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疫情蔓延極大的影響了國人當下的生活,但同時點燃了中國人團結抗疫的熱情,社會各界掀起了捐款捐物的浪潮。

憑藉賽拉維特有的研發基因和對住宅產品未來趨勢的判斷,我們決定用自己特有的形式,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因此策劃“戰疫”系列行動,共採集到5266個樣本量,希望這些真實數據能夠為廣大房地產企業在日後的產品研發上提供助力,也為更多家庭的居所規劃提供有利參考。

一、 5266組家庭基本情況

調研問卷答題者區域分佈情況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調研數據範圍涵蓋全國超過13個省市,5000多個家庭。其中甘肅、四川、內蒙、福建、雲南等投票不足1%的省市數據總和佔比29%。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根據答題者的家庭結構情況顯示,三口之家以40%的佔比居首,老幼同住的綜合佔比達到27%,因此居家產品研究要考慮全齡化。

Q:你對你現在的居住環境滿意嗎?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你認為,改善目前自己居住狀態的最主要手段是什麼?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對於疫情期間的居家體驗,僅有20%的人對居家環境很滿意。為了改善現狀,56%的客戶認為換房子才是主要途徑。因此急切的需要好產品來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指數。

Q:疫情過後,你對自己住所有什麼規劃?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疫情過後52%的客戶萌生了置業計劃,其中剛需客戶佔比18%,改善客戶佔比34%。對於存量房子的改進,42%的客戶表達了裝修意願。因此,賽拉維認為置業需求未來有可能會迎來一波釋放,能否感動客戶的心關鍵要看產品是否足夠優秀。

Q:出於對突發疫情的考慮,以後買房,你會比以前更側重考慮什麼樣子房子?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面朝陽光,清風徐來是置業中客戶最關注的因素,南北通透採光良好可讓住宅自帶免疫力。在客戶需求的優先級排序中,首先關注戶型本身的大格局優勢,其次是精裝配置小細節,例如收納、風格、色彩等。

二、開心“宅”的理想空間

Q:你對你現在的家,最不滿意的三個功能空間是哪裡?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不滿意度排在榜首的客廳、餐廳、廚房,究其原因主要是空間場景單一,功能欠佳,無法給客戶帶來有趣有料的體驗感。

其次是臥室、書房、兒童房類的居室空間,家庭成員的必要功能無法被滿足,女主人沒有化妝區,男主人缺少不被打擾的書房,孩子缺少舒適的成長天地。

客戶對於不同空間的槽點和期待是什麼?接下來為大家一一揭曉。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宅在家期間,你發現家裡的玄關有哪些不足?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經此一“疫”,你對“在入戶玄關處洗手/物品消毒”的需求度如何?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1.收納升級:玄關收納的基本需求依然是目前大多數住宅做不到的,玄關收納的老大難問題需要產品人付出更大的努力解決改善。

2.抗疫升級:疫情過後,大家對於病毒的防範心理依然存在。71%的人認為玄關處設計消洗功能很有必要,玄關空間若能實現“免接觸”+“勤消洗”,病毒則無法靠近家人。另外,快遞包裝在戶外完成拆開、丟棄的流程,也是避免病毒入侵的重要途徑。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疫情爆發後,你宅在家裡消磨時光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宅在家期間,你發現家裡的客廳有哪些不足?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由於長期被要求“宅”在家,你對目前你的住宅現狀有哪些新的要求?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理想的客廳需要有講究的外表,有趣的靈魂:

1.多元場景:未來,客廳打破面朝電視的單一模式,功能將變的更豐富,強調家人之間的陪伴、交流。多變客廳+兒童遊樂室,客廳+健身房,客廳+茶室,客廳+臥室,客廳+家庭SOHO,客廳+∞。足夠有趣的場景讓宅在家變得不再煎熬,橫廳、房廳、L型1.5廳是大趨勢。

2.井井有條:讓客廳展現講究好看的外表,收納規劃是關鍵。

3.陽臺理想:北方區域在客廳晾衣是一種尷尬但常見的矛盾,即使有些豪宅也不能倖免。賽拉維認為陽臺雖小,但從來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甚至“雙陽臺”才是居家理想標配,它還承載了寵物樂園、家庭後花園等各種美好理想。

疫情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感受家的溫情。未來,人們會更加重視家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因此需要更豐富的居家場景營造,能傳達溫暖、陪伴、歡樂的共享空間,即使宅再久都“玩不膩”是一所房子最大的魅力。

Q:疫情期間,小寶貝們不能出去玩,作為父母的你們是怎麼陪伴他們的呢?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面對疫情,老人的抵抗力較差,需減少外出,那老人們在家都愛忙活什麼事情呢?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1.童夢童享:小朋友活潑好動,家裡需要有給他們撒歡的空間,寓學於樂。對於少年而言,學習成為家裡頭等大事,居家環境考慮學霸培養的氛圍營造,讓父母感覺我的孩子未來可以上哈佛,想必會欣然微笑。

2.活力長者:老人在家呆的時間最長,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居家關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老人通常比較固執,堅持自己的生活習慣,因此居家環境設計在給老人更多的情感關注基礎上,也需要增加適老設施,讓長者保持愉悅和活力也是全家之福。

3.代際分區:三代同堂的家庭,需要格外關注代際分區,尊重家庭成員彼此生活習慣,同時也不阻隔愛與關心,雙鑰匙產品是隔而不離的最佳解決方案。

4.洄游動線:疫情期間在家無法外出,洄游動線可以讓老人小孩擁有遛彎健身跑道。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受疫情影響,你在假期裡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宅在家期間,你發現家裡的廚房有哪些不足?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封印在家一月餘,人人成為美食家,如何讓廚房既好用又好玩?

