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安全事件頻發,資產安全何在?附最全維權指南


交易所安全事件頻發,資產安全何在?附最全維權指南

從早期的Mt.Gox到最近的FCoin,以及其間花式交易所丟幣事件等,資產安全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家。每當安全事件發生,無數投資者都被迫成為血淚史的主角。不禁讓人感慨,想要資產安全怎麼就這麼難?交易所該如何做才能消除信任危機?投資者又該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


2月27日,“無深度不聊天”的獵雲財經《Hi,大佬!》第4期活動中,獵雲財經內容主管汪雪婧邀請了四位來自安全、借貸、交易、法務領域的非常有影響力的大佬,圍繞“如何保護資產安全”的主題,一起探討了行業的當下與未來。


他們分別是RenrenBit創始人趙東、BitUniverse幣優合夥人金粉、慢霧科技創始人餘弦以及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盧鼎亮


汪雪婧:

請嘉賓做下簡單的自我介紹。


趙東:大家好,我是趙東。之前做過OTC、做過基金。這兩年主要的精力在我們自己的項目RenrenBit上面。它目前以借貸服務為主,資產百分百透明以及財務透明。目前管理的總資產規模是3億美元,借貸規模是1.5億美元,累計借貸金額達到了近5億美元規模。


金粉:我是金粉,是BitUniverse幣優合夥人之一。做幣優主要是發現散戶在做交易的時候有很多的信息不對稱。我們推幣優產品,可以幫用戶更好地獲取資訊、行情,以及方便用戶去交易盯盤。


餘弦:大家好,我是慢霧科技創始人餘弦。慢霧科技是一家專注區塊鏈生態的安全公司,現在已經成立兩年多了。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內,我們服務了許多全球頂級的項目,其中包括交易所、錢包、公鏈、智能合約等等,我們主要提供的是安全審計、防禦部署以及相關威脅情報,如反洗錢等安全工作。


盧鼎亮:大家好,我是京師律師事務所盧鼎亮律師。現在在疫情的環境下能夠通過語音直播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也是一種特別的關心,希望疫情期間大家注意安全。在數字資產交易所投資的時候,也能確保資金安全。我們代表投資人、項目方、數字資產交易所都提供過相關的法律服務。這一次的分享,我主要就投資人如何在數字資產交易中進行權利維護,做出一點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01


“一個交易所幾乎99%會挪用用戶資產”


汪雪婧:交易所一直被認為處於幣圈食物鏈的頂端,您覺得目前交易所發展現狀如何?在您看來,交易所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可否舉例說明?


趙東:交易所處於食物鏈頂端是客觀事實,可以看到整個市場裡面,從比特幣誕生到今年約11年時間裡,交易所一直是這個行業裡面最賺錢的,大型交易所每年利潤能高達數億美元。


交易所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資金不透明,挪用用戶資產交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資金不透明以及挪用用戶資產問題,本質上與行業發展不成熟有很大關係。如果大家回顧一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話,華爾街的早期,包括中國證券市場的早期,都存在大量的不合規,比如市場操控、挪用用戶資金的行為。


90年代中國市場還沒有嚴格的監管及第三方託管的時候,當時大家炒股的時候都是把錢直接轉到券商的銀行賬戶,這個資金是沒有第三方託管的,也就意味著券商可以在未經用戶授權同意的情況下直接挪用客戶的資金。

在沒有足夠監管的時候,或者是沒有透明的時候,挪用現象幾乎是一定發生的。


90年代發生了大量的券商挪用用戶資產炒股的行為,最終是絕大部分走向破產倒閉。正是出現了大量類似事件,才促進了監管的加強,出現了比較合規、成熟的第三方銀行託管。有了這個成熟的監管之後,券商就不再可以隨意挪用客戶的資產了。


