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前几天在上网上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现在的人很难感觉到快乐?

下面的一个留言至今给我很深的印象:

“因为,我们总是把时间浪费在了别人的生活里”

很多人都是模仿着别人生活的模式,进行着自己的生活

北大教授徐凯文教授指出:

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像是为别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1

《无问东西》里,梅贻琦一句话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享受的本质,源于真实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凌晨三点,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我们自认为自己的圈子很广,加入各种群聊,并且努力融入其中,想要寻求一份认同感,甚至觉得认识的人越多,自己的生活就更加真实

看着别人发各种朋友圈,自己也跟着发一段;

看着别人恋爱结婚,自己也开始寻求另一半;

看着别人打扮时尚,自己也要走不寻常路;

看见微信群里好友无数,能打开视屏聊十分钟以上的好友很少很少......

于是,便退出了群聊,一遍又一遍地刷着朋友圈......

问过自己无数次,这些东西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真实吗?

其实,之所以我们会觉得很累,并非生活太过于苛刻,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自己把快乐拒之门外

2

凌晨两点多,你翻着手机,打开微信,无数个红色的99+刺激着眼球

再次打开群聊,看见的还是求团帮忙砍价的小程序和一大堆无用的链接,顿时让你感觉索然无味

于是,点击屏幕右上角,拉到最下方,按下“删除并退出”,一系列的动作很娴熟,一时间感觉这个圈子清净了很多

“凌晨三点,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那么,你是第几次,按下“删除并退出”的键?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取悦别人,从别人的世界中走出来

你要知道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剧本,不是父母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不是朋友的番外篇

乔布斯说:

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别别人的生活里,你们的时间有限;

不要生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被条条框框,束缚牵绊;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发出来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呼喊。

3

中国人爱社交,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中国俗语里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微信通讯录的长度彷佛就是出门在外的底气

大部分人在潜意识里,都习惯把一个人当作潜在的资源

其实真正能帮到你的,少之又少

朋友向我倾诉,她很喜欢交朋友,只要是关于社交之类的活动都会参加,微信里杂七杂八的朋友加了很多

他自认为他的关系网很大,有点朋友满天下的感觉,而一次生病住院,中途治疗费用不够了,需要找朋友帮忙,一个个电话打出去后,再没了下文......

“凌晨三点,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有人说:成长是加法,而成熟是减法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拥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于是就什么都想要

可越来越发现,其实精简的人生,反而更加清爽,少了很多压力和束缚,走起路来,才更加轻松

当你慢慢退出那些无用的“社交”时,你可能慢慢成熟了,总之你要知道,无用的社交只是你掩藏无趣生活的一种手段

4

与其在微信群聊里做一个活着的“僵尸”,还不如干干脆脆地退出去,而那些不好意思退出的群聊背后,藏着无数一次性的人际交往

说真的,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从陌生到熟悉,最终又回归陌生

“凌晨三点,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简浅写过一篇文章,叫《有种关系叫:删了微信即是永别》写到:

“曾经我们会收藏一封又一封手写的信,后来我们抄写一条又一条手机内存满了存不下的短信,现在我们不删除每一条聊天记录,必要时还可以关键词搜索。

后来,搬家时,信一封又一封丢了。

后来,换手机时,短信一条又一条没保存住,抄写的本子也随多年前的信不知去了哪里。

后来,我们轻轻划一划指尖,几百条语音几千条对话瞬间消亡,甚至,那个人自此消失。”

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大概会遇到两万七千人,但能在我们身边的,往往只有两三个

因为那些长期驻扎在通讯录里几年不说话的人,注定只是你的匆匆过客

删掉没必要的群聊,放下手机,因为我们的一生圈子不会太大,有父母伴侣和几个知心朋友足以

关注“蚁后生活”,“明天你好”给你分享不一样的生活感悟,愿你我的明天更加美好!

“凌晨三点,我退出了微信群聊”: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