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謀面卻刻骨銘心?在《查令十字街84號》找到被遺忘的交流方式

春有風箏,夏有魚,秋有青鳥,冬有雁,書信一來一往間,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慶餘年·遠來是客》中對書信情愫的描寫正是女作家海蓮·漢芙與書店主管弗蘭克·德爾之間長達二十年書信往來的美好歲月。

美國作家海蓮·漢芙的《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本書信體小說,這本精緻的小說收錄了她與英國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主管人弗蘭克·德爾之間的真實信件。嗜書如命的海蓮·漢芙對書籍的語言和翻譯有著古怪苛刻的要求,但嚴肅而專業的弗蘭克·德爾總能找到符合海蓮·漢芙要求的書。兩個愛書的人從單純的書籍買賣交易到暢談書籍的內容,後來整個店的員工和德爾的妻子女兒都加入到與漢芙的書信來往中,話題也深入到彼此的家庭、工作、生活中。

一封封來來往往的書信一寫就是二十年,但遺憾的是,直到弗蘭克·德爾去世,海蓮·漢芙都沒能到查令十字街的這家書店去看看。漢芙不忍心這些珍貴的書信模糊在歲月裡,為了紀念那段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經歷,她將她與德爾之間的往來信件整理成書並於1970年出版。不禁思考,我們享受快節奏快通信的今天,也失去了書信交流的那份書寫時字字斟酌的耐心和等待收信時翹首以盼的熱情。

素未謀面卻刻骨銘心?在《查令十字街84號》找到被遺忘的交流方式

一份書籍訂單的意外收穫

生活拮据的漢芙小姐,買不起紐約市索價昂貴的珍本書,又希望書籍品相良好,於是在看到文藝週刊上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廣告時就試著寫了一份訂單信寄過去。幸運的是,書店不僅寄來了她所列書單的現有存書,並答應會幫她留意裝幀精美的其他書目,價格也是很合漢芙的心思。從此,一場跨越大西洋的書信往來便開始了。

第一封正式而認真的信有了迴音後,漢芙便恢復了她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信首的稱呼從“諸位先生”到“弗蘭克”,再到“親愛的弗蘭克”。漢芙在信中無不用調侃的語氣指責弗蘭克找書的速度緩慢,和對某本書籍的不滿意。當然也對裝幀精美的圖書讚譽有加。弗蘭克是一位嚴肅又自律的英國紳士,他回信的稱呼從“敬愛的夫人”到“敬愛的漢芙小姐”再到熟識後的“親愛的漢芙”。他總能應付漢芙提出的各種古怪苛刻的要求,找到讓她滿意的書目。

漢芙有趣的書信內容,也吸引了書店裡的其他店員。他們工作之餘常做的事就是期待她的來信,從某一個員工偷偷摸摸寫信給漢芙,到後來大家都加入到跟她通信的行列。弗蘭克的妻子更是被漢芙的魅力吸引,還將鄰居做女紅的老太太引入到與漢芙的通信中。

鋪開信紙,鄭重的寫下稱呼,每句話都有思慮,每個字都需落筆的過程就是對彼此安靜卻滿是深意的思念。在電話、語音、微信等通訊技術不斷便利的快節奏的生活中,有多久沒有寫過信,有多久沒有沉下心表達對一個人的牽掛。同樣的聊天用語向著不同的頭像發送一番,即刻就能收到的隻言片語的回覆。通信錄裡有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想念的人卻少之又少。

素未謀面卻刻骨銘心?在《查令十字街84號》找到被遺忘的交流方式

跨越六千公里的紙短情長

漢芙向弗蘭克抱怨《新約全書》的拉丁文寫的不夠通俗,迫不及待的想得到只賣六美元的首版《大學論》,吐槽不完整的《佩皮斯日記》,喜歡引人入勝的《五人傳》。弗蘭克精心挑選了一本三邊頁緣都上金的《伊麗莎白時期情詩選》作為禮物送給漢芙,漢芙很是喜歡,並因為他們沒有直接題簽在扉頁上而是另附一張卡片題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簽、頁邊寫滿註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慼慼於懷、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

