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致使“出洋相”,晚清一大臣曾将英国人送的宠物吃掉

中西文化差异致使“出洋相”,晚清一大臣曾将英国人送的宠物吃掉

出洋相就丢脸的意思。是近代词汇,一般指的是在众人面前丢脸了。“出洋相”一次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中西文化差异致使“出洋相”,晚清一大臣曾将英国人送的宠物吃掉

最初西方国际从海上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将他们统称洋人,因为他们是从远洋过来的。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人频繁来访,更到来一些工业出气的产物,如钟表,相机,金属铁制品等。中国人看着惊奇,把这些当作玩物,感觉也没什么大用。由于西方人长相与东方差距较大,一股滑稽。装模作样。不懂礼仪的样子,闹了不少笑话,联系上所带来的可笑产品,便逐渐从一些可笑滑稽的事情或人的身上创造出了新词“出洋相”。

中西文化差异致使“出洋相”,晚清一大臣曾将英国人送的宠物吃掉

话说晚清名臣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于1896年怀着“联络西洋、牵制东洋”的目的带着四十五名随员自上海乘法轮赴欧,在3月28日到10月3日期间,对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英属加拿大进行了为期190天的访问,成为了清代大臣首位进行环球访问的人。这趟欧美执行,令李鸿章大开眼界,体会到了西方文明,不过也出了不少“洋相”。

中西文化差异致使“出洋相”,晚清一大臣曾将英国人送的宠物吃掉

一次到英国考察,他去拜访一个英国大臣老喷狗,他的继任便赠送给他一直宠物犬。据说这只猴在赛狗会上得过“狗王”称号,非常珍贵。几天后,主人家接到了,李鸿章的感谢信。信中说:“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梁启超《李鸿章传》)。其中大意是“我老了牙齿脱落,常常不能进食。惟不能辜负了盛情,所以让我的随员煮熟吃了,我也尝了一些,堪称奇珍。”在欧洲成了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