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六保”:穩住經濟基本盤,為民生兜底

■ 社論

關注“六保”系列評論

中央在此時提出的“六保”,並非基於收縮底色的防守戰略,而是在開放包容的基調上,積極主動的防範戰略安排。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引人注意的是,在做好“六穩”工作的同時,此次會議首次提出“六保”任務,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一表述引發輿論關注。

就在同一天,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這一數據雖為季度GDP有統計以來的最低值,但卻充分展現出疫情下我國經濟較強的發展韌性和風險承載能力。

不過,這也說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強緊迫感。在此語境下,首提“六保”任務,無疑是針對當前經濟形勢清晰判研之後的精準施策,頗具現實意義。

“六保”的提出,首先有警示意義,說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嚴峻變化。但此時提出的“六保”,卻並非基於收縮底色的防守戰略,而是在開放包容的基調上,積極主動的防範戰略安排。

毋庸諱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遭遇內外雙重困境。最突出的挑戰,是國內外出現的需求缺口可能並非短期現象。作為世界工廠,內外部的需求缺口,無疑將對居民就業和生計、企業生存和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等帶來挑戰,進而給各級政府的財政帶來壓力,影響基層有效運轉。因此,會議將擴大內需戰略作為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石。

當前“六保”工作的標本兼治之路,指向的仍是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以不破不立的果敢和歷史擔當刮骨療傷,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首先,保居民就業就要保市場主體,保市場主體就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這就需要不斷加大要素資源的市場化改革力度,切實有效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打破壟斷,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化定價。

其中,若房地產的市場化改革能允許市場有效擠破房價泡沫,經濟社會運行成本將能實現極大降低,市場主體才能真正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民生和就業才能做加法,否則市場主體、民生、就業等或仍將負重而行。

其次,保民生、保基層運轉等就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的社會公共保障和公共救濟制度,搭建公共防護型保障體系。即中央政府可考慮通過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發行特別國債等舉措,增加民生投入、完善一般和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在開放土地市場的同時,繼續推進房地產稅改革,為基層政府提供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進而既保民生、保基層運轉,又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完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

此外,保糧食能源安全,要推動農村土地和糧食市場產購銷體制改革和能源體制改革。如允許和鼓勵家庭農場發展,允許社會資本進入農業市場,推進農業的集約化生產,提高其產業化、生態化運營等。

總之,當前經濟“六保”要擺脫過往短期刺激的思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不破不立的勇氣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同時,要用開放包容的胸懷和信念,激活經濟社會的內生活力,用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點亮經濟“六保”的前行航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