

《晉書·阮咸傳》記載,山濤舉典選,曰:"阮咸貞素寡慾,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必絕於時。"這是很高的評價,道出了魏晉名士的精神本質。

《晉書·阮咸傳》提到這麼一個典故,說阮家是個大家族,北面住的是富人,南面住的是窮人。阮咸窮人一個,住在南面。每年梅雨季節過後,衣服都要拿出來曬一下,不然容易發黴。北阮富人們紛紛把豔麗的衣服都拿出來晾曬,這是一種變相的炫富。面對北阮富人的炫富,南阮窮人都自慚形穢,不好意思把自家的破衣服拿出來曬,但是阮咸卻無所謂,拿個竹竿把自己的粗布破褲頭曬在路邊。大家議論紛紛,指手畫腳,阮咸卻不以為然地說:"未能免俗,聊復爾爾",這就是阮咸曝褌(kūn),"未能免俗"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此處。

阮咸喝酒與劉伶有的一拼,他請族人喝酒的時候不耐煩用小杯子,嫌棄太麻煩,大家圍在酒缸旁邊隨便喝。有次聚會,阮咸直接把頭伸進酒缸裡喝,其他人紛紛效仿,大家喝喝笑笑,手舞足蹈,快樂似神仙。剛好此時有一群豬路過,也學阮咸把腦袋浸入酒缸大口喝起來,阮咸不嫌棄豬臭,也不把豬趕走,從豬中間擠過去,把頭伸到盆裡,與豬共飲起來。眾人大笑,傳為奇談,這就是

與豬共飲

我們都知道琵琶是一種樂器,這種樂器還有一個古名,就叫做"阮咸",晉以後有人乾脆將琵琶稱為"阮"。


如果說阮咸在竹林七賢中最小眾,那麼接下來說到的王戎,應該是竹林七賢中最小器的一個。

王戎最為人知的一個典故就是路邊例子。王戎7歲時和小夥伴們在路邊玩,小夥伴們都去摘路邊樹上的李子,唯獨他不動,並且預言:路邊過往人多,甜李子早被摘完了,肯定是苦的了。結果,李子果然是苦的。這個典故在經濟學中也多有引用,如果低垂的果實沒有人採摘,那麼說明這個低垂的果實已經價值不大,當大家都一窩蜂往口罩生產擠的時候,意味著發一筆小財的時機已過。

《世說新語》共記載的9則關於吝嗇鬼的故事,王戎獨佔4則,其摳門程度可見一斑。

王戎家有棵李子樹結的果實又大甜,一般人或是自己吃,或是送親朋,可王戎卻是摘了李子拿出去售賣,都位列三公了,還差這點錢嘛,真是的。更有意思的是,他怕買李子的人用李子核育種,繼承他家好樹的基因,於是不厭其煩地"鑽其核而後出售",讓人無法栽種,被世人傳為笑談。

王戎有個侄子要結婚,王戎隨份子心疼錢,最後忍痛送了侄子一件單衣。侄子知道叔叔摳門,也沒說什麼。誰知道王戎過了幾天登門拜訪侄子。侄子以為叔叔要補送賀禮,連忙把叔叔迎進來,結果王戎張口就是:"你能不能把那件單衣還我呀?"做人吝嗇到這份上,也是奇葩一朵。

王戎女兒當年出嫁時,王戎借錢置辦了一筆嫁妝,這筆債務最後都轉移到小兩口頭上了,沒有還錢就擺臉色給他倆看。直到兩口子把債還了,王戎才露出笑容。

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王戎說:"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其妻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成語"卿卿我我"即出於此。

王戎雖說功利心重,卻善於自保,在官場上平步青雲,最後做到三公,是竹林七賢裡官做到最大的一個。


《晉書·向秀傳》記載:"秀遊託數賢,蕭屑卒歲,都無注述。唯好莊子,聊應崔撰所注,以備遺忘雲。"

