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武備部】伍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建造中的美國航母“布什”號

航母,大國重器。能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是擁有雄厚工業實力的強國,能建造航母的船廠,也無一例外都是歷史悠久、技術強勁的知名船企。且看一看那以航母為左膀右臂的美利堅,有多少船廠能造航母,又有幾家,存在至今,還在加班加點、斷鋼削鐵……

鋼鐵之歌

1903年12月17日,來自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萊特兄弟成功試飛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

航空時代的大幕由此拉開。

美國海軍對這種“鐵鳥”興趣濃厚,1910年11月14日,一位勇敢的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飛機從美國海軍一艘巡洋艦上成功起飛,沒有墜海。

航母時代的大幕由此拉開。

在隨後的一戰中,交戰各國都出現了水上飛機母艦,實際上多為民船改裝而來,用以容納裝有浮筒、可在水面起降之飛機,這算是航母的雛形。

1918年5月,英國用一艘客輪,改裝出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四年之後,美國海軍如法炮製,用一艘拉煤船,改裝出美國第一艘航母。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

接下來,就是正規航母的競爭了。

所謂正規航母,即在建造之初,就是以航母為設計目的,而不是中途臨時改造。這方面的第一名,很意外的是日本人,充滿軍國主義野心的他們,在美國人改裝拉煤船的時候,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正規航母“鳳翔”號。

恰逢此時列強簽訂了一個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自海軍規模進行了限制,許多正在建造的大型戰艦都要拆除。正想造航母的美國海軍靈機一動,選中了兩艘在建的“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命船廠將其改為航母。雖然又是中途改建,但比起拉煤船來,戰列巡洋艦屬於結實得多的軍艦,只不過對於從來沒有造過航母的船廠來說,這可不是輕鬆的差事。

受命者有兩個,一個為伯利恆鋼鐵公司下屬前河船廠,另一個為紐約造船公司。

先來說說前者。伯利恆鋼鐵公司是創立於19世紀的美國王牌企業,其創始人查爾斯米歇爾施瓦布曾是“鋼鐵大王”卡內基身邊的首席助手,後來藉助華爾街的力量,組建自己的鋼鐵公司,時間是1904年。這家鋼鐵公司是在合併幾家大型企業的基礎上組建,故而從一誕生時,就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巨頭。造船業是其核心業務之一,依靠資本的力量,此巨頭大肆收購美國境內的知名船廠,1913年,有30年曆史的前河船廠被納入其麾下。

這家位於馬薩諸塞州的船廠以生產船用發動機起家,在1893年開始接到軍方訂單。隨著軍方訂單規模從一兩千噸的驅逐艦,上升到一兩萬噸的戰列艦,船廠規模也急劇擴大。這種擴大所需要的投資,在軍方收貨付款之前,大部分都需要船廠自己投入,結果就導致船廠出現資金週轉問題,最後才落入了伯利恆手中。

伯利恆麾下船廠不少,但在同時擅長造軍艦與民船的不多,前河船廠是其中水平最高的一個。施瓦布先生決定將其發展為一家“能造任何船”的美國頂級船企,為此特意合併公司下屬船廠,成立造船部,總部就位於前河船廠所在的昆西市。在大量金融資本的注入之下,加上施瓦布先生在政界的關係,前河船廠迅速壯大,一戰時期,創下了28天建造一艘驅逐艦的紀錄。

一戰結束之後,前河船廠已經實現“能造任何船”的目標,除了那個剛剛蹦出來的航母。

前河船廠如此,紐約造船公司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家成立於1899年的船企,創始人居然是一位道橋建築商。看似不靠譜的跨界,實則帶來了許多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其修建廠房船塢碼頭道路等等設施時,佈局合理、成本較低、建築進度很快。船廠在1899年7月開始施工,到1900年11月就開始建造第一艘船,隨後開始大接訂單,美國進入二十世紀後最大的兩艘客輪:26500噸的“蒙古利亞”號和27000噸的“滿洲利亞”號即是由其建造。六年之後,這家船企開始從軍方那裡接單,而且一上手就是接近兩萬噸的戰列艦,可謂是高水平高起點。

