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世界神話體系中有很多神話分支,比如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埃及神話、凱爾特神話等,這每一個神話分支在世界文學寶庫中都是一個璀璨無比的寶石,在他們背後無不體現著本國人民對於探索大自然和嚮往美好人生的原始思維特徵。同樣的,與他們相比,

中國的神話也活生生展現出早期先民的原始思維特徵,就是通過產生的幻覺和想象,把那些根本就不能化為一類的事物毫無理性和邏輯地聯繫起來,例如女媧,蛇尾人身,把本身兩個不是一類的事物聯繫起來。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伏羲女媧


法國作家列維.布留爾在他的著作《原始思維》中曾說:

在原始思維裡,人和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原邏輯”的“互滲”關係。“客體、存在物、現象能夠以我們不可思議的方式同時是它們自身,又是其它什麼東西。它們也以差不多同樣不可思議的方式發出和接受哪些在他們之外,被感覺的、繼續留在他們裡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質、作用。”

也就是說,在先民看來,那些正常的季節交替、時令節氣、颳風下雨打獵或者種植獲得大豐收等等,都是有專門的人負責的,在這些活動出現之前,這些專門負責的人會舉行一定的儀式,不然的話是不會下雨或者不會風調雨順而獲得大豐收的。這種在今天看來毫無理性和邏輯的聯想,正是原始思維的基本特徵。

中國的神話裡,有很多涉及人與自然的故事,例如盤古開天闢地、身體化為萬物,女媧用黃上造人、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后羿以弓箭射落九日,禹化身為熊以治水以及與水神共工的戰爭等等,就體現著原始思維的特徵。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后羿射日

除了思維特徵之外,中國神話在精神實質上還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

第一,主題不變,一切為了生存

不管是人定勝天,還是斬妖除魔,都緊緊地圍繞著人的生存這個主題不變。

比如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是人與自然的鬥爭;再如禹殺相繇、黃帝與蚩尤戰爭,是剷除邪惡勢力,不讓他們再危害人的正常生存;就連女媧造人、禹同塗山氏之女的愛情和婚姻的故事,也同樣貫穿著生存的意義。

所以,不管劇情多麼荒誕,人的生存永遠是中國神話裡永恆不變的主題。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夸父逐日

第二,塑造英雄人物

我們不管是從書上,還是從影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神話中的英雄人物無不充滿著激揚的鬥志、神異的能力和英雄氣概。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大禹治水

神話英雄對巨大的自然災害,總是一馬當先,用自己巨大的能量和異於常人的聰明主動擔當,去與自然作鬥爭,扛起救人民於水火的大旗,從而改變那些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惡劣環境。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等都是這樣,面對敵人,敢於亮劍,英雄氣十足,禹殺相繇、黃帝戰蚩尤就是最好的例子,這說明,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包含著對人生的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

第三,塑造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鮮明,富於情感

先民們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英雄人物,是因為他們想改變自身所處的惡劣環境和他們所憎恨的黑暗勢力,但是他們沒有能力改變,所以,他們想象著創造英雄,來改變這一切,這些最初的願望都形象鮮明地體現在了神話之中。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精衛填海


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話具備文學特性的三個關鍵因素。這三個因素,也是後世一切文學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正緣乎此,神話與其他原始藝術一起,成為文學藝術發展的奠基石。

中國神話對中國後世文學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後世文學的發展提示了方向。

中國神話開創了“為人生”的主題,所有的英雄,都是為了人的生存,中國神話積澱,事實上成為了我國數千年文學發展的主流和傳統。“神話富於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徵,無疑引導了後世文學審美理想的發展走向。”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山海經

第二,眾多的中國神話,為中國後世文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泉

從《詩經》到近現代的文學,從詩歌散文到戲曲小說,無不得到神話的滋養。如屈原的楚辭,莊子的散文,李白、李賀、蘇軾等的詩歌。都使用了許多神話資料。神話對後世小說、戲曲的影響更是巨大,戰國時期的《穆天子傳》,《西遊記》、《封神演義》、《鏡花緣》,元明戲曲《柳毅傳書》、《張生煮海》等,無不與神話有著難解難分的血肉聯繫。

情感、形象和想象——淺談中國神話的精神內涵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西遊記

總結

中國神話是中國文化的起源,他就像河流的源頭一樣,由點到線,百川到海,滋養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女媧補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等一系列神話故事所體現出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勇於擔當,永不言敗!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2、苑榮秋.我國古代神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3、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