最近發生的FCoin事件並不是個案,早在2014年Mt.Gox事件發生時,我就分析過倒閉的真正原因。我個人的結論與大家是不一樣的,我認為黑客盜幣的確是一個導火索。當時的交易所Mt.Gox告訴大家是因為一個Bug,這個Bug就是交易延展性,因為這個交易延展性黑客可以對交易所發起攻擊,事實上黑客盜幣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交易所安全事件頻發,資產安全何在?附最全維權指南

當時,黑客把Mt.Gox的整個數據庫攻破了,它的數據庫被公佈在網站上,我就下載下來,對其好多交易行為進行了分析。


我分析的結論就是黑客盜幣可能也就最多偷了20萬、30萬個比特幣,但是它最終的虧空高達100多萬個比特幣。這100多萬中至少能有70萬、80萬個比特幣,不是黑客偷的,而是Mt.Gox自己挪用。這個挪用行為從2011年就開始了,它是持續進行的。


當FCoin這個事情爆出來的時候,我並不感到吃驚。無監管、不透明,一個交易所幾乎99%會挪用用戶的資產。我敢負責任地說,直到今天,挪用用戶資產的行為仍然是普遍發生的事情。FCoin這個事情之後,仍然會有大量的交易所發生這樣的事情。我也請大家警惕,就是大家想一想,風險可能會發生在什麼地方。


我認可的成熟做法是交易所、券商以及資產的存儲是完全分離的,各司其職,互相監督,這樣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難作惡。


交易所不可以直接動用客戶的資產,直接跟客戶接觸的券商也不應該有權利動用客戶的資產。未來的交易、資產託管、清算、結算都應該分離,變成一個更加有規則的世界,這才是行業良性發展的一個方向。當然,在那些成熟之前,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做自監管、自透明。


你存到交易所的資產屬於交易所的負債,比如,你存交易所一個比特幣,交易所欠你一個比特幣,這個欠你的一個比特幣是交易所的負債。除了資產透明以外,還應該確認一點,就是確認交易所的資產應該是大於負債的,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償債能力,所以第二方面是需要交易所整個資產負債表的透明。


金粉:交易所雖然處於食物鏈頂端,但交易所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了。去年,交易所主要是在競爭新資產的上線。我預計今年,核心的競爭應該是交易衍生品,包括期貨、期權方面。


也正因為交易所的激烈競爭,我們發現交易所會在各個方面都把自己的數據做得足夠好,當時我們想看一下到底哪些交易所是好的交易所?


最初就是看大家的交易量,我們相信這種交易量大的交易所,它可能就是一個好的交易所。結果我們就會看到交易所在交易量上面的刷量是非常嚴重的。這也就導致了交易所通過交易量去看的話,是一個不可信的數據。


我們團隊就討論“如何去評價一個好的交易所”。


所以我們就想去挖掘各個交易所的資產到底是什麼情況?2019年12月,我們就聯合派盾、Chain.info,包括跟趙東(東叔)一起,做一個“交易所透明數字資產榜單”。


我們發現前面的交易所排名還都是相對可靠的。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截圖,我們認為通過這樣一個排名才能體現交易所真正的實力。在此期間,我們的確在數據上發現了一些很小的交易所沒有什麼資金在裡面。


交易所安全事件頻發,資產安全何在?附最全維權指南

之前交易所是公佈自己錢包地址上的資產的。我們只能看到交易所在挪用資產,但沒辦法確認它是否資不抵債。


我們認為,通過這種資產透明榜單,的確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交易所進行這方面的自律。至於交易所的其他一些問題,像安全問題,包括自身設計的衍生品、混合保證金交易機制,都會產生很大的風險,甚至包括合規的風險,還請律師來解答。


餘弦:現在的交易所在全球百花齊放,有一小部分正努力往監管合規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好事。因為在傳統的金融方向,監管合規或者安全合規的一些方式實際上是比較成熟的。也就是說,早期整個幣圈野蠻發展的階段會逐步過渡到監管合規的一個階段。