在受命改裝航母之前,紐約造船公司已造出四艘戰列艦。雖比不上前河船廠的全能,但在速度上,此船廠當是美利堅第一,如“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當時分別在四家船企開工建造,在軍方決定選擇兩家建造進度最快的出來改裝為航母時,第一名就是它(完成進度超過29%),第二名則是前河船廠(26%),而前者開工時間比後者還要晚8個月。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改裝完成的“列克星頓”級航母,注意其巨大的火炮

但速度快的紐約造船公司與“能造任何船”的前河船廠一樣,航母是對它們而言一個全新的事物,也是在當時最為複雜的軍艦,造這傢伙,難度可不小。更麻煩的是,在它們頭上,還有一個名為美國海軍建造維修局的官僚部門,指手畫腳。

指手畫腳的結果,就是耗時五年之後,改造出來一個裝有重型巡洋艦才會使用之203毫米火炮8門,以及重型巡洋艦才會配備之裝甲,同時又要攜帶超過八十架飛機,以至於需要十八萬馬力才能驅動的“混血怪物”,需知後來威震一時的納粹鉅艦“俾斯麥”驅動力還不到十五萬馬力。看似能飛能打,其實則存在因為動力消耗過大,導致持續作戰時間大幅度減少的致命缺陷,在二戰初期,這兩艘航母就受制於此,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有意思的是,美國的頭號假想敵日本,也以此法,改裝了一艘在建的戰列巡洋艦和一艘在建的戰列艦,分別名為“赤城”和“加賀”,其承建船企包括佐世保海軍船廠、川崎船廠、橫須賀海軍船廠。這些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才開始崛起的日本軍工企業,在造船造艦這件事情上有異乎尋常的速度,它們改裝出來的航母,與美國同行的產品相差無幾,但基礎工業之差距,依然巨大,這方面的主要表現,就是鋼鐵。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赤城”號航母

美國自1890年開始,就長期穩居世界第一鋼鐵大國的寶座,伯利恆這樣的鋼鐵公司可以為船企提供大量優質鋼鐵產品,前河船廠那樣的“私生子”更不用說。而日本的鋼鐵產量長期在列強中排倒數第一,1922年,也就是兩國四家船企都準備開始動工改造航母時,美國年度鋼鐵產量超過3600萬噸,日本還不到100萬噸。36VS1的差距,意味著前河船廠和紐約造船公司,可以選了又選,而那幾家日本船企,沒得選。

鋼鐵供應的充裕與否,不僅直接決定艦船的質量,更決定艦船的產量,這個差距,將在接下來的歷史中,更加充分的體現出來。接下來的歷史中,將有一家實力雄厚的美國船企進入航母建造業中,它將成為這一行的王者。

高手崛起

改裝航母只不過是美國海軍的過渡之計,誰不想擁有“根紅苗正”的航母?早在1922年,也就是那艘拉煤船航母服役之時,美國海軍就已有了要造正規航母的計劃,只不過受制於國內與國際局勢,直到1930年才開始得以實施。

這一次,美國海軍沒有選前河船廠,也沒有選紐約造船公司,而是選了一家在航母領域毫無實際經驗的船企。

紐波特紐斯,其英文縮寫為NNS。

NNS之創始人,名為柯林斯波特亨廷頓,是一位活躍於19世紀中後期的美國資本家。他是美國眾多鐵路公司的投資者,其中有一家名為切薩皮克&俄亥俄鐵路公司,這家公司承建的一條鐵路在1881年延伸到弗吉尼亞半島,連接此地一個天然良港——漢普頓錨地。亨廷頓在鐵路盡頭造了一個運煤碼頭,從事煤炭生意,順帶弄了個小船廠,用來維修運煤船隻。5年之後,這個小船廠在規模擴大之後,具備造船能力,NNS的歷史就此開始。其建造軍艦的歷史則開始於1897年。因為在鐵路生意中進行了大量賄賂活動,亨廷頓與美國政界那些樹大根深的家族關係非同一般,這為他的船企贏得了許多軍艦訂單。特別是當英國於1906年造出第一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即革命性的“無畏艦”之後,美國海軍奮起直追,一口氣下了二十餘艘訂單,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就落入了NNS手中。

