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研究丨新基建之七个葫芦娃与文旅(上)

3月初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新基建”,将“新基建”再度推到时代潮流风口。博雅方略研究院出品系列专题研究,探索新基建的文旅产业新发展。在新基建助推文旅全产业链运营升级文章中,我们重点对新基建的概念、内涵及对文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本期文章中,笔者以葫芦娃做比,研究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于社会、文旅经济发展各方面的作用。本篇为上篇,主要聚焦5G与文旅、特高压与文旅、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与文旅等四大领域的探索与影响。

一、新基建的七个葫芦娃

“新基建”就是新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就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产品(Public good) 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是西方经济学用语,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

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即混合品两类), 一般说,纯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准公共产品亦称 “混合产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第一类,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如教育产品。另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特征,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如公共道路和公共桥梁。

纯公共产品范围较狭小,但准公共产品范围较宽。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医院、应用科学研究、体育、公路、农林技术推广等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的属准公共产品;实行企业核算的自来水、供电、邮政、市政建设、铁路、港口、码头、城市公共交通等,也属于准公共产品范围。

从这个意义上,新基建的七大领域算是公共产品这条藤上的花,开花结果就成了“七个葫芦娃”。

目前“新基建”七大赛道的发令枪均已打响, “葫芦娃、葫芦娃,一条藤上7朵花”,“新基建”这条藤上结出的7个葫芦娃,7个新的基础设施,既有纯公共产品,也有准公共产品,但是以准公共产品居多,这也是新基建更多实行PPP模式建设的原因。“新基建”短期价值体现在“建”,长期效益更在于“用”,而文旅就是突出在使用方面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之年。“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现“脱贫致富,决战小康”让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同时也让世界变得更平、更快、更新、更绿、更简单、更多元,就必须建设“新基建”。

1 5G与文旅

5G在“新基建”中扮演“领头羊”重要角色。5G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广泛,直接延伸到消费领域,包括文旅行业。我国首批18个5G试点城市全部为区域核心、节点城市,即北京、雄安、沈阳、天津、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福州、深圳、郑州、成都、重庆、武汉、贵阳、广州、苏州、兰州,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8个,省会城市10个,计划单列市2个,除西安外的八大中心城市领跑5G。

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东部城市经济基础好;新基建不能脱离城市群,大城市群5G基建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入选城市数分别为3、3、2、2,占首批试点城市名单半壁江山,已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服务于城市群和区域核心城市,将获取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5G的快速发展,为手机用户带来更通畅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服务。

5G的体验虽然还比较有限,中国5G用户数也只有300万,5G网络连续覆盖才支持到大城市的重点区域。2019年年底,全球仅推出24款5G手机和7款其他5G终端产品,但仍引来惊叹与艳羡。进入新一年,不少新潮的消费者换上了5G手机,将带来5G手机换机潮。5G促进供给升级,有望创造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催生更多新业态、新应用。

新冠疫情并未影响5G建设的速度,保持“建设30万个5G基站,5G网络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目标,预计年底5G基站数超60万个。截至2020年2月底,中国移动5G基站数已超8万,5G套餐用户数已达1000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基站建设规模接近16万个,已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5G大规模商用,医疗健康、媒体娱乐、文化旅游正逐渐成为5G应用的先导性领域

目前公认的5G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是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等;(2)“高可靠低时延连接” uRLLC,连接时延可达1ms级,持高速移动(500KM/H)下的高可靠性(99.999%)连接;(3)“海量物联”mMTC

,可快速促进各垂直行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深度融合。其中uRLLC和mMTC被认为是“5G”核心应用,是实现智慧文旅的关键。

5G商用带来文旅赋能和创新。借5G技术赋能全面升级的新一代8k高清图像电视,VR/AR设备、全息影像、智能机器人、实时翻译机等应用终端将陆续面世,打破原有限制,进一步应用于出行预订,景区游览,酒店服务等各旅游场景。

5G能改变文旅企业管理运营方式。如连锁酒店可借助5G重新回归中心化,形成涵盖管理、运营、营销、质检、采购于一体的超级平台,实现无人管理、有人服务,终让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在酒店成为可能;直播,长短视频更普及,网红、旅游打卡地传播更迅捷;信号增强,数据传输速度大增还会带来万物互联时代,让旅游产品质量更过关,并具追溯性,能创造实现更多文旅产品价值;我国5G新基建加快,诞生出云游戏、VR直播等新文娱。这些在全球都属领先,不再是4G时代的落后追赶状态,目前抖音国际版Tiktok、腾讯的和平精英、国外的武侠文学网和追内地剧网等,都证明了中国文化产品已在全球输出。

2020年初抗疫,5G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随着“新基建”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国内数字新文旅逐渐发展成熟,数字化的中国文化旅游产品更具全球竞争力。据GSMA移动智库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25年,中国5G用户渗透率将增至近50%,与日韩和美国等其他主要5G市场相当。5G,终于可以让作为旅游大国的中国文旅从对世界的仰视而变为平视,必将推动文化复兴,推动一个“旅游强国”的建成。

博雅研究丨新基建之七个葫芦娃与文旅(上)

