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教授馬建青《科學規劃,打好“後疫情”心理戰》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心理疏導是抗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3月10日在武漢考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再一次強調要高度重視疫情心理工作,他指出“要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場合多次提到疫情心理工作的重要性。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指出,病人心理康復需要一個過程,很多隔離在家的群眾時間長了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病亡者家屬也需要心理疏導,“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反覆強調抗疫工作中心理疏導、心理干預工作的重要性,是基於對重大疫情面前心理疏導和干預工作重要性的科學認識。心理援助工作是科學應對疫情的重要環節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僅僅只是影響人的軀體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影響人的心理安全和精神健康。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由於其傳播速度很快、波及面很廣、防控難度很大、危害性很大,所以,人們普遍會面臨著心理上的挑戰,會不同程度地出現恐慌、焦慮、擔憂、無助、壓抑、煩躁、無聊等情緒,這是正常人面臨重大突發事件時的正常反應。但這些消極情緒如果過於強烈或持久,不能得到及時的釋放、調整、化解,就會影響人的身心狀態,干擾正常生活,影響人際關係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一定會直接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但誰都有可能受“心理病毒”的影響。一些人沒有倒在新型冠狀病毒下,卻可能被“心理病毒”所傷害。危機狀態下,安心與安身是一致的,是互相促進的。減輕減少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是抗疫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抗疫工作離不開心理工作。抗擊疫情的同時,提升每個人的心理自助能力、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工作就成了個人和社會抗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需要進一步高度重視的工作。

及時、有效地將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體現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也體現了依靠科學戰勝疫情的精神


心理工作者正在積極行動

疫情來臨之時,中國的心理工作者第一時間行動起來了。全國與心理相關的學術團體、專家、志願者紛紛加入抗疫心理援助的行列,開通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編寫心理自助手冊、撰寫心理調節文章,開展個別諮詢和團體活動,進行廣泛的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工作。面向患者和隔離人群,面向失去親人的家屬,面向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面向廣大民眾……送去的是人間溫暖、相互關懷、專業支持,是一份安心,也是一種力量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面對疫情,在國家層面,國家衛健委第一時間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為各地科學、規範、有序開展心理干預、心理疏導工作提供了專業指導。國內各大心理團體紛紛就開展疫情心理援助發出倡議,就規範開展心理干預工作提出專業要求。各地、各機構對參與心理援助工作的人員進行緊急專業培訓,加強倫理指導,配備專業督導。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開展了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工作,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疫情心理援助工作在為廣大民眾提供安心服務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心理援助、危機干預隊伍的成長,並必將提升中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水平,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心理重建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目前,中國的疫情抗擊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

心理疏導與心理干預工作依然任重道遠。目前,全國還有一大批處於醫學觀測的人群。此外,還有許多依然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等。他們是現階段心理援助工作的主要對象。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隨著疫情慢慢結束,復工開始了,復學也正在準備,如何做好防疫工作,避免可能出現的感染。此外,中國還要防止境外病例的輸入。這些都還會給人們的內心帶來不踏實感,一些人依然會擔憂、不安、焦慮。前一階段疫情帶來的心理陰影

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會因遇到的疫情事件不同、遭受的傷害程度不同、自身的心理素質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心理影響。尤其是那些失去了家人、親朋好友的人,其內心的痛苦可能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其中的一些人還會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心理創傷可能會持續更久的時間。他們是“後疫情”時期心理干預的重要對象。重大災後心理援助工作是一場持久戰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因此,疫情結束後,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工作還在路上,仍需繼續打好“後疫情”心理戰,不能忽視、不能放鬆。越是此時此刻,越需要心理關懷,越需要專業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災後心理援助的經驗顯示,這個時候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更加重要。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武漢時強調:“要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尤其是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等的心理疏導工作。”在抗疫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本文作者:馬建青,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戰“疫”說理!強調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