這種垂青倒也並非完全源自於走後門,NNS確有過人之處,那就是其強大的研發與創新能力。這家公司一向以設計聞名於美國造船界,因為其設計師數量最多、質量最高。也正是有這個底子,當1910年11月14日,尤金·伊利從巡洋艦上起飛成功後,NNS就開始對“軍艦載機”產生強烈興趣,抽調設計師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就是二十年之後,美國海軍要造正規航母時,前河船廠、紐約造船公司、NNS都來競標,最後卻是沒有改裝航母之經驗的NNS成為了獲選者。

1931年9月26日,美國第一艘正規航母在NNS正式開工,17個月後就基本建成下水,再過16個月,正式服役,得名“遊騎兵”號。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1933年2月從NNS公司船廠下水的美國第一艘正規航母“遊騎兵”號

名字聽起來不錯,但遺憾的是,作為美軍第一艘正規航母,“遊騎兵”號在服役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問題,這說明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再強大的紙上設計也靠不住。至於實際作戰能力,“遊騎兵”號也大不如前河船廠與紐約造船公司的改裝航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二戰中,“遊騎兵”號被扔到了大西洋,在那裡渡過了風平浪靜的幾年,那兩艘改裝航母則上了太平洋戰場,與日軍血拼。

新生事物的發展總是一路崎嶇,有遠見的民族也總是可以堅持前行,而不是走回頭路。毛病叢生的第一艘正規航母,讓美國有了更加強烈的動機建造更加“正規”的航母,而不是繼續去改、改、改。當軍方又下了一波航母訂單後,NNS也不負所望,吸取“遊騎兵”號的寶貴經驗教訓,連造了三艘“約克城”級航母,分別名為“約克城”、“企業”、“大黃蜂”。這是一型設計極為成功的正規航母,美國航母的許多基本元素都是由此奠定。它們也是美國在二戰初期的絕對航母主力,每艘都是戰功赫赫,都是歷史名艦。

而當二戰的陰雲開始從歐洲吹到太平洋時,感受到日本強烈威脅的美國,開始準備大規模擴充海軍艦隊,這就迫使其不能只抓著一個NNS不放,隨著戰爭機器的加速,特別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國內船企都捲了進來。

二戰期間,美國參與航母建造的船企有十餘家,其中有六家參與建造大型艦隊航母,也就是強化版的“正規航母”,另有數家主造護航航母——一種用商船船體建造出來的輔助型航母。到戰爭結束時,這些船企一共建造出了25艘大型艦隊航母,11艘改裝航母,113艘護航航母。

對手日本在這方面的成績是4艘大型艦隊航母,7艘改裝航母,4艘護航航母。

毫無疑問,日本船企完敗給了美國船企。

在造船的戰爭中,NNS建造出了11艘大型艦隊航母,包括10艘“埃塞克斯”級,1艘“中途島”級。前河船廠建造了4艘大型艦隊航母,全部都是“埃塞克斯”級。紐約造船公司1艘大型艦隊航母都沒有撈到,它被三個“新人”所接替,其一名為布魯克林造船廠,建造了5艘“埃塞克斯”級,1艘“中途島”級;其二名為費城船廠,建造了2艘“埃塞克斯”級;其三名為諾福克船廠,建造了3艘“埃塞克斯”級。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NNS公司在二戰時期大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母

紐約造船公司幹嘛去了?

人家專心搞它的改裝航母事業去了。

大約從當年改裝“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開始,這家公司就迷戀上了這項事業,並長久耕耘於此,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技術和模式,以至於當太平洋上戰火熾烈,美國航母打得不夠用,要用軍艦快速改裝航母出來應急時,它就成了不二之選。

11艘改裝航母都出自於它家。

只不過改裝的起點,比以前數萬噸的戰列巡洋艦低了很多,降低到了萬餘噸巡洋艦的標準。其中包括9艘“獨立”級,2艘“塞班”級。

不得不說術業有專攻,當NNS因為專業崛起於大型艦隊航母領域時,紐約造船公司則成了改裝航母方面的執牛耳者。“獨立”級和“塞班”級雖然存在著甲板短小、載機數量少等毛病,但也有速度快、防禦好、成本低等優勢,在戰爭中表現十分優秀,在後期成為了“埃塞克斯”級的“黃金搭檔”,以“高低搭配”、“輕重組合”的方式,形成了強大的美國航母打擊艦隊。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航母改造專業戶紐約造船公司改裝出來的“獨立”級航母

