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专家建言献策成为战“疫”的精神力量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曹曦 通讯员 董捷 衣春翔)从疫情防控开始,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谢念湘教授的电话就没停过,作为省危机干预督导组组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她不仅要帮助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也要为一线接听电话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进行讲座,帮助他们心理“防疫”。抗疫期间,黑龙江大学很多专家学者,积极投身科研抗疫一线。学校社科处在认真抓好内部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高质量地推进科研管理服务工作。

黑龙江大学积极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针对国家和省当前防控疫情的紧迫需要,展开多学科、多维度的深入思考和学术探索,通过科研为应对疫情和公共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谢永刚教授开展了建立“黑龙江省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经济影响评估机制”的研究,指出“评估机制”建立是一种制度创新,具体实施包括建立组织机构、成立评估专家组、规范运作程序、优化评估手段、加强组织领导等。新闻传播学院郑亚楠教授在省重点培育智库“数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平台,提交了《关于在联防联控中加大守法观念传播的建议》《以防疫为契机,完善省级网上教育》等。这些建议在全省抗疫期间被采纳,在建立疫情防控机制,进行网上防疫教育和建设数字化疫情防控网络中得以运用。

外语、哲学、文学、法学、经管等学科是黑龙江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黑龙江大学按照加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指示精神,加快交叉学科的理论体系创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集约优势,提升科研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黑龙江大学焦方义教授重点关注复工复产问题,他提出要解决好春耕期间的物资、产业链对接。政府要有序指导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及时复工复产,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供应。加强对农民农业技术的线上指导培训,积极发挥农村电商网上销售平台的作用,解决因疫情带给农业春耕生产带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乔榛教授也发表了《关于提早规划我省疫情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建议》,提出应扶持优势产业,为恢复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对接国家重点投资领域,争取更多政策性支持,发展龙江新型产业。两位专家建议被采纳,并在黑龙江省抗疫和复工复产期间发挥作用。

疫情期间,黑大谢念湘教授为一线接听电话的危机干预工作者开展督导讲座《防控疫情阶段热线电话案例督导》,受益人群近500人次,并为全省危机干预工作者开展讲座《防控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调适》微课堂,受益人群1300多人。教育科学研究院郝春东教授应省民政厅应急救援队邀请,通过腾讯会议形式给救援队队员做题为《疫情期间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调适》的培训,他还为省内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并成立了冰城心理救援队,集中了20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此外,疫情期间也处处闪现着黑大科研工作者的“逆行”身影。黑大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还共同举办“文学声援武汉,真情告白祖国”原创文学作品创作、征集活动。社科工作者们还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普及防疫知识,为复工复产建言献策,为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