這就會遇到很多來自於延伸至傳統監管合規上需要面對的挑戰。比如說,與銀行交易業務有關的一個安全標準,叫做PCI DSS。它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安全合規的流程,必須按照這樣的一個規範去走,才能得到全球的相關監管,以及相關這個行業內的客戶們的認可。


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幣圈的這些交易所都會這樣做,它是一個過程。我們覺得未來的話,還是會有很多野蠻發展的交易所,包括有很多是處於灰色邊界的,這些都是持續存在的。


其實,交易所安全的問題涉及到的層面特別多。從這個核心的錢包,就是我們覺得是交易所最基礎的部分,包括冷錢包、溫錢包、熱錢包。那這一塊再往上走,就是到了業務這個層面。再往上走的話,是到用戶這個層面,那每一層它可以有很多的模塊,其實每一個模塊之間互相的數據流通,都有可能會出現相關的安全問題。


資金安全以及相關業務安全的運營情況,我們暫時沒有在這些主流的交易所看到它們持續披露給社區。這一塊的話,整個行業做的還是不夠的。


像東叔的RenrenBit,我們有看到他們在非常艱難地引領這個資產透明,也能看到其他家開始陸續跟上。但不只是資產透明,還包括相關的一些業務安全運營情況,就是整個平臺的安全運營情況。它需要持續地披露給社區,讓社區的這些用戶能夠比較好地去了解它的安全動態。


但這裡面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做這種持續披露,它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比如說,如果披露多了,社區可以掌握更多,可以作為一種觀察者存在。但是同時,很多作惡者,比如說一些地下黑客,他們也掌握了很多情報。有可能會因為這些過度的披露,導致作惡者更好地去設計他們如何去入侵一家交易所。在我們看來,它是需要一個權衡的東西。


但無論怎麼樣,也有很多的挑戰。無論你是交給社區的用戶去監管,讓他們做一個觀察者,還是未來有一些非常可信的中間角色來作為一個監管方,他們來證明資金是安全的,或者相關的業務運營情況很安全。無論怎麼樣,這些事情在未來肯定是要做的。但如果沒有做的話,我們會覺得安全持續投入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會導致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我們這個話題說的是交易所一直被認為是幣圈食物鏈的頂端,有可能會因為很多安全的持續性措施沒有得到有力的實施,從而使這些地下黑客成為真正的食物鏈頂端。


02


“交易所資產透明化連10分都不到”


汪雪婧:從早期的Mt.Gox到最近的FCoin事件,交易所安全事件頻發,在您看來,交易所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是什麼?每當安全事件發生後,很多人都在猜測是“監守自盜 or 真的被盜”,據您瞭解,交易所資產透明化情況如何?如果滿分為100分的話,您會給打多少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交易所資產透明化?


趙東:如果要給整個交易所資產透明化進行打分,滿分100分的話,我覺得連10分都不到。交易所如果真的下了決心想做透明的話,就應該把資產負債表補齊,再開始做透明,從技術上來講,做透明是非常簡單的。


早在12年、13年的時候,就有先行者,比如雲幣網(原貔貅交易所),公佈了交易所的資產以及負債的狀況。


但遺憾的是,真正去做透明的交易所實際上是非常非常少的。現在我們看到一些交易所公佈了自己的比特幣地址,但這也只是公佈了自己的資產狀況,它的負債狀況仍然是不明確的。即便一個交易所的資產再多,它並不能證明自己是資產大於自己的負債。透明化仍然有非常非常長的路要走。


那麼,怎麼樣推動整個市場的透明化呢?我覺得只有一條路,就是當市場給予透明行為獎勵,而給予挪用資產行為懲罰的時候,這才叫一個良性規則的建立。良性規則應該獎勵誠信透明者,懲罰作惡不透明者。這個機制需要大家一起去推動。


金粉:其實關於透明這件事,我的看法是現在的透明情況還不如幾年前好。老幣圈的人應該知道在2015年的時候,火幣和OKEx,包括剛才東叔說的一些交易所,其實都做了資產透明的事情。