戰爭中,9艘“獨立”級只損失了一艘,2艘“塞班”級無一損失。它們之中的許多都在戰後得以保留,如有兩艘“獨立”級去了法國,使用到上世紀60年代;有一艘去了西班牙,成為其海軍主力,一直使用到了1989年,並被改裝得“面目全非”,從一艘搭載螺旋槳飛機的舊時代航母,演變為一艘搭載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機的“新時代航母”,試問如果不是當初改得好,後面還經得起改?紐約造船公司可謂把改裝航母玩到了一個極致,自它之後,江湖上就再無這方面的高手,竟成獨孤!

與之相比,二戰時期,日本船企的改裝航母就只能用“呵呵”來形容了。如由日本主力船企川崎船廠用改裝出來的“飛鷹”號航母,噸位是“獨立”級的兩倍多,載機量卻基本一樣,航速還遠不如人家。讓人哭笑不得是,這種貨色還成為了日本海軍後期主力,被冠以大型艦隊航母的“美名”。

至於那百餘艘護航航母,因為技術難度不高,軍方要求也不高,就不用浪費專業航母建造商的時間和精力了,統統都被分給了一些“非專業航母建造商”。

如以流水線作業模式建造了大批“自由輪”的美國傳奇商人亨利·凱澤,旗下船企在一年時間內就造出了50艘護航航母,其中最快速度為76天一艘。幾家成立時間很短的船企,造出了另外60餘艘護航航母。

至於這些“非專業航母建造商”之產品的品質,也不用懷疑。在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擁有“武藏”號、“大和”號等鉅艦的日軍主力艦隊,鑽美軍空子,殺到了登陸場,對抗它們的只有6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和幾艘驅逐艦。在六個多小時的激戰中,這幾艘護航航母採用邊打邊跑的戰術,讓動用了包括“神風敢死隊”等伎倆的日軍艦隊束手無策,最後只有撤退。

戰火考驗證明了航母是新一代的海上霸主,但和平的到來,也意味著維持一支上百艘航母的大艦隊屬於極度愚蠢的行為,意欲開始在全球擴張霸權的美利堅,需要多少航母?需要什麼樣的航母?需要誰來建造它?

答案就在投於日本頭上的兩顆大炸彈那恐怖的轟鳴聲中。

核動力。

福兮禍兮

核動力航母與常規動力航母(也就是燒油的航母)相比,更為昂貴、複雜,但其作戰能力也更強。主要原因就在於核動力航母不需要消耗燃油來驅動自身龐大的艦體,多餘出來的空間可以裝載更多的飛機、彈藥和航空燃油。對於意欲制霸全球的美利堅來說,再貴,它也要。

至於數量,那要看對手而定。隨著“冷戰”的開始,美國需要保留的是一支對蘇聯有壓倒優勢的航母艦隊,而不是像二戰時期那樣的超級艦隊。蘇聯有多少航母呢?1970年以前為零,這就意味著美國的航母艦隊不需要上百,經過周密的計算和分析,數量應該在十艘左右,多了也養不起。

航母多了養不起,船企也是一樣,戰爭的結束,已經讓許多船企因為軍方訂單銳減而大幅虧損,乃至有倒閉者,這是一種宿命,只有那些技術最強、門路最正的船企,才會倖存下來。

這些倖存者的數目也隨著美國航母艦隊的變化而逐步減少。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在建造航母的船企包括NNS、布魯克林造船廠、紐約造船公司,其中NNS已經甩開後面兩位一大截,它不僅建造了大多數常規動力航母,還成為了美軍選定的核動力航母開發商。

當美國人在1954年率先搞出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艦艇——“鸚鵡螺”號核潛艇之後,NNS就敏銳的意識到,航母不久也會核動力化,在當年就與為“鸚鵡螺”號開發核反應堆的西屋電氣公司聯手,還拉上美國海軍,開始研發大型艦用核動力反應堆,劍指航母。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鸚鵡螺”號核潛艇

