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讓字節跳動的創業哲學

張一鳴,1983年生人,與美團創始人王興、雪球創始人方三文同鄉,並稱“互聯網龍巖三傑”。

ByteDance這個英文名足以證明張一鳴立足全球的野心。

2012年3月,張一鳴創建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A輪融資500萬美元。

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張一鳴先做了兩個實驗性產品——搞笑囧圖和內涵段子。

他對於今日頭條的定位是:突出信息傳遞的個性化,通過用戶行為分析、推薦引擎技術支持來實現精準而個性化的新聞資訊推薦,以滿足網絡用戶的新聞閱讀及分享需求。

2012年,今日頭條的第一個版本,在短短90天裡就積累了1000萬用戶。

2018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創建了一家無人酒店,叫“未來酒店”。

張一鳴曾說:“ego(自我)的反義詞是格局,務實和浪費本質上就是做到ego小,並且格局大,這樣也才能有同理心、有想象力。”

張一鳴讀那些傳記的時候,最大的收穫是“那些偉大的人,在沒有成為偉大的人之前,也是過著看起來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最後從點連到線,成就了他們。”

張一鳴還做了一件事情:耐心尋找合適的創業夥伴。他們接了不少外包項目,並招來很多對編程感興趣的同學、朋友和他一起做。後來,這些志趣相投的人陸續加入了他創辦的公司,成為他信任的創業夥伴和倚重的技術骨幹。

張一鳴回憶起那一段的自己,說:“耐心非常重要,不僅是等待的耐心,還要有耐心做深入思考,還要有耐心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

張一鳴說:“我們做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幫用戶獲取信息”,之前也有很多人在嘗試,我們只是比別人更認真。首先是認真思考,其次是認真改進我們的工程技術、算法模型等環節。如果大家覺得我們做得還可以,就歸功於我們更認真吧!”

頭兩年別人理解我們是新聞客戶端,理解我們是一個單一應用,比較忽視我們,我們也有意保持低調(當時偷著樂)。

我創立今日頭條,不是想成為騰訊的員工。

因為巨頭之間是相互防範和進入對方的領域,如果你戰隊的話,可能競爭會更激勵,這是很有可能的。我覺得主要是這一點。我們倒沒有特別說絕對不能戰隊,或者不可以戰隊。我覺得如果有機會相對獨立自多大,可能更有意義。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張一鳴有著機器人一樣的計算力。最讓他驚奇的是,張一鳴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目的感極強。的確,張一鳴不會因為別人說這是一個好主意就機械地投入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他也不需要別人來告訴自己為什麼,而是自動自發地去尋找目標。

張一鳴眼裡優秀人才的特質:搶著幹活,而非斤斤計較於自己的付出。他不光是願意與這樣的人共事,包括他自己,也屬於這樣的人。

張一鳴的方法:當自己無法選擇和判斷的時候,就要遠離一步,遠到用更重要的原則和更長時間的尺度來衡量就清楚了。

戴高樂說: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達到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

什麼是務實?張一鳴解釋道,做容易的事不是務實,短期投機不是務實,做好手頭的事才是務實。他說:大力出奇跡是務實,刨根問題是務實,抓住本質是務實,尊重用戶是務實,認識世界的多樣性是務實,而三心二意、騎驢找馬的人很難理解什麼是務實精神。

連嶽說,我更願意相信從小事得出的觀察結果——你有沒有耐心讀完一本書,能不能控制自己的體重,敢不敢堅持跑步。小事做得好,此人不會太差勁。

張一鳴自己說,在創業初期,他自己就像銷售一樣推銷著公司的願景和機會。他希望自己給候選人留下坦誠、可信賴的印象。他說,我願意花時間,也有耐心,不洗腦,不忽悠。

為了贏得人才的青睞,張一鳴經常去候選人的公司或者家裡的樓下等候,就算在北京的霧霾裡等,也不在乎。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創業初期,他徒步把北京的東四環和北五環這些程序員聚集的地方走遍了。他在咖啡廳、茶館和真功夫見過許多候選人,說服他們加入自己的公司,儘管他並沒有喝咖啡、茶的習慣。

沒有請不起的人才,只有付不起的誠意。尤其是創業的艱難期,你憑什麼能招到優秀的人才,並讓他們心甘情願為你 效勞?僅僅有誠意也許並不夠,但沒有誠意,一切免談。

張一鳴通過實踐發現,手下員工越是靠近核心戰略計劃,就越能產生責任感;若能讓更多人參與到決策中去,就更能保障公司的穩步發展。閱讀完整文章請點擊鏈接…… http://t.cn/A6AwzWF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