1.廚藝舞臺:長時間宅在家以後,需要更豐富的菜餚滿足家人的味蕾所需,中西廚格局結合人性化的疏闊尺度,讓廚房化身為主人大展廚藝的舞臺。

2.烹飪幫手:在家享受米其林餐廳的味蕾享受,離不開高科技廚電設備好幫手。類似蒸箱烤箱等,解鎖美食更多創意。

3.分類儲藏:冷藏食品與非冷藏食品分區儲存,特別是對蔬果糧油類收納,囤而不壞,是對食物最起碼的尊重。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宅在家期間,你發現家裡的餐廳有哪些不足?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1.收納升級:美酒咖啡是餐廳的常客,需要有專屬的容身之所。

2.餐桌升級:餐桌在滿足一家人一日三餐之外,還可當做大人和孩子的共享書桌。

3.便捷升級:邊吃飯邊追劇是不錯的選擇,餐廳考慮多媒體,手機充電點位預設。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宅在家期間,你發現家裡的衛生間有哪些不足?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1.收納升級:衛浴需要更強大的收納,不單單是充足的空間,更需要合理的分區規劃。

2.空間規劃:乾溼分離和良好的通風是一個衛生間的剛需,避免藏汙納垢保持空氣清新。

3.細節升級:一個小小的地漏困擾著88%的家庭。我很小,但我很重要!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疫情爆發後,除了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以外,你還做了哪些防疫措施?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家政間相當於人體的腎,完成居家環境的新陳代謝。五臟俱全的好戶型離不開家政功能,在戶型設計階段就需要將家政空間置入。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宅在家期間,你發現家裡的臥室有哪些不足?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1.收納升級:買買一時爽,存放愁斷腸。除了容量之外,對於髒淨分離、男女分區的精細化規劃也極其重要。

2.多元功能:睡前處理工作事務,清晨化個美美的妝,豐富的功能需要在臥室得以實現。

3.老幼呵護:可玩可憩的童趣天地,安全便捷的長輩臥室,臥室是陪伴人時間最長的空間。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家庭預備醫藥箱、急救包等應急用品,放在哪個位置更方便?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應急儲備,有備無患:家庭需要儲備藥品、工具、消防等特殊時期或災害條件下的應急用品,在關鍵時期會派上大用場。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疫情之下,應對於室內氣溶膠傳播途徑,你在廚房/衛生間的下水管處是否有處理手段?

病毒來襲,為了關照全家健康,除了針對病毒傳播採取的應急措施外,如何打造會呼吸的健康居所,讓清新空氣如影隨形成為世紀難題。從“致病宅”到“理想宅”,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勢在必行,新風系統、除霾紗窗、負離子健康材料、健康地漏、淨化水等多重系統的聯合,共同構成家的免疫盔甲。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疫情之後,你最有可能為家中添置哪些家用電器/智能設備?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智能產品實現無限可能:在居家配置上更加智能化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賽拉維認為,隨著5G技術的升級,身臨其境的情景體驗和快捷高效的萬物互聯在住宅產品中將極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Q:疫情之中的外出期間,你最希望小區樓道或大堂有哪些配置?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公區的設計當中需要關注一個關鍵詞:“免接觸”

由於公區人流量較大,想要避免細菌交叉感染,大堂入戶門的人臉識別、電梯的語音梯控、燈光的聲光控制、衛生間的感應龍頭或皂液器等,此類“免接觸式”設計更安全便捷。

Q:疫情之後,你希望自己的居住小區增加哪些基礎設施?

5266個家庭告訴你 疫情結束後他們想換這樣的房子

1.五分鐘生活圈: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實行封鎖管理。在社區之內能滿足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顯示出了巨大價值。如果在小區裡可以滿足就醫、蔬果供應、社區活動等功能,“被宅”時光依然美好。

2.網購服務設點:快遞投遞實現外投內取,箱內消毒,可避免人與人的的直接接觸,也阻止了病毒通過物品傳播。

報告中每一個數字背後,所反應的是疫情之下居家生活眾生相,其中飽含每個家庭鮮活的美好期待。被疫情籠罩的冬天總會過去,春暖花開終將到來。我們不必過分追求防疫殺菌設計,而更應該關注疫情給我們帶來的長效啟示,未來超強免疫力的健康住宅將會更加深入人心。伴隨人們對家的認知和情感理念升級,美好場景的打造將令親情在此升溫。

文章來源:賽拉維DESIGN(ID:clv-design),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