1958年2月4日,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在NNS開工,它繼承了一個光榮的名字“企業”號。三年零九個月後,“企業”號正式服役,以當時幣值計算造價約為4.5億美元,按2015年幣值換算則接近40億美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貴軍艦,這還不算其上搭載的飛機等裝備。它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軍艦,噸位超過9萬噸,能搭載九十餘架戰機,具備全球巡航作戰能力。

本來美國還為“企業”號的天價而肉痛,但當“企業”號服役後不久,便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大顯身手,隨後又與其他幾艘核動力軍艦組成編隊,展開高速全球巡航,耀武揚威,接著參與越戰,連番表現都很出色,大壯了美國國威。愉悅之下,美國決定全面換裝核動力航母,並以NNS為唯一指定供應商。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NNS公司建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

這下賺大發了。

需知從船企賺錢的角度來說,核動力航母與其他軍艦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長期的維修保養費用,這筆費用比造價還貴。以美國海軍自“企業”號之後大量製造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而言,其造價大約為50億美元,服役期間的維護費用卻接近200億美元!

而且這筆生意很有規律性,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美國核動力航母的維修週期為服役後18個月就要進港維修3個月,再服役18個月後,又進港維修5.5個月,再服役18個月後,繼續進港維修3個月……

從1958年到2016年,NNS一共為美國海軍建造完成11艘核動力航母,這意味著它可以根據每艘航母的維修保養週期,安排一個幾乎全年都不會休假的“增值服務表”。

大生意的秘訣在於要“捨得”,為了壟斷核動力航母生意,NNS需要做大量的投資,它擁有全美最大船塢,各種世界頂級的造船機器,一流的鋼材供應,超過四千名設計師,以及一個專門為航母而生的技術人員培訓學校。這些都要耗費大量的銀子,當美國在1996年開始立項研究“尼米茲”級的接替者“福特”級時,NNS又要投入大量資金研究包括電磁彈射等在內的新技術。

結果就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盤算中的大生意,在長期重金投入之下,利潤越來越少,最後竟然降到了10%以下。當NNS不僅接造核動力航母,還接造核動力潛艇、驅逐艦等軍艦之後,這個利潤率更是直接向5%逼近。

對於軍火生意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NNS卻深深陷入其中,難以自拔,因為長期專注於此道,它已經在利潤更高、市場更大的民船領域被新興的韓國、中國船企擠了出去,只有苦苦守著美國航母維生。

不是隨便哪家船廠都能造航母,美國航母船廠,又是哪家強?

NNS公司主要廠區航拍圖

1996年,天下第一的航母製造商NNS宣佈上市,希望能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獲得急需的資金。不料此舉效果不佳,反而導致其在5年後被美國軍工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收購,價碼還不到30億美元。

當然,這並不影響它繼續為美國海軍建造航母。

至於其它曾經建造過航母的船企,下場就遠不如NNS了。

以改裝航母而聞名的紐約造船公司,1968年因為缺少軍方訂單,民船生意又不景氣,宣告破產,奇葩的是當時它還在建造一艘核動力潛艇,這艘潛艇後來被海軍拖到另一家船廠完成後續工程。

前河船廠在1986年關閉,因為其母公司伯利恆出現了嚴重的虧損,都已經快活不下去。

在二戰後還曾建造航母的布魯克林造船廠,原本是美國海軍所有的“國企”,但隨著和平時代的降臨,軍方訂單的銳減,NNS壟斷航母建造等因素的衝擊,在1966年被關閉,隨後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紐約市政府,後者將其廠區改建成了一個博物館。

至於其它曾經參與過航母建造的企業,沒有官方背景的,基本上已經倒閉,像諾福克船廠這樣的海軍“國企”,逃過了變成博物館的厄運後,演化為了一個隸屬於海軍基地的維修保養站。

這些“航母之母”的慘淡現狀,與其所造之物的威風凜凜完全不相稱,但也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用來摧毀財富的武器,比如航母,遠不及用來製造財富的工具,比如民船,受歡迎,如果能由此推論出人類大體上還算是一種愛好和平的生物,豈不幸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