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四書五經》第一期,學而篇(一)


國學經典《四書五經》第一期,學而篇(一)

第一段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文)孔子說:“學了知識又時常使用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看我,不是很令人特別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甚至誤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非常有德行的君子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上次課我們也說了,經典的第一句話,是經典中的經典,這句話怎麼理解。這句話的理解關鍵在於這個“習”字,有的翻譯成溫習,有的翻譯成實踐,對這個字的翻譯不同,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種變成了學習知識,然後常常溫習,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嗎?可實際上是,我在溫習或者複習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明顯的高興的感覺啊,炒冷飯一定程度上反而讓人失去興趣。有這樣的明顯的質疑的聲音,那一定不是孔子本意。我更傾向於後者的理解,這裡的習是實踐的意思,為什麼呢,我們繁體字的習怎麼寫,上面一個羽毛的羽,下面一個白色的白,什麼意思呢,鳥兒展翅高飛的時候,很多鳥兒會露出肚子下面白色的羽毛,是飛的時候,也就是實踐的時候。所以我更傾向於的解釋是,學習了知識,然後去實踐它,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舉個例子:我們很多男同學喜歡玩《王者榮耀》,學會了一套某個英雄的出裝和連招打法,可以一套秒人,你去實踐發現真的可以,屢試不爽,這件事不是很快樂嗎?我們女同學,學習了一種新的摺紙的方法,摺好掛在房間裡,非常好看,很開心。再比如:上課前你預習了,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提問,正好這個知識點你預習到了,你站起來問答,得到老師的肯定,這個事情挺快樂的!

學習學習,就是你學到了一個方法,一個觀點,一種想法,然後去實踐它,印證它,落實它,這個過程中是有樂趣的,它滿足了人的求知慾。從《論語》可見,學和習原本是分開的兩個環節,學是學,習是習。學指的是瞭解知識,習指的是把了解到的知識實踐出來,實踐完了以後又有新的疑問,然後再學習知識來解答,然後再實踐,如此循環往復,這才是學習真正的樂趣,孔子的理解是,人生的真正的快樂也就在此。所以我們的同學們,想要學習不覺得累,想要在學習中體會到真正的樂趣,就應該去使用我們學到的東西,有不懂的,一定要查閱資料或者問更有知識的人,搞懂,然後繼續學習,繼續使用,這樣呢,我們的學習一定是快樂的。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個君子,以後也會常常出現,這個君子是什麼意思,一般我們都解釋為,道德品質高尚的人。這個是沒錯的,君,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根據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嫡長子)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人格的規範教育,德行比較高尚,所以自然成為個人在修養上的楷模。後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

第二段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白話文)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這個品質的,根本啊!”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中醫有個詞叫“治標不治本”,標是外在的,表面的。如商標、標識、標記。本是內核的,源頭的,如基本,根本,原本等。就一棵樹而言,標,就是樹梢、枝葉。本,就是樹幹,主幹,靠近根的粗的部分。標可以變換,甚至可以去除,但是本不可以亂動,本不固就會影響標的生長。作為在校學生什麼是務本,就是做好學業,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鍛鍊自己各方面的意志品質。成績固然有好差,但是學習的態度是我們主觀可以調整的。所謂做好學業,就是認真學習,努力學習,刻苦學習,重在過程,輕在成績。十年寒窗,真正的意義在於他其中磨礪的意志品質,而成績只是次要的一個方面。因為成績是標,鍛鍊意志品質是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道就是你通向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通道。人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堅守正道,從當下做起,腳踏實地。

那麼最後一句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說,仁愛這樣好的品質,包含的內容很多,愛人啊,寬容啊,憐憫他人啊,都是孔子仁的內容,但是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姐妹,是所有道德品質的根源,所以要磨練自己的意志,磨練自己的優秀品質,從哪裡做起,一定是從孝順父母做起,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讓爸爸媽媽省力一點,這就是孝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功課不讓爸爸媽媽操心,這就是孝順;外出遵守規則,保護自己,不讓爸爸媽媽擔心,這就是孝順;認真學習,以後有出息,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照顧父母,這就是孝順。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大家口中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想要成為一個人人都不討厭的人,就從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開始,就從和諧地與兄弟姐妹相處開始。

這兩句解釋完了,古人的智慧非常深厚,一言兩語也很難講透,希望大家多多朗誦,細細體會其中博大精深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