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梦能反映内心世界

梦能反映内心世界

梦的解读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对梦境有着迥异的解读。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你的一位长辈满腹经纶,为人善良热心,大家都非常尊重他,你对他很是仰慕。然而,在一次宾主尽欢的拜访后,你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这位长辈愚蠢又粗鲁,自私又冷漠,对你恶语相向,令你非常生气。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个梦与现实完全不同?

想释梦,我们需要先了解各位心理学家对梦的看法。对于心理学,我是门外汉,只能简单介绍最经典的流派与观点,其中的传承与对立,以及更广泛或更深入的解读还需要大家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首先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的著作《梦的解析》可谓家喻户晓。

梦的解析——梦能反映内心世界


概括来讲,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最表浅的欲望不必多讲,还有一些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但我们却意识不到的本能欲望,称为“无意识”。从小父母就灌输给孩子各种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儿童在其影响下会压抑与之相抵触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沉入无意识,只有在睡眠中意识不清时才会浮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权威、规范所压抑的欲望、“无意识”在梦中得到释放,这是“显梦”;而有些人在梦里仍被意识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对过于直接的梦境接受无能,因此欲望不得不扭曲、拼接与包装,将自己藏进“隐梦”之中以粉饰太平。解梦,其实就是通过显梦内容,解读藏于隐梦中的真实欲望,而这往往能追溯到童年时期,欲望被压抑的初始。

弗洛伊德的大弟子——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此有不同看法。

梦的解析——梦能反映内心世界


他认为,无意识不止是个体被压抑的欲望,梦境有更神圣的作用。荣格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其中集体无意识处于精神的最底层,是人类作为群体代代相传的深刻经验与积淀,个体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唤醒激活它,而梦就是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大门。因此,梦中的我们可能比现实更富有洞察力、充满智慧,梦境能够传达真相,甚至预知未来。荣格对梦的解读走向了神秘主义,与我国的《周公解梦》倒是相互呼应,但前者接受梦的表面含义,后者则用“编码”对应梦境。

新精神分析流派的弗洛姆不像荣格那样另辟蹊径,他对弗洛伊德的思想进行了补充。

梦的解析——梦能反映内心世界


如果说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是幼稚而冲动的,而意识中的权威、规范是绝对正面理性的,那么弗洛姆将其一分为二,他认为权威也可能是非理性而片面的。睡眠时意识薄弱,被压抑的本能浮现,没有伪权威的干扰,我们反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与思考。梦中好的和坏的一面都有可能出现,我们可能少一些理性和规范,但更加聪明果敢,富有洞察力。

枯燥乏味的理论讲了这么多,我们回到开篇的例子。如果是弗洛伊德,他可能会如此解释:小时候这位长辈曾对你有过严厉的教导,令你怀恨在心。随着时间流逝你不再记得这件事,但负面情感沉入了无意识,反映在梦里。如果是荣格,他也许会说这是一种预兆,未来这一情景说不定会发生。如果是弗洛姆,他大概率会认为,你在这次拜访中捕捉到了长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却没有留意,睡梦中大众判断被弱化,你的洞察力更加敏锐,这丝遗漏的信息以夸张的形式被放大,于是有了与现实完全相反的梦境。

无论是欲望的满足,还是集体无意识的预示,抑或更加冷静的自我判断,各种解梦方法从不同侧面解读着我们的内心世界。通过释梦,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能够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可以说,梦是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