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蘇滬浙皖三千孤兒北上草原:漢族孤兒與蒙古額吉民族情緣

——謹以此文獻給為三千漢族孤兒嘔心瀝血的草原母親們!二郎神探案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您的關注、分享、點贊、評論就是對筆者最大的鼓勵!

1959年,江蘇、浙江、安徽一帶發生嚴重水旱蟲雹自然災害,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幾十所孤兒院頓時人滿為患。糧食供應嚴重不足,孤兒們紛紛患病、夭折。

各孤兒院負責人立即向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求救,康克清馬上彙報周恩來總理:“可不可以從少數民族地區調一些奶粉,暫解災區孤兒的燃眉之急……”

1960年的一個星期六清晨,周總理給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打電話:“烏蘭夫同志,內蒙古是不是可以支援災區孤兒院一些奶粉……”

放下總理的電話,烏蘭夫陷入沉思:“奶粉只能解決一時之需,最好能把孤兒們接到草原,由內蒙古人民來撫養……”

烏蘭夫撥通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楊植霖的電話:“災區有三千名孤兒,我們能不能接?”

二十分鐘後,楊植霖回電:“三千名孤兒我們可以接!”

烏蘭夫下令:“衛生廳立即派出醫護人員,前去上海接收孤兒!”

烏蘭夫隨即回覆周總理:“內蒙古可以接收三千名孤兒……,蒙古族人民歷來喜愛孩子,這些孤兒在草原上一定能夠茁壯成長!”

周總理十分欣慰:“烏蘭夫同志,我替三千名孤兒謝謝內蒙古人民!”

六十年前蘇滬浙皖三千孤兒北上草原:漢族孤兒與蒙古額吉民族情緣

漢族孤兒到來的消息在蒙古大草原傳開,從白髮蒼蒼的額吉到中年婦女甚至新婚夫婦,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或騎馬或趕著勒勒車,有的甚至步行幾百裡,紛紛趕來認養孤兒。

孤兒臨時安置處,角落裡的一名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男孩引起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婦女敖根的注意……

善良的敖根向男孩張開臂膀:“孩子……,跟額吉回家好不好?”

男孩驚恐地盯著陌生的敖根,工作人員輕輕伏到敖根的耳邊:“這孩子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症……”

敖根的眼睛更加慈祥:“我跟這孩子有緣!”

工作人員將男孩交到敖根的手中:“孩子……,以後這就是你的額吉……”

男孩遲疑著:“額吉……”

敖根撫摸著男孩瘦瘦的小臉:“額吉就是媽媽!”

男孩喃喃自語:“額吉就是媽媽……”

敖根用衣袖擦去男孩臉上的塵土:“告訴額吉,你叫什麼名字?”

男孩懵懂地搖搖頭,工作人員指著男孩衣服上一塊小布條:“上面的編號就是他的名字!”

敖根脫口而出:“ 朝克圖……,以後你就是額吉的朝克圖!”

工作人員拍拍男孩的小腦袋:“朝克圖就是有精神有尊嚴的意思,這名字好!”

婦女贊達拉將一名兩歲女孩抱回家:“你們看我家的通嘎拉嘎漂亮吧?”

鄉親們紛紛祝福:“通嘎拉嘎長大一定會是一朵美麗的太陽花!”

婦女車布勒也將一名男孩領回家,為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丹達嘎……

短短几天,首批到達的孤兒全部被領養,蒙古族額吉們為他們取了一個又一個動聽的名字:國秀梅、黨育寶、烏蘭、格日勒、娜仁花……

一天清晨,烏蘭夫正在辦公室批閱文件,一名工作人員匆匆走來:“烏蘭夫同志……,一名孤兒被牧民帶回家後死亡!”

烏蘭夫呼地站起身:“立即調查清楚!”

那名孤兒的死因很快查清:孤兒們太過虛弱,加上水土不服,又突然進入牧民家中喝奶吃肉,導致身體不適……

烏蘭夫當即下令:“迅速調整接收方案,身體不好的孩子先在保育院治療,等休養強壯後再交給牧民……;少數的殘疾孤兒先放到幼兒園,指定專人撫養!”

四子王旗保健站,19歲的少女都貴瑪被安排負責二十八名孤兒的日常生活。

每天給孩子們做飯、洗衣、煮牛奶、教蒙語,與孩子們一起玩,哄孩子們入睡,美麗的都貴瑪馬不停蹄,卻苦中有樂。

一天夜裡,電閃雷鳴暴雨傾盆,年齡最小的孤兒呼和突然流著鼻涕鑽進都貴瑪的被窩:“媽媽……,我怕……”

自小也是孤兒的都貴瑪張開雙手將小呼和摟進懷中:“呼和乖……,有媽媽在,咱不怕打雷雷,啊……”

小呼和依偎在都貴瑪的懷中恬然入夢,聆聽著滿屋子二十八個孩子的夢囈,都貴瑪臉上露出母性的微笑:“我是媽媽……,我是媽媽……”

哈音哈爾瓦公社衛生院,33歲的護理員張鳳仙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單位附近的一所學校,很快被臨時安置在學校裡的六名孤兒吸引……

學校老師告訴張鳳仙:“最大的兩個叫黃志剛、毛世勇……,六個孩子自己結為兄妹,抱團抗拒分散收養,我們稍不留神,他們就會集體逃跑……;可現在是三年國家困難時期,哪家牧民也無法一下收養六個孩子……”

從此,張鳳仙每天上下班都會來看望六個孩子,有時給他們洗衣、梳頭、洗臉,有時會帶來糖果、瓜子、葡萄乾,孩子們很快喜歡上這位眉清目秀、說話細聲細氣紅的紅臉蒙古族阿姨……

蒙古高原的冬天來得格外早,張鳳仙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在畜牧場工作的丈夫道爾吉為妻子披上衣服:“有心事?”