向秀少年時即以文章俊秀聞名鄉里,後來研讀《莊子》頗有心得,於鄉里講學時為山濤所知。山濤聽向秀所講高妙玄遠,見解超凡,如同"

已出塵埃而窺絕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可見,山濤就是喜歡忘年交,嵇康也是他的忘年交。

向秀好讀書,但不善喝酒,跟劉伶、阮咸比起來那差遠了。向秀與嵇康的交情也很鐵,二人常在在嵇康家門前的柳樹下打鐵自娛,嵇康掌錘,向秀鼓風,二人配合默契、旁若無人、自得其樂。

向秀喜好莊子之學,曾注《莊子》,可惜的是這部注還沒有完成,向秀就去世了。後來郭象繼承了他的書,成書《莊子注》。因此後世對《莊子注》的作者是誰,一直對存有爭議,一般認為是郭向所注。

向秀在嵇康被殺後,路過嵇康的舊居,目之所觸,一片淒涼。向秀聞笛而動,回憶起舊日的遊宴時光,感嘆而作下了一篇《思舊賦》

餘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餘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虞淵,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寥亮。追思曩昔遊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雲:

將命適於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餘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蹟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大家可能會說,怎麼沒有提到山濤呢?其實在說嵇康、阮咸等人的時候,山濤已經很全面展示了他的為人之道和處世哲學,概括起來八個字,即"

與時俛仰,以度為勝"。《世說新語·賞譽第八》,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載: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最後,我們談談清談誤國。魏晉時期,士族文人,反求諸己,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辯論,這對中國美學、文學、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清談之風始於何晏、王弼,兩位爺都是當時的貴族名士,在兩位爺的引領下,清談迅速成為一代風氣。《晉書》上所謂"正始之音"正是指魏晉時期的玄談風氣。

魏晉清談,一般談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三玄,即《周易》《老子》《莊子》;其二是佛理,魏晉時期佛教得以大發展;其三是才性四本、聲無哀樂、聖人有情無情、養生、鬼神等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

清談的道具是一種叫作麈(zhǔ)尾的東西,麈是一種大鹿,常搖動其尾指揮鹿群的方向。古人將麈的尾巴裝入木柄之中,造成一種類似羽毛的主扇。

一群清談家,揮著麈尾,侃侃而談,談論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與無情、言能否達意等形而上的問題。他們不關心現實生活,不關心社會,不關心政治,在傳統儒家士大夫看來,這就是"清談誤國"。儒學家範寧就說:"何晏、王弼之罪,深於桀、紂"。

確實,後來一些假道學,胸無點墨,漫無邊際胡侃,確實對社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已原理何宴、王弼那會的清談本意。這就如禪宗的棒喝一樣,後來也走了樣,一派胡攪蠻纏,完全不知所謂。陳寅恪、郭建龍的書都曾談到清談,建議大家閱讀我推薦的書籍瞭解細節。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對魏晉人飲酒、煉丹、服藥等現象進行了剖析,說這些名士赤腳、袒腹、裸體,讓自己的身體最大限度地接觸大自然。在這篇將近一萬字的文章中,魯迅談到了魏晉文章的特點:清峻、通脫、華麗、壯大,以"正始名士"何晏為祖師的服藥風氣,以及以"竹林名士"為代表的飲酒之風。

魯迅多次提到嵇康:"正始名士服藥,竹林名士飲酒。竹林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純粹是喝酒,嵇康也兼服藥,而阮籍則是專喝酒的代表。但嵇康也飲酒,劉伶也是這裡面的一個……"

"竹林七賢"中,最懂音樂的是嵇康、阮籍、阮咸。阮籍、劉伶喝酒最厲害,嵇康服藥最厲害,阮咸喝酒的方式最厲害(與豬同飲)。

竹林七賢,我們就說到這裡吧,大家記得看我推薦的閱讀書單。

世說竹林七賢(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