其核心的原因,我認為是當時市場的人都覺得交易所可能會跑路。所以,火幣也好,還是OKEx也好,都是為了安撫自己用戶,然後把自己的錢包做了審計。後來市場轉牛了以後,這些交易所會偷偷地又把這些審計的數據都藏起來了。


直到最近讓交易所公開自己的錢包、地址,大家都是非常的不願意。不過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就是當競爭加劇的時候,交易所會願意透明自己的資產。當競爭變小的時候,大家會自不自覺地去隱藏自己的資產。所以,我認為這件事情真正改良的話,就是要交易所之間充分的競爭。


它們同質化競爭只能通過透明資產,把資產透明出來,把自己的資產讓別人審計,才能獲取用戶,以後這件事情的話就有可能發生。


從現在來看,剛開始我們推出透明資產榜單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交易所,都是一種質疑、懷疑和觀望的態度。最近開始逐漸有一些交易所,開始想借用這樣透明資產榜單來提升自己的公信力了,比如說,像Hydax、Bybit就主動提交了地址,讓我們放在了榜單上。

還有一點可以幫助資產透明的方式,就是要積極引入第三方的監督。我們幣優只是提供了一種監督方式,一種嘗試。


餘弦:慢霧科技公開的被黑統計(hacked.slowmist.io)都是已披露且是項目方的場景,至今被黑金額有 90 多億美金(以被黑當時價格計算),其中交易所佔了50%,這個比例是很可怕的,一半的被黑都來自交易所。而未被披露的更多,根據我們內部數據統計,已披露被黑事件佔未披露的大概是 1/3。


造成這些被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1. 跟隨加密貨幣大生態的發展,地下黑客職業軍團相繼出現。

2. 加密貨幣相關項目方或個人的安全意識及安全體系化建設經驗還相對滯後,這給了地下黑客足夠多的入侵機會。

3. 由於金錢魔力,內鬼作案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總結起來,內部人員人性之惡及安全意識、安全經驗缺失,是需要非常關注的點,不要把所有東西壓在人性上面。另外,攻防差距明顯,以現在大多數交易所的防禦能力不足以抵擋職業地下黑客的入侵。


03


“去中心化交易所安全問題首當其衝”


汪雪婧:雖然交易所數量眾多,但“巨頭效應”嚴重,一個大交易所的宕機甚至影響行情走勢,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心化交易所應該被摒棄?您如何看待中心化交易所與去中心化交易所?您覺得理想的投資策略應該是什麼?


趙東:我認為現在這個問題暫時無解。客觀來講,大型交易所從安全方面來說,一般它的投入要遠遠高於中小交易所。中小交易所在安全方面投入不足也是事實,這使得大量的中小交易所甚至成為黑客的提款機。


對於普通用戶來講,優先選擇大交易所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另外,大交易所的服務能力、流動性,特別是流動性,對於需要更大交易能力的大戶很重要。對他們而言,大型交易所的流動性要強於中小交易所,這使得中心化交易所是不可避免的。


大型中心化交易所是不可避免的。反過來,是不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就一定能成為未來呢?我認為去中心化本身並不是目的,我們要看中心化交易所解決了什麼問題。


首先,大量的交易是很難通過去中心化的交易形式完成的,特別是涉及法幣和數字貨幣的交易這塊,基本還是通過中心化形式,或者說是點對點的交易形式,即便是點對點的交易形式仍然需要一個交易平臺的形式。


另外一點,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有很多不足。典型的方式是通過鏈上智能合約的方式完成鏈上的交易,這種交易形式目前只適用於個別的一些情況。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鏈上交易以太坊或者是以太坊上的其他Token相對比較容易,但是這些交易品種的流動性是整個數字貨幣市場很小的一塊,主要的流動性發生在比特幣和法幣、USDT這些交易品種裡面,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對這些幾乎無能為力。


