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創業經歷也不是看上去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張一鳴。

帶著創業的夢想,2005 年大學一畢業,張一鳴便在師兄的聯結下組成了3人團隊。雖然產品很快開發出來了,試用效果也比較理想,可當時協同辦公在中國根本還沒有發展起來,除了一些政府投資項目外,幾乎沒有企業在用,產品遭受了市場的冷遇。幾個工程師拉起架子的初次創業因為生不逢時而失利了。

這次創業經歷給張一鳴帶來了深刻警醒,互聯網創業必須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團隊必須成熟,否則會如散沙一般一事無成。隨後,張一鳴解散了公司,重新找了份工作,開始積累相關經驗。

1、酷訊網

有些人的創業經歷也不是看上去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張一鳴。


2006 年,張一鳴加入了酷訊網——一個能為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房產、旅遊以及招聘信息的垂直搜索引擎,成為了酷訊的第一位工程師。入職第一天,負責人便把所有賬號都交給了張一鳴,讓他負責火車票搜索和房產搜索的軟件管理工作。這之後,張一鳴便開始審批公司所有相關程序人員提交的代碼,同時處理大部分同事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張一鳴經常改軟件 bug 改到凌晨 2、3 點,很多時候同事們上班時發現昨天的問題已經被解決了。慢慢的張一鳴在公司中的名氣越來越大,大家都非常佩服他紮實的技術實力和認真的工作態度。

除了工作努力,張一鳴還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一次在編程時,張一鳴看見新來的程序員小李也不幹活,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電腦,手裡還一直在不停地點擊著鼠標。

"小李,你幹啥呢?"張一鳴有些生氣小李上班時間不專心。

"張哥,對不起。我本想訂一張回家的火車票,可發現票都賣完了,就尋思著試試網上有沒有二手票轉賣,可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票,所以我不得不不斷的主動輸入信息去搜,隨時去看當時有沒有二手票的最新售賣信息。"看著小李為了一張回家的票操碎了心,張一鳴心想要是網站能把用戶的購票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儲下來,讓網站機器定時自動去幫用戶搜索,一有結果馬上通過短信通知,那他們就不用為了買票而在電腦前一直待著耗費時間了。很快,張一鳴就琢磨出了一個小程序幫助小李成功的購買到了車票。

這次偶然的經歷使張一鳴認識到:只要設計合理,機器就能很好的為用戶推薦有效的信息,幫助用戶節省精力,提高用戶體驗。張一鳴將這種"用戶導向" 思維應用到酷訊的程序設計上,很快使其垂直搜索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入職僅一年,張一鳴便擔任了酷訊的技術委員會主席。

但此時,表面迅速發展的酷訊也開始在管理和戰略方面顯露出諸多問題。一方面公司業務方向不明確,內部管理層在到底是做垂直搜索還是通用搜索的問題上爭執不下,錯失了轉型的機會;另一方面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導致應聘人員的數量和質量跟不上。出於種種原因,2008 年張一鳴離開酷訊。

2、 邂逅飯否

有些人的創業經歷也不是看上去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張一鳴。

張一鳴在酷訊時主要負責搜索、消息分發、熱詞挖掘、防作弊等後臺系統方向,這使他完全掌握了信息分發的相關技術並形成獨到的見解,同時也充分的發掘了他在產品上的創造潛力。2008 年,張一鳴在朋友的邀請下加盟飯否。

可惜在 2009 年,飯否因技術上無法支持監控並清理網絡有害信息,最終被迫關閉。張一鳴反思這次半路夭折的創業經歷,深刻認識到要做依託互聯網的技術創業,必須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還能在涉及的互聯網領域淨化網絡空間,才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大環境下實現主流聲音的表述和社會責任的表達。

3、 獨創九九房

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張一鳴清晰的知道,前人成功創業的機率小之又小,自己才剛剛起步,更不能輕易沮喪。此時正逢海納亞洲找上門來,希望出資由張一鳴創立一家房產信息網站。為了更好的完成這個任務,在在多日思索未果的情況下,張一鳴決定去好友梁汝波家裡聊聊。

"我不清楚我該往哪個方向走。"面對好友,張一鳴緊蹙著眉頭,開門見山。"我正想去找你。你看看這個!" 梁汝波揚著手中那份《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簡版》,興奮的說。

張一鳴被梁汝波給他翻開的那一頁所吸引:

