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琴人皆勇士

琴人的標籤大體有兩類:一類入世,憂天下之憂,另一類則相反,閒雲野鶴莫不相關。其實這兩類特質,都同時存在於大部分的琴人身上。


文人講究“琴以載道”,何為道?當代琴家李明忠先生曾說:“中國古琴是一種融人文中的道德、禮儀、禮教及天地間的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為一體的博大精深的藝術綜合體”,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真正的琴人皆勇士


中國的古琴音樂史,就是一部文人思想史,國人的風骨史。從魏晉南北朝始,有嵇康刑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廣陵散》盡顯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南宋後期,元兵南下,琴人郭楚望在瀟水和湘水合流的地方,從船中遠望九嶷山雲水奔騰,因熱愛祖國山河,感慨時勢飄零,因之作成《瀟湘水雲》。


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詩所作琴曲《離騷》,樂曲古樸蒼勁、深沉含蓄,抒發了屈原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


抗戰爆發之後,今虞琴社在張子謙、吳景略的領導下堅持抗日活動。一天,張子謙把岳飛《精忠詞》抄出來讓弟子樊伯炎改編為琴歌《滿江紅》,並與吳景略分任簫、琴,由樊伯炎演唱。一九三九年在浦東同鄉會禮堂的今虞琴社公演中,《滿江紅》全體演出人員不畏日寇,堅持演出。


真正的琴人皆勇士


琴人看似淡泊,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差池。中國的傳統文化,數千年來承載著中國士大夫風骨的,莫若古琴。古琴文化,也是一個具有“自我犧牲”精深的圖騰。琴人有大愛大恨,激情四溢,也會泰然自若,靜如止水。

最後,且以琴歌《滿江紅》直抒胸臆: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