當前要加強中心化大交易所的安全能力以及它們的內控、透明性,保證它們不能挪用用戶的資產,保證資產大於負債,保證償付能力,這些是核心關鍵。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可能短期很難普遍流行起來。


去中化交易所目前安全性可能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凡是代碼就有Bug,如果沒有經歷過長久時間考驗的代碼,一旦發生重大的安全漏洞,後果非常嚴重。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安全問題是首當其衝的。


金粉: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本身是互補和競爭的關係,所以不存在誰最終取代誰的事情,而且這種互補與競爭的關係應該是長期存在的。


互補一方面體現在它們的特性上,它們的優缺點是明顯互補的。比如說中心化交易所,可能這種安全性比較差,可能會丟幣或者“跑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話可能會更安全,說是隻要知道密碼,你就丟不了資產,但是密碼遺失的時候,中心化交易所還能找回,去中心化的就找不回來。


幣優目前主要是做了大幣種BTC、ETH、USDT的梳理,中心化交易所肯定是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話,很明顯它的所有東西是透明的,但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速度又慢,服務還差,而中心化交易所服務好交易又快。中心化交易所主要還是服務於普通大眾,不需要匿名交易的場景。


從競爭角度來說,其實它們會相互促進。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公開透明,肯定會進一步刺激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透明現象。中心化交易所要比去中心化交易做得更好,它就不得不去做資產負債的公開、安全審計的公開以及財務審計的公開。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價格OK,它也會不斷去優化自己的缺點,包括交易速度的一些問題。它也會比照中心化交易所的服務去做一些全面的提升。


最後,從投資策略上來說,儘量分散投資,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一部分資金放到中心化交易所,一部分放在錢包,一部分可能放到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


餘弦:現在是生態進化時期,即在整個生態發展進化的過程,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比如說,中心化交易所因為資金量非常大而被黑,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大。當然,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有問題,包括跑路的、開不下去的,以及智能合約出問題,還有個人用戶私鑰保管上出現重大問題。


在我們看來,早期是野蠻發展時期,因為加密貨幣行業時間不等人,又是非常藍海的市場,很多交易所業務跑得快,而監管沒有跟上。


這留下許多技術與安全的坑,而這些坑遲早要堵上,如果沒堵的話,可能被地下黑客把資金給盜了,讓你被迫來堵。整個安全架構有可能早期已經定型了。


一個非常脆弱的安全架構未來再怎麼改可能還是會有很多的問題,即這個坑不一定能夠補得上。建議從早期,無論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安全正規的體系架構都需要很瞭解,然後持續的進化,並且要隨時做好被盜幣、黑天鵝這些攻擊事件發生的準備,也就是應急響應的速度要非常快。


在我們看來,並不是說去中心化交易所就是安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非常核心的功能模塊是智能合約,也僅僅智能合約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但實際上其他的都還是中心化,比如說它總是需要移動端的APP去登錄及其他操作。


最核心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智能合約,一個是用戶私鑰本身的問題。


比如說,智能合約是圖靈完備的。它一定會有Bug,一定會有來自未來的攻擊,現在我們發現的各種安全漏洞的類型大概有幾十種。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個數字肯定會增加。


在智能合約代碼層面上去看待安全問題還遠遠不夠,總會有很多黑天鵝出現。在系統內外對整個大生態去做攻擊。


另外,運行智能合約的虛擬機本身就不是非常安全嚴格的或者真正軍工級的虛擬機。


隨著整個生態的發展,即使軍工級的也有可能出現一些Bug。這些Bug的被利用導致來自未來的新型攻擊的出現。對於跑在鏈上的智能合約,我們如履薄冰。


用戶私鑰方面,全球所有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戶加起來有幾十萬。這些用戶的安全意識和經驗是參差不齊的,甚至用最原始的釣魚手法,就能夠把很多用戶的私鑰被調走。


所以說,這個安全問題可能不是智能合約系統內導致的,有可能是系統外,就是用戶在使用私鑰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04


“上兵伐謀,最好辦法是通過談判維權”


汪雪婧:大多數情況下,交易平臺出現問題後,投資者才想到諮詢律師維權。在您看來,從法律的角度而言,投資者如何做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另外,萬一出現不可預測情況,投資者又該如何做才能最大化維護自己的利益?


