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是中國在西晉時期塞北眾多遊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國家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也使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由於漢族避難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進入長江流域,在長江下游江南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進一步增進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與中原漢族的文化和經濟聯繫。影響深遠,是中國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一般認為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延續到鮮卑魏建立。對五胡亂華的歷史作用,以及影響歷來有爭議。它是晉朝歷史上重要的現象,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名稱。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大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幾近亡種滅族。

東晉建立時,中原地區已淪喪於胡人之手。中原漢族在冉閔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規復失土為己任。故東晉自始至終都有北伐之舉,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的多次行動。東晉與五胡的戰爭,五胡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

歷史背景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當時晉朝統治者對於統治區胡人的剝削。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於是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又因為鮮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一書,該書將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此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東晉十六國”者,實則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

主要過程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前北方各族分佈圖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太子劉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鹿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帝。

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二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人口變遷

長年的戰爭使得中國的人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95,804戶,16,163,863人。

根據葛劍雄主編的《中國人口史》、《中國人口發展史》,由於門閥制度的存在,許多戶口被隱藏,西晉的實際戶口為在冊戶口的2倍多,最高時大約是300年前後,有3500萬人,其中北方2450萬人,南方1050萬人。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東晉建立後中原人民為躲避胡人殘暴統治和屠殺,未免戰火紛紛大量的南遷。這一時期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合計遷入過百萬,東晉因而設置了許多僑郡僑縣以安置北方流民,主要分佈在長江沿線。

除了南下之外,尚有許多黃河沿線的漢族投奔涼州張氏政權、遼東慕容氏政權甚至幽州王氏。慕容氏積極招納中原流民,還仿效東晉政府在遼東設置了一些僑縣。

復旦歷史學者葛劍雄認為,由於羯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人口損失僅比東漢末年小一些,谷底時期大約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

370年,前秦滅前燕時,根據《十六國春秋》的記載,從前燕得到245.87萬戶,998.79萬口,而前燕的轄區僅僅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和山西的一部分。加上之前屬於前燕管轄的秦隴地區和前涼管轄的河西地區,當時北方實際人口至少也有1300萬了。

東晉方面,由於西晉末南方已經有近千萬人口,但是東晉建立後尚且在境內有一些戰爭,人口有一定損失,但這些損失都被北方南下的流民補充,所以人口仍然維持在千萬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