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温馨提示:本文约3700字,配图7幅,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关注”,谢谢!)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百眼巨人”号航母

  飞机自问世以后,很快就投入到海战中。1911年,在飞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就有一架飞机降落在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甲板上。第二年,有一架飞机从在英国希尔内斯港抛锚的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非洲”号的甲板上起飞,不久以后,这位飞行员又从离波特兰港不远的一艘正在航行中的战列舰“希伯尼亚”号上起飞。

  1914年的飞机飞行速度不快,飞行距离也不远。如果飞机要和舰队配合,就得把它装载在军舰上。由于军舰上没有跑道,飞机上需要安装浮筒,才能使它在海面上起飞和降落。因此,风平浪静的气象条件是必须的,它的母舰需要停止前进,才能把飞机投到水里去并收回来。这种笨拙而麻烦的飞行方式在战斗中是不能被接受的。水上飞机的性能从来也赶不上岸基飞机。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弹射飞起

  为此,海军将领们千方百计地要把机场搬到海上去,建造一个能够随舰队一起出海的小型浮动机场——航空母舰。

  当时,选择了3艘吨位大而速度快的军舰——战列巡洋舰进行改装。“勇敢”号和“光辉”号在20年代改建成航空母舰,可是“暴怒”号却安装了一门18英寸的火炮,只是在没有安装前主炮的甲板上设置了飞行甲板。就这样,它是作为一种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混合体而服役的。飞机能够在它的甲板上起飞,但不能在上面降落。虽然皇家海军航空队的中队长邓宁中校的确曾在“暴怒”号的前甲板上成功地降落过——该舰当然是逆风航行的,但是他进行第二次尝试时,他的飞机翻出了舰舷,勇敢的邓宁就这样随着他的飞机掉进了大海。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水面滑行

  在这次悲剧发生之后不久,“暴怒”号就把原先装18英寸大炮的地方改成了后飞行甲板。但处在该舰前后甲板中间的上层建筑,仍然是飞行的障碍,飞机要在舰上降落很不安全。所以,后来就把这个障碍拆掉了。“暴怒”号同它的姐妹舰“勇敢”号和“光辉”号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过役,但幸存下来的只有“暴怒”号一艘。

  这时,皇家海军有一艘叫“百眼巨人”号的客轮经过改装,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上的甲板很平坦,它的舰桥可以收缩。但是,任何一艘水面舰艇的设计都要求提供舰桥、桅杆,通常还有烟囱,或者至少是供主机排除其废气的出口位置。因此,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把舰桥、桅杆和烟囱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而这个上层建筑的位置又必须从飞行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去。这个“岛”式设计(从那时以来就这么称呼),是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发明的,海军部对此非常重视,给予他500英镑作为奖金。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吊运回收

  现在,舰上的飞行甲板可以提供一条长180米、宽35-45米的跑道了。虽然用陆上机场的标准来衡量,这条跑道是很短的,但是,飞机可以在航空母舰上比较安全地起飞了。飞机的降落,虽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冒险性,但对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来说,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在飞行甲板的前端设有一道拦栅,拦栅可以升起也可以降下,目的是为了防止正在着陆的飞机碰到停在甲板上的飞机,以及防止飞行员连同其飞机一起栽到海里去。但是,当时还没有什么措施来保证偏离甲板中心线的着陆飞机不撞到右舷的上层建筑,或者是防止这种着陆飞机从左舷滑到海里去。后来,由于在甲板上设置拦截钢索(它能钩住安装在飞机下面的着陆拦阻钩),又由于许多年以后发明了着陆瞄准镜(能够保证飞机在斜角跑道上对准中线降落),才大大地减少了飞机着陆时的危险因素。在最初的年代里,舰载飞机的飞行是困难的,也是危险的,今天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然这种飞行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去解决,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航空母舰作战上的战略战术和组织问题更难于解决。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百眼巨人”号航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飞机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列。它是战列舰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战列舰队中,其他所有的军舰都是战列舰的附属物,都是为了支援无畏舰而进行部署的。轻型巡洋舰中队在舰队的前头执行侦察任务,战列巡洋舰担负着打击敌人巡洋舰编队以防敌人获悉己方舰队运动情报的任务;驱逐舰中队掩护战列舰以防敌鱼雷艇或潜艇的攻击,并且执行对敌战列舰进行鱼雷攻击的任务。后来,舰队潜艇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起着潜水鱼雷艇的作用。在这支高度机动而平衡的庞大舰队中,现在又增添了飞机。当威力更为强大的飞机出现时,它就不只是一种侦察器了,而是变成了一种能飞行的武器发射台。

  在参加战列舰队的作战时,飞机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也是令人失望的。在日德兰海战中,5艘德国飞艇因为雾太大和基地上空的云层太低而被撤回。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一架飞得很低的水上飞机,观测不到德国和英国的舰队。尽管如此,飞机上的观测员最初的报告是准确的,但并没有送到侦察部队司令官手里。这位司令官是从传统的侦察渠道——轻型巡洋舰那里获取类似情报的。由于机械有故障,不得不缩短了这次孤军的侦察;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了进一步的飞行。

