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鼠年的到來,並沒有帶來“鼠”不盡的歡樂,反而是全國上下瀰漫在抗疫的恐慌中。老家河南意外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成為了“硬核河南”,引來網友的羨慕。


我所在的村莊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村莊很小,中間一條主幹道貫穿南北,向南直達國道310,向北穿越賈寨鎮,直通山東境內。商丘是一個大型勞務輸出地級市,京九線和隴海線在這裡交匯。


1月21日返鄉探親到家時,整個村子還是洋溢著春節特有的祥和靜謐氣息,各家各戶操持著年貨,大集人頭攢動,熱鬧至極。一直到今天大年初五,村子裡家家關門閉戶,中午豔陽高照,四下寂靜無聲。


身在河南這片豫東平原,我切實體驗到了廣袤鄉村裡抗疫的硝煙是如何無聲的升起的。


01


1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七,早晨6:00,從榮成出發,先至石島農貿市場買了一箱海鮮,吃完早餐,一番折騰,7:30正式踏上了漫漫歸家自駕行程。在威青高速上行駛約三個小時,到達青島。後轉至日蘭高速,最後換到濟廣高速,晚上20:00最終到家,全程歷時12個小時。


此時的村莊還在後知後覺,各種防護措施還沒有出臺。村子裡紅白喜事正常進行。村子西頭一位長輩去世,恰逢臘月二十九出殯,嗩吶聲聲,人來人往,按照河南傳統出殯習俗,操辦了一整天。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一切還都都在既定軌道上,奔騰向前。


爸爸忙裡忙外,早早的和他的一幫老表兄弟們策劃好了今年春節的聚會行程。提前在王集上預定了三桌菜,計劃大年初三那天,眾人一聚,推杯換盞,共敘鼠年。站在大路上,村子和往年相比安靜了許多,沒有炮竹聲聲。往年是市區禁止煙花炮竹,今年鄉村也沒有幸免。談起來,眾人雖然稍有遺憾,說著傳統慢慢少了傳承,但也是欣然接受這一新政策。


臘月二十九晚上,劉家一門近二十戶的爺們,按照往年慣例,正常組織了一年一聚。一年時間,他們各奔東西,黃土地上的人們勤勤懇懇,世代耕耘。循著家鄉的羈絆,他們又像候鳥一樣又飛回了最初成長的地方。煙霧繚繞,人聲鼎沸,365天的時間積澱在共同舉杯的那一刻達到鼎盛。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大年三十,春晚如期上演。武漢的戰役在晚會里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示,在這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裡摻雜上了惶恐的底色。


零點跨年如約而至,豬年就此別過,鼠年來了。


02


大年初一,家裡有了緊張的氣氛。首先是媽媽急了。


看到電視裡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重點是鍾南山院士在電視裡大聲疾呼,甚至說道動情處哽咽無聲。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經歷過非典的戰役,他們異常相信鍾院士的話。於是她抓起電話給七大姑八大姨挨個通知,“今年你們別來了”、“我們也不過去了”……一通安排,所有過年來往一律暫停。


此時,爸爸不樂意了。


年前已經安排好了三桌飯菜,他不想就此作罷。口中嚷嚷:“一年就這一次,不能取消!”。老兩口站在院子裡“唇槍舌劍”,幾番回合,爸爸敗下陣來。


大年初二,我倆的探親戚之旅還得繼續。駕車到了丈母孃家,剛坐定,就聽到了他們村子裡大喇叭響起,“村子裡的客人吃完午飯趕快回家,下午14:00準時斷路封村!”。中午吃飯大家也是戴著口罩,草草飯畢,就此散去。


下午,大雪不期而至,洋洋灑灑。大霧也適時而至,能見度不足百米米,讓人更加心慌。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疫情戰役在鄉村裡正式打響了。


03


周邊村子陸續斷路封村!


我們的村子剛開始倒是沒有封村。村子裡主幹道是周邊的一條比較大的交通幹道,17路公交車經過這裡直達商丘市火車站,政府要求這條路要保持暢通。後面禁不住疫情壓力,村子裡這條路也正式封路,嚴禁人員外出和進入。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往年,大年初三到初五這幾天,村子裡熱鬧異常,各家各戶迎來送往,親戚之間互相造訪。今年,村子裡有的就是安靜。家家關門閉戶,中午豔陽高照,四下寂靜無聲。


大年初六這天,村子喇叭又一次響起,村支書明確宣佈周邊有一村子發現疑似病例。要求各家各戶一定要居家隔離,不要外出。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微信群裡不時會傳來一些消息。隔壁哪個哪個村子有人是疑似病例,搞得人心惶惶。吃完午飯,聚在誰家門口,一幫睡衣一族戴著口罩,討論著疫情進展,畫面也是有些搞笑。


疫情下的河南鄉村

再緊張的疫情局勢,生活也是波瀾不驚的往前進行。


媽媽想著法子消化年貨,原來買來招待客人的一堆菜只能靠自己人解決掉了。火鍋已經張羅了兩回,萬物皆可涮,火鍋是吃菜比較快的方式。


04


原計劃1月30日返回,後延期至2月2日,再至最終接到公司通知,“居家隔離,等待通知”。


一直希望的假期延長,竟然以這種方式最終實現了。已經有好多年,不曾在家過元宵節,今年終於有可能。究竟應該高興呢?還是不高興?


有人說河南鄉村的疫情防控方式很low,這個時間點還有這樣的言論出來,實在是讓人覺得悚然。


疫情裡的河南鄉村呈現出了最真實的鄉土中國。偉人說過,黑貓白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