盧鼎亮:目前交易所的安全問題確實是投資人非常關心的核心問題,特別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很可能出現黑客攻擊、不能提現、網站停止運營、客服聯繫不上、數據發生錯誤等情況。


根據我們掌握的一些公開資料,在2019年“出事”的交易所就有38家,至少有超過500人因為涉嫌虛擬貨幣相關的犯罪被公安機關逮捕,比如詐騙、非法經營、傳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罪名,涉案金額超過了226億人民幣。


由於數字資產交易所很多牌照申請在海外、運營主體註冊在海外,但是主要用戶確實是國內用戶。再加上平臺監管存在法律上的困難和障礙。因此數字資產交易所非常容易發生道德風險,一紙通告,可能就會讓投資人損失上億資金。目前行業內出現挪用資金、監守自盜、財務管理混亂、不公開不透明、沒有第三方監管、沒有內部增信措施和外部增信措施的情況比比皆是。


作為律師,從法律的角度,我主要說一下目前投資人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如何更好維護自己的權益。


數字資產交易所出現的幾個主要安全問題:


第一,黑客攻擊。剛才大家也都說過了,幾乎所有交易所都遭受過黑客攻擊。比如說門頭溝交易所。


第二,內部人員監守自盜。由於沒有完善的風險隔離措施,或對於員工權限監督不力,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也存在員工監守自盜,部分擁有平臺操作權限的員工利用內部信任為自己謀取不義之財。


2016年交易平臺ShapeShift發生的員工盜取比特幣事件,通過私下盜取和將敏感信息轉賣給他人的方式給交易平臺共造成23萬美元損失。


第三,還有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當用戶來取現的時候,平臺沒有這麼多的資金。也就是資產遠遠低於負債了,那麼可能會出現平臺跑路。比如說,19年5月的萬通啟元就是一個案例典型。


第四,很多國內運營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服務器放在海外,在海外註冊了基金會公司。嚴格來說,它們屬於“域外交易場所”。但是很多交易所的投資人又是中國人,有些運營中心在國內。因此,實際維權的時候,如果找不準點,證據不紮實,依據不充分,很容易被相互推諉,維權無門


從數字資產交易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基本上可能會涉及到民事法律關係和刑事法律關係。在刑事法律關係,大家比較關注的幾個點,第一是非法集資


比如以虛擬貨幣為載體所進行的各類ICO、IFO、IEO、IMO等。相關融資主體通過違規發售、流通代幣,向投資者籌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其本質上屬於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行為。


第二,一些不太規範的項目方可能會涉及到傳銷,而這些項目方的代幣也會上到一些交易所。例如,虛擬貨幣“亞泰坊”幣(APC幣)。這個項目上了交易所,同時,也設定了通過老會員帶新會員的一些機制。最終,法院判決他們傳銷。


第三,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幣圈的項目方通過所謂的ICO與交易所直接實現了所謂的“一鍵發幣”、“一步上市”,很多項目方存在向境內用戶兜售所謂“價值分享”、“上市共贏”、“百倍收益”等概念,使項目的Token標的物具有證券性質,並在Token的發放、使用、消耗、回收等環節中,直接或間接約定了溢價回購、分取紅利、投資返利、錨定某標的物價格等。


第四,非法經營罪。目前,交易所及發幣被司法認定為是非法經營罪的,也不少見。


此外還有,職務侵佔及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在一些交易所出現問題時,可能是員工或者高管監守自盜。


那麼,該如何維權?