張鳳仙聽著窗外的寒風呼嘯:“放心不下那六個孩子……”

善良的道爾吉點點頭:“沒額吉的孩子,就像這高原上的沙蘆草……”

張鳳仙鼓起勇氣:“咱們結婚這麼長時間也沒有孩子……,要不咱把六個孩子收養了吧……”

道爾吉緊緊地抱住妻子抖動的肩頭:“你早就想好了吧?”

聽完張鳳仙與道爾吉的請求,工作人員大吃一驚:“這麼多孩子,您們一起收養?”

張鳳仙用力點點頭:“請政府放心……,我們一定會把六個孩子照顧好!”

六個孩子吃不慣草原上的果條與炒麵,張鳳仙將家中的白麵換成大米;六個孩子喜歡吃餃子,張鳳仙又一遍又一遍向人家學會包餃子……

一年春節的前夕,物資極為緊張,政府部門為每名孤兒特批5斤大米……

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張鳳仙一人趕著牛車到一百多里外的化德縣領米點……

返回途中,夜空中的雪越下越大,寒冷、勞累、飢餓一起襲來,再也支撐不住的張鳳仙終於癱坐在雪窩中昏沉睡去,手裡卻仍緊緊攥著趕牛的韁繩……

草原上此起彼伏的狼嗥聲將張鳳仙驚醒,拍拍滿身的積雪,張鳳仙掙扎著繼續出發……

來回整整三天三夜,回到家的張鳳仙“撲通”一下栽倒在地!

敖根與朝克圖相依為命,每天接羔羊、配草、拌料,敖根的忙碌換來幼年朝克圖豐盛的飯菜與溫暖的衣裳。

風狂雪大的冬天,敖根額吉總是將朝克圖捂得暖暖實實;敖根外出,朝克圖便張望守候;敖根歸來,朝克圖則遠遠地跑來迎接……

最為艱難的1969年冬季,敖根白天在牧場背石頭修水渠,晚上又被批鬥,可一回到家中,敖根便將朝克圖凍僵的小手小腳暖進自己的懷中……

一個寒冷的冬夜,再也無法忍受屈辱的敖根衝出蒙古包準備割腕自殺,可跑出沒多遠便昏倒在地!

當敖根漸漸醒來,卻發現小朝克圖竟趴在雪地裡,正用石頭拼命將刀砸爛……

漆黑的冬夜,凜冽的寒風,母子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相互擦拭著淚水……

六十年前蘇滬浙皖三千孤兒北上草原:漢族孤兒與蒙古額吉民族情緣

為了照顧通嘎拉嘎,贊達拉乾脆辭掉工作,一邊教通嘎拉嘎蒙語,一邊堅持讓她學漢語。

以為額吉要將自己送走,小通嘎拉嘎抱著贊達拉的腿哀求:“我就要學蒙語……,我就要學蒙語……”

通嘎拉嘎喜歡花兒,贊達拉特意為她養上一大盆太陽花,小通嘎拉嘎高興地拍著小手:“額吉就像太陽花……”

都貴瑪照顧的二十八個孩子,一個個被養壯,又一個個被領養,善良的都貴瑪一次又一次忍受生離死別……

勤勞的車布勒從不捨得丹達嘎乾重活,長大後便送他參軍,卻將自己的親生兒女留在牧區放牧……

退役歸來的丹達嘎被評為錫林郭勒盟帶領牧民奔小康先進個人,帶領牧民們走上致富路,五年時間還清二十萬元集體債務,又將一位生活困難的五保老人接到家中撫養十多年。

長大的通嘎拉嘎跟贊達拉額吉學會縫製民族服裝手藝,辦起了服裝店,又免費培訓牧民們製作民族服裝的手藝。

張鳳仙與道爾吉撫養的六個孩子也茁壯成長,在鑲黃旗物資局工作的黃志剛榮獲二等功,在部隊上的毛世勇三次獲得嘉獎,巴特爾考上南京氣象學院,黨玉寶應徵入伍,其木格當上郵電局話務員,高娃則考進了南開大學……

都貴瑪當年照顧的二十八個孩子也都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立業,現在的都貴瑪已經擁有一個上百人的民族大家庭…

2017年7月26日,內蒙古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黃昏下的草原,憂傷的馬頭琴聲,黃志剛兄妹六人手捧藍色哈達,彎腰敬上一杯酒,長跪在一座墓碑前,墓碑上“慈父道爾吉,慈母張鳳仙”的蒼勁鐫刻彷彿在向世人訴說著草原額吉們與漢族孤兒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民族情緣……

六十年前蘇滬浙皖三千孤兒北上草原:漢族孤兒與蒙古額吉民族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