未來預測

金融危機

有些人的創業經歷也不是看上去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張一鳴。

2006-2010 年中國智能手機發展探究

"智能手機的需求量增長竟然如此之快!"張一鳴感嘆道。

"你應該會想做信息分發吧?我想未來信息分發在手機上的需求比例更大。"梁汝波一針見血。

"我想我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了!"張一鳴豁然開朗,激動的拍了拍好友的肩頭,兩人相視一笑。

2010 年,張一鳴開始了第一次獨立創業——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 並大力涉足移動開發。6 個月間推出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 5 款移動應用,在當時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實現了 150 萬用戶,成為房產類應用的第一名。

然而大大超出投資人預期的張一鳴並未因此而感到滿足。他一方面苦惱於投資方無法找到合適的合夥人,致使自己每天連報賬這樣的事情都要親自去處理。

"2011 年網民規模將超過 5 億人,而這裡面關注房產行業的少之又少。自己這麼好的技術用在房產行業上太侷限了,我應該去做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這樣才能造福更多的人啊!"大學還未畢業就已嗅到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張一鳴,通過這幾年的工作和創業經歷更是堅定了這一方向的發展。2011 年底張一鳴辭去了九九房 CEO 的職位,回想多次失敗的經驗,"做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 的夢想似乎即將實現。

4、 字節跳動

有些人的創業經歷也不是看上去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張一鳴。

2012 年伊始,張一鳴成立了新的公司,踏上"做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征程。他賦予了這個公司很有趣的名字——字節跳動。顧名思義,公司業務將和張一鳴擅長的數據有關。

張一鳴在盈都大廈 10 層上租了一間燈光昏暗的小會議室。在這裡他不斷在一個小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寫著"用戶量、展示量、點擊率、CPM、CPC"這些外人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詞彙,然後繼續寫下一長串複雜而又深澀的計算公式,緊接著他又花了好幾個小時解釋自己寫的這一套複雜的推導公式。這樣做是為了讓其心儀的夥伴們能夠明白,公司的廣告盈利和往後每一步的創業步驟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通過一套精密的算法推導而成。

或許是他的理工科思維太具有震撼力,又或許是他為人做事認真踏實,最終,好友梁汝成、前百度網頁搜索部總監楊震原等十來人都成為了他的首輪戰友。

團隊準備就緒,公司開始嘗試開發一些當前大眾趨勢的應用投入市場,但獲得的反饋卻很一般。張一鳴等"高管"陷入了僵局,到底哪款具體應用能夠給公司帶來全新的轉折點呢?

5、 今日頭條

有些人的創業經歷也不是看上去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張一鳴。

一天,張一鳴打印了一些文件後,將十來號人召集在茶水間裡面開啟了臨時會議。由於處於創業的初期,沒有更多的錢來租辦公室,所以這個平時的茶水間就成為了團隊每次開會的臨時會議室。策劃好初步行動的他想迫不及待的告知大家。

"大家可以看出來,騰訊、搜狐、網易這一類的新聞資訊客戶端本來就有強大的互聯網背景做支撐,可以依託自己的門戶資源,提供大而全的內容,但其特色差異化並不明顯,而且容易被模仿。"

"如果我們和他們一樣做個普普通通的資訊移動客戶端,我想必然在紅海競爭中九死一生,說不定這一線生機都沒有。若我們要有所突破,必然只能開拓一片藍海,人煙稀少,我們來"佔海為王",打造別人追趕不上、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為用戶提供差異化價值。"說到這裡,張一鳴小而銳利的眼睛放出一股自信的光芒。

"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基於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的信息資訊入口,我們不生產內容,我們只是內容的搬運工。但是,我們不是一般的內容搬運工。至於產品具體形式和內容,各位負責人這段時間需要和我通宵達旦一下了!"。

接下來的日子,張一鳴和幾位公司高管一邊不休不息的全盤策劃產品和各項戰略細節,一邊動員全公司員工廢寢忘食地戰鬥,對產品不斷地測試、改進、再測試。

在 APP 正式上線的前一週,張一鳴把全公司的人都召集了起來,他要進行一場內部的 APP 新品發佈會,讓辛苦了這麼久的夥伴們一起見證這個重要的日子。會議開始前,張一鳴下意識地取下眼鏡擦拭了下鏡片,以緩解自己既緊張又興奮的情。

張一鳴打開 PPT,紅色醒目的產品 LOGO 映照在全體員工的臉上,喜氣洋洋。至此,今日頭條正式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