  习惯于部署大型军舰进行战列式作战的海军将领们,当时还看不到有什么紧急的任务要交给海军航空兵。后来,由于德国的战列舰队在数量上明显地处于劣势,使它不敢和英国主力舰队在海上较量,这些将领们才看到飞机的用场。当时接替杰利科上将担任主力舰队总司令的贝蒂,主张用鱼雷机去攻击停泊在港口的敌战列舰队。然而,当时还没有这种合适的飞机,1915年英国的水上飞机曾成功地对抛锚的军舰进行过鱼雷攻击。可是,要攻击装甲很厚的军舰就需要很大的鱼雷,而要从飞机上发射这种鱼雷,也就需要更大的飞机。这种飞机不会是水上飞机,因为它携带这么重的武器是不能起飞的。然而,鱼雷机的建造速度很慢,第一批装载在“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机因此而未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一战时期,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利用氢气飞艇进行海上巡逻

  海军将领们现在又看到了飞机的另一个用途,水上飞机、飞船和飞艇等飞行器被广泛地用来进行反潜巡逻,特别是有效地用来执行护航任务。执行这种护航任务的飞机,通常都是航速慢航程短的飞机。潜艇艇长只要看见一架飞机出现,就会很快地下潜。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潜艇就会失去占领有利战位的机会,使它不能对护航舰队实施鱼雷攻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飞机没有击沉过德国U型潜艇,但对U艇是个很大的威胁。

  最早使用航空母舰的是皇家海军航空兵,第一次成功地对舰船进行空投鱼雷攻击的也是皇家海军航空兵。可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如果皇家海军航空兵只是单纯地执行海上任务,那就显得过于庞大了。就这样,皇家海军航空兵于1918年4月1日不再存在了,它的2500架飞机和55000航空人员被吸收到新成立的皇家空军中。

  但皇家海军仍然需要飞机来进行支援,甚至还需要舰载飞机随舰队一起活动。这个要求虽然没有被否定,但对于如何管理这些飞机,在经过了长期的激烈争论之后,却做出了有利于新军种的决定,因此,对于舰载飞机的管理,皇家海军同皇家空军经历了20年的不愉快的共同管制。经决定,皇家空军要派一支航空中队去海上执行任务。但是,皇家空军竟然提出要把航空母舰置于它的领导之下,因为他们认为航空母舰只不过是海上的浮动机场而已。海军部击退了空军这个挑战,并重新取得了对航空母舰的作战指挥权,但这是以海军的拨款为代价的,就象海军部为了取得飞机上舰所付出的代价一样。然而,飞机的采购计划还是在空军部的手里,海军部所能提的也只是关于飞机的性能要求。海军得到的总不是最好的飞机,这一点毫不奇怪。

  空军将领们对海军航空兵兴趣不大,这并不出人意外。但使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军将领们基本上没有认识到航空母舰的潜在力量。尽管如此,航空母舰还是在继续建造,在本世纪30年代的初期,皇家海军航空母舰的数量,实际上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发展及思考!(上)

剑鱼飞机从“皇家方舟”号航母起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皇家空军把舰队航空队交还给皇家海军。当时,皇家海军只有“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是新的,还有6艘航母正在建造之中。它们在这次大战中表现得都很出色。当时该航空队只有200多架飞机,但到战争结束时,飞机的数量增加了6倍,然而半数以上却是美国的。就质量而言,当时的英国海上飞机远不如美国和日本的飞机。

  英国海军航空兵缺乏一个令人信服的方针和良好的规划。它的任务仍然象20年前所赋予于它的任务一样:侦察,防御飞机和潜艇的攻击,打击敌人大型军舰——但只能使敌舰队减速,以便使自己的战列舰队投入战斗。在随后的战斗中,舰队航空队寻找的是敌舰上的大炮,因为皇家海军这时仍然把航空母舰只看作是战列舰队的一种辅助工具,大多数海军将领认为,飞机只不过是起望远镜的作用,而不是起大炮的作用。这说明日德兰战争的阴影还在长期地笼罩着他们。

  如前所述,因为缺乏明确的方针和未能看出这种新式舰种——航空母舰的潜在力量,又加上受到战争初期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了英国错误地把大型航空母舰部署在它周围岛屿西边的通道上,这里正好是德国U型潜艇的巡逻区。“皇家方舟”号险些被鱼雷击中,而“勇敢”号则被打沉了,人员损失惨重。1940年的挪威战役表明,没有足够的防空力量,是不能把一支舰队部署到敌人岸基轰炸机航程之内的海区的,因为高性能的截击战斗机要比军舰上的防空火炮有用得多,不能为舰队或者是已在挪威登陆的陆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在疏忽了多年之后,就象人们本来早就预料到的那样,要与皇家空军协调海上的战斗是很困难的,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步克服了这个困难。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