2特高压与文旅

“特高压”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能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特高压”是我国为数不多、世界领先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是升级换代传统电力运输系统、并打造高效、高速、安全的能源互联网关键一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特高压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从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分析,“特高压”可统筹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安全、现有电网不安全、生态环境不安全三大问题,对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预期作用重大。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特高压”提前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准备,一方面迎来全社会用电用能回补,充分拉动各行业开复工;另一方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其他“新基建”均是耗电大户,“特高压”能保障“六稳”,有助于经济社会“重新启动”,文化旅游重回正常轨道。

“特高压”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金航道。解决我国能源分布和使用的区域不合理,解决我国西部、北部出现严重的弃水、弃风、弃光,在太阳能利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效率问题,实现我国“西电东输”;“特高压”具有绿色效益,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解决清洁发展和雾霾问题,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

从能源供需分布看,我国80%以上的煤炭、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70%以上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跨大区远距离输电,促使我国必须发展特高压,解决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减少污染,保障供能安全。同时,保护西部北部的风景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地目的地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助推文旅行业创新发展

“特高压”为“新基建”的重头戏。当前国家已规划(包括在建和已投运)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50-60条间,仍有约30条已纳入规划。我国“特高压”长距离输电已建设多年,建成1000千伏特高压输配电线路27条,西电东送促进了清洁能源使用,保护了西部北部的旅游目的地环境。“十四五”期间,“特高压”西电东送仍具有显著的市场需求,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特高压”带来的环境效益、减少的碳排放,为我国的文旅产业打下好的环境本底值和基础,为成就幸福中国的文旅梦插上电源。

博雅研究丨新基建之七个葫芦娃与文旅(上)

图源:湖南日报 葛伟 摄

3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

“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被称为新基建,吸收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新材料应用等技术创新,利用了信息自动控制技术。与普通高铁、轨道交通相比,城际高铁距离短,时速一般不会超过200公里,发车密度通常公交化,远远高于普通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则是低速版的城际高铁,交通车站较多。“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和交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而城市群都市圈是更具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支撑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城市旅游,城市圈旅游、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重要部分。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明确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极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

“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能大大提升人口物资的流动效率,注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是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将成为城市圈的血脉,对城市圈都市区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注重区域一体化推进,提升区域内各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协同效率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潜能。让城市联系更紧密、来往更便捷,强化人流与商务交往,提升城市的文化和旅游竞争力,构筑一体化旅游发展的新地缘。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四大城市群当中,长三角表现突出。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数字手段支持下,长三角文旅一体化走到了前列;而大湾区的“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使用,促进湾区城市间的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的减少,为大湾区文旅融合和一体化打通了血脉,使得文化和旅游的交流更为频繁;京津冀以雄安新区的建成为契机,串起京津冀“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个以全国文化中心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圈已经面向世界打开;总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使得中国的城市文旅、城市间文旅,进而促进了城市圈文旅一体化发展。

博雅研究丨新基建之七个葫芦娃与文旅(上)

图源:东南网

4充电桩与文旅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彻底解决了新能源车充电难的痛点。汽车是发展我国自驾游产业和自驾游营地的基础,如果不能解决不断增长的家用车造成的能源和污染,就会阻碍了我国文旅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推动汽车营地和自驾游发展,就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而“充电桩”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消除污染、保持环境优良的基础,对我国自驾车、房车经济、汽车旅游营地建设和规划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充电桩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保有量增长迅猛。2015-2019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桩从仅57792台上升到516396台,4年翻近10倍。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21.9万台,车桩比约3.4:1;车桩比由2015年的7.84:1升至2020年1月的3.1:1,但缺口依然很大。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规划到2020年车桩比基本达到1∶1。从2021-2030年10年内,需新建桩6300多万个;据《2019-2020 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私人桩30万台。当前新能源车只在一线城市,小规模人群中存在,未来解决充电问题后,更加经济环保的电动车会在各线城市驰骋。充电桩不仅为发达城市间的郊区旅游创造了条件,也能使城市间旅游、城市圈内旅游的成为可能。如果说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只能让你郊区游,那么未来的充电桩满足你全国的“自驾游”。

从区域格局来看,粤苏京沪“充电桩”领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前十名的地区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和福建,都为文旅发达地区,粤苏京沪领先优势明显,头部格局已较固定,而其文旅同样具有领头作用。我国“充电桩”集聚效应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公共充电桩集中分布于东部,尤其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公共“充电桩”的主要集聚地,这对于三大城市圈旅游一体化提供了基础。相比之下,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建设进度落后于东部城市群,东北、西北、西南等旅游目的地地区的自驾游、汽车营地建设也比较落后。随着“充电桩”发展,将有助于远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和自驾游、房车游、汽车营地建设。

博雅研究丨新基建之七个葫芦娃与文旅(上)

下期推荐

葫芦娃,葫芦娃,一颗藤上七朵花……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就像是这条藤上的花,开花结果就成了“七个葫芦娃”。在下期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解读新基建七大领域中的“大数据中心与文旅、人工智能与文旅、工业互联网与文旅”等三大领域相关,敬请期待。

注:本文为博雅方略原创内容,作者为博雅方略研究院白墨,如引用、转载请联系申请白名单,严禁未经允许的转载,侵权必究。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