上兵伐謀,最好的辦法是通過談判的角度來維護權益,特別是在早期:通過找到交易所的問題,發送律師函,媒體曝光等方式。但是一定要把握住正常維權與過度維權的關係。談判的優勢是私密、回款可能性大。


受害投資人在網站拖延錢款初期,投資人發現提現困難立刻啟動商務談判,與對方嚴正交涉,儘快還款;此時交易所或項目方往往會很容易協商成功。


劣勢是時機把握不準,度可能把握不準,容易被交易所或項目方下套,以敲詐勒索罪進行報復。


在維權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合法維權和敲詐勒索的界限,我們建議在交易所可能有風險的時候,在早期以談判的方式來進行切入,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對於有些交易所已經明確發佈公告不能進行提現、兌付,這時候跟交易所進行談判基本上沒有太多用處,而且很可能也找不到談判的對象。此時,投資人的權益保護主要通過兩個途徑:


首先是民事訴訟,民事訴訟需要考慮到幾個點:


因為在數字資產交易所一般會有用戶協議,用戶協議裡面會有主體信息跟管轄權的約定,投資人需要了解到用戶協議當中關於投資人需要到哪個法院或者是哪個仲裁機構去進行訴訟或者仲裁。


但是往往交易所的用戶協議,特別是一些交易量比較小、不太規範的交易所的主體信息、項目信息、合同關鍵條款都沒有做充分的披露,甚至是缺失的,這種情況給法院的訴訟或者仲裁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法院和仲裁機構可能不受理。


通過訴訟程序和仲裁程序找不到人,可能需要公告,這時候時間週期會比較長,而且在仲裁條款當中,往往數字資產交易所會約定香港的仲裁中心和新加坡仲裁中心,這個維權成本是很高的。


在民事訴訟過程當中,還需要特別提醒幾點:


第一點,如果通過一般條款或者是法律原則進行民事訴訟的話,如果在此過程當中,這個平臺被刑事立案。那麼一般情況下,需要按照先刑後民的原則。民事審判會先行終止,等到刑事案件結束了才會處理民事案件。這個也是作為投資人需要把握的一個度。


第二點,在訴訟的過程當中,投資人往往會找不到被告的單位或者被告的這個主體就是一個殼公司,這時候要選擇為該項目方或者該交易所站過臺的大佬進行追償。畢竟“大佬”也好,KOL也好,他們的跑路成本較高。


第三,每個法官或者仲裁員對於數字資產有不同的理解,每個當事人對投資舉證主張的權利法律的依據不一樣,很可能造成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民事訴訟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可在訴訟期間向有關部門提請限制被告離境,對於跑路的平臺早期來說,這點是很有威懾力的。如果是被刑事立案,公安機關會主動限制其出境。民事訴訟存續期間,向有關部門申請並批准之後也是有可能限制其出境的,這個手段對於投資人維權非常有幫助。


民事訴訟當中還要把握住一個有力的武器就是擅用保全措施。通過提前進行訴前和訴中保全,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容易能夠和平臺方達成和解協議,這就是通過民事訴訟維權的一些技巧。


如果說平臺已經跑路,民事訴訟也無法立案的情況下,只能是到各地的公安機關的經偵大隊去進行報案。報案需要固定證據,並且選擇相應的罪名。


我國有關部門已通過通知或規定的形式,明令禁止虛擬貨幣發行融資行為。但是沒有法律或法規的明確規定。對有些數字資產的案件,偵查難度大,可能又是跨國、跨地區的,加上相關證據獲取成本非常高,導致警察沒法辦案或者辦案動力不足,所以大多數案件會被擱置,無實際進展。


但是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蒐集證據。沒有證據對方可能不會與你談判,公安不會立案,法院不會受理。


維權是一件費時費力,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的事情。因此,

需要採用組合拳、提前預判、通過多種手段,以談判、訴訟、刑事立案、行政調查等多種方式來維護權利。


汪雪婧:好的,感謝各位大佬的精彩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