漢芙曾在工作中與編輯聊起蘭多,她讀過弗蘭克寄給她的一本蘭多全集,於是聊起來便滔滔不絕,但是編輯卻不耐煩的說漢芙對蘭多真是中毒不輕。漢芙無奈的在信中對弗蘭克說“這個世界上,瞭解我的只剩你一個了。”

當時的英國由於戰爭導致物資短缺,英國人民只能依靠配給和黑市交易獲得生活必需品。熱心的漢芙不斷的將雞蛋、火腿、甜麵餅寄到書店,讓弗蘭克分給店員和他們的家人。還讓朋友送去絲襪,分給店裡的女士和弗蘭克的妻子。但是漢芙的生活並不寬裕,如她自己說的那樣“我一輩子都在跟搖搖晃晃的桌椅、到處爬滿蟑螂的廚房為伍。”曾有段時期,她的生活十分潦倒,劇本屢屢遭拒,書籍也無人問津,但這些並不妨礙她對大洋彼岸的朋友的愛與牽掛。

漢芙會向他們聊起自己的生活,接了新的劇本,或需要重新租一間公寓,查令十字街的朋友們會向她說起某個員工辭職離開了倫敦,或弗蘭克家的鄰居是個很會女紅的老太太。他們像是很久沒有見面的老朋友,聊著他們共同認識的人的生活,聊著自己的快樂與悲傷。

把寫好的信裝進信封的時候,就能想到幾日後對方讀到書信的情景。接到從遙遠的城市寄來的貼了郵票、蓋了郵戳的信件時,會感覺格外的厚重和珍貴。如今信息的秒速抵達,少了太多兩兩相望的期待和在等待收信時不被察覺的情愫。

素未謀面卻刻骨銘心?在《查令十字街84號》找到被遺忘的交流方式

沒有了收信人,該憑何懷念

書信交流的二十年裡,漢芙和弗蘭克經歷了女店員的離職、老店員的離世、弗蘭克妻子生病等無數的事故變遷。在1969年,弗蘭克·德爾先生因腹膜炎辭世,一場跨越距離跨越國籍的心靈溝通,就此終結。

弗蘭克和家人一直期待著漢芙的英國之旅,從鄰居老太太願意留她住宿,到弗蘭克的兩個女兒離家住校,家裡的兩間臥室任她挑選。等待漢芙到英國去是書信裡常聊的話題,弗蘭克每次都期望她能在下一年的夏天來訪,但直到弗蘭克離世,漢芙都沒有去看一眼“她的書店”和“她的弗蘭克·德爾”。

漢芙寫信給她前往倫敦的朋友,字裡行間無不透著惋惜與悲痛:

賣這些好書給我的那個好心人已在幾個月前去世了,書店老闆馬克斯先生也已經不再人間。但是,書店還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該是多麼快樂自得又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才會堅持同素未謀面的人寫信二十年,如果那些信件隨著時間沉澱在歲月的塵埃裡該是多麼可惜。海蓮·漢芙女士終究不忍心讓兩個愛書的靈魂就此沉寂,她在弗蘭克女兒的幫助下,收集到這些珍貴的信件,並整理成書。《查令十字街84號》,

如果從此再無收信人,就把收信地址寫成書,讓所有人知道,那個收信人曾真實的存在過。

素未謀面卻刻骨銘心?在《查令十字街84號》找到被遺忘的交流方式

懂的人不必相見,字裡行間都是默契與牽掛。時間匆匆,在快速通信的時代,曾經最默契最牽掛的人或者早已消失在聊天窗口的頭像裡或手機線路的另一端。拋開浮躁的喧囂塵世,寫一封信給自己心中的“查令十字街84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