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打新?這裡有投資可轉債的方法

2020年開年,“黑天鵝”事件頻發。

受地緣政治衝突、疫情擴散、油價暴跌等因素的影響,2月以來全球股市“綠油油”,3月美股4次熔斷,A股也無法獨善其身。

在這個時間點,尋找風險資產的替代品,是很多投資者思考的問題。最近,也有很多朋友私下問Sir財經,哪類資產的配置價值更大。

在筆者看來,震盪的市場環境下,去年火爆的可轉債配置價值依然突出。

可轉債是一種債券,具有確定的債券期限和定期息率,投資者可以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雖然利息不高,但可保底);同時,可轉債為持有者提供了轉換成普通股票的選擇權,具有獲取股票上漲收益的可能性。

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進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備”,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是在震盪市場中風險資產較好的替代品。


只會打新?這裡有投資可轉債的方法

一季度可轉債延續了去年良好的勢頭,成了萬綠叢中一點紅,上證綜指下跌9.83%,而同期中證轉債及可交債指數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逆勢上漲了0.09%。

今年的可轉債,依然值得我們期待。

“進可攻,退可守”

去年可轉債成為“網紅”,但提起這個品種,很多投資者依然一頭霧水。

可轉債又叫可轉換公司債券,是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按照合約規定的轉股價格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簡單來說,可以將可轉債看做債券和股票期權的組合產品。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當股價跌破轉股價格時,持有債券(選擇不轉換)比較靠譜;當股價遠超轉股價格了,選擇轉換為股票更能獲利。

它有什麼特點?

與普通公司債券相比,可轉債多了轉換成股票的權利;

與直接投資股票相比,可轉債又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當股價上漲時你能享受可轉債價格跟隨上漲帶來的收益;而當股價下跌時,因為可轉債有純債價值的保護,下跌幅度不會太深,“退可守”。

比如,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股市表現活躍,可轉債市場更具有進攻性,表現更佳;2018年,股市單邊下跌,可轉債在擴容壓力下顯示出了抗跌性。

去年可轉債大出風頭。2019年中證轉債及可交債指數回報為20.78%,緊隨上證指數。

進入2020年,可轉債綜合表現跑贏主要指數。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近期風險資產下行顯著,可轉債市場也受到影響,不過下行幅度相對較小。截至3月31日,上證綜指下跌9.83%,同期中證轉債及可交債指數則上漲0.09%。

很多投資者會有這樣的疑惑,可轉債還具備投資價值嗎?

“從絕對價格角度看,當前水平處於中等位置。受到全球疫情擴散影響,風險資產出現顯著回調,可轉債價格也回落不小,但仍處於19年以來的上升趨勢中。”博時可轉債ETF基金經理鄧欣雨表示。

2003年以來,歷史上共有6個時期轉債平均價格站上120元,分別是2004年2 月-5月、2006年12月-2008年4月、2009年3月-2010年5月、2010年9月-2011年1月、2014 年11月-2016 年4月、2019年4月。

只會打新?這裡有投資可轉債的方法

從這6次的表現來看,當轉債步入高價區間,絕對價格的走勢與平價的走勢基本重合。換言之,轉債後續的表現將主要取決於股市,估值的影響退為次要。

3月20日,滬深交易所先後發佈公告表示可轉債異樣表現將受到重點監控。市場分析認為,監管的重拳出擊,並非為了打擊可轉債,而是為了警告炒作,可轉債固有優勢仍存。

短期來看,全球資本市場風險仍存,可轉債有債底保護,“進可攻、退可守”,在波動市場中相對抗跌,是風險資產的較好替代品,具備較大投資機會。

打新中籤率低 投資者挑選個券難度大

事實上,可轉債並不是新鮮事物。前兩年股市低迷,可轉債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情況頻頻出現,投資者打新動力不足。隨著去年股市回暖,可轉債上市首日的表現走強,破發的情況罕見,並且無需股票市值,空倉就能參與,所以打新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中籤率越來越低。

可轉債打新並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據中信建投證券首席投顧李建芸測算,在2019年上市交易的106只可轉債中,有13只上市首日破發,如果上市首日開盤直接賣出會造成輕微虧損。雖然打新可轉債會有可能虧損,但仍然是性價比較高的一個選擇。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由於可轉債兼有債券、股票和期權的特性,條款多、結構較為複雜,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而且市場上個券數量龐大,對應的股票行業分佈廣泛,不能真正完全覆蓋和深入瞭解企業情況,往往無從下手。最近個券波動幅度大,自己挑選優質的標的難度不小,不可盲目參與,一不小心往往會被“割韭菜”,不少人自嘲“又學到了一門虧錢的手藝”。

“道路千萬條,條條通羅馬。”索性的是,投資可轉債的途徑,不止一種。

對可轉債不熟悉的普通投資者,通過購買可轉債基金的方式長期參與可轉債市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2004年出現第一隻可轉債基金以來,市場上擁有104只可轉債基金(A\\B\\C類分開計算),但以主動管理型產品為主。主動管理型可轉債基金,核心是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挑選基金經理的難度不亞於挑選個券。

另外,市場上還有7只是被動型可轉債基金。被動型可轉債主題基金又分為“普通可轉債指數基金”以及“可轉債類ETF”,二者都被動跟蹤市場上的轉債指數,沒有主動擇券判斷等導致的問題,追求跟轉債指數接近的收益。其中,ETF還可以在場內交易,交易靈活、透明度高、流動性好,是投資者一籃子配置轉債類資產的優質投資工具。

借道ETF分享可轉債紅利

近日,持續火熱的可轉債市場迎來了國內首隻“轉債類ETF”。4月7日,國內創新設立的跨市場可轉債主題ETF基金-博時可轉債ETF(場內簡稱:轉債ETF 場內交易代碼:511380,申贖代碼:511381)正式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並開通日常申購。

投資者將可像買賣股票一樣,在交易軟件上搜索“511380”或“轉債ETF”即可便捷買賣博時可轉債ETF,不僅沒有申贖費用和印花稅,同時還可以將買賣和申贖兩種機制聯動來進行套利交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博時可轉債ETF上市後在場內買賣將支持T+0交易,即當日買入份額當日即可賣出,效率更高。

博時可轉債ETF採用抽樣複製法跟蹤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指數。指數成份券超過240只,反映滬深交易所可轉債和可交換債券的整體表現,是更大程度和更好投資國內可轉債市場的優質標的。

只會打新?這裡有投資可轉債的方法

從過往業績來看,指數自有數據(20030103)以來年化收益8.40%,高於同期中證轉債指數、中證全債指數8.02%和4.39%的年化收益水平,也高於同期上證綜指5.07%和滬深300指數8.38%的年化收益水平。(數據來源:Wind,20200304)

在產品運作方面,相較於市場上的主動管理型可轉債基金,博時可轉債主題ETF被動跟蹤指數,無主動管理風險,且不投資股票,更加純粹地參與可轉債及可交換債投資。此外,博時可轉債ETF費率較低,管理費為0.15%、託管費為0.05%。

博時可轉債ETF基金經理鄧欣雨表示:從一年維度看,看好可轉債這類資產的表現。雖然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有步入短暫衰退的風險,不過國內受衝擊最嚴重的時期已過,只是貿易這塊可能會存在進一步低於預期的情況,整體上看國內經濟未來處於逐步恢復中,且相比海外發達國家,中國在貨幣財政政策方面可操作的空間仍然比較大,也更具靈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