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底部支撐

在全球疫情影響下,海外終端需求出現明顯下滑,製造業受到衝擊,部分大型鋼廠停產,並傳導至鐵元素需求,中國在海外疫情的影響下無法獨善其身。國內鋼材的需求端也受到較大影響,疊加成本端有下滑預期,近期鋼價承壓下行。電爐鋼成本近兩年來作為鋼價的重要支撐,並對長流程鋼材有一定保護,本文將從電爐鋼成本端入手,對電爐鋼成本底部進行研究。


電爐成本對高爐具有保護,觸發虧損後的停產力度取決於未來預期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廢鋼與短流程逐漸成為調節產量的方式。當前鋼廠按照成本高低排序為:電爐成本(峰、平、谷)>長流程成本,電爐鋼產量佔比在13%左右,因此電爐生產狀況也在近年來成為市場重要的託底指標。在電爐利潤出現虧損後會率先停產,緩解供需矛盾,因此可理解為電爐成本對高爐具有一定保護。一般來說,電爐企業在鋼價下跌時會選擇壓低廢鋼價格,但長流程鋼廠廢鋼消耗量更大,在廢鋼價格的話語權方面也相對更大。由於廢鋼供給並不充裕,在價格壓到很低的水平時難以收到廢鋼,但在成材價格下滑、鋼廠利潤處於低位時廢鋼價格也會有所鬆動。

對於短流程企業來說,成本過高時可能會先選擇降低重廢和中廢比例,甚至選擇減產,由全時段的生產向單班的谷電去生產,在低電價時段進行生產降低費用。如果利潤繼續下滑,鋼廠可能會選擇停產檢修。

一般來說華東地區晚上0點到8點上午谷電為0.3元-0.35元,峰電為1元,平電為0.6元;華南地區谷電為0.3-0.35元,峰電為1.1元,平電為0.65元;西南地區由於沒有谷電,平均價格為0.51元。具體來看,短流程冶煉成本包含電費、電極、人工、耐材、輔材、燃氣、人工、維修、軋製等費用,隨著廢鋼價格回落,目前電爐平均成本在3500元左右。

理論上來說,電爐關停較為靈活,在觸發虧損線即可停產,但一般來說部分鋼廠在虧100元/噸時會減產維持現金流,虧損繼續擴大則選擇停產,但實際電爐是否會停以及停多久,還需看鋼廠對未來鋼價的預期。如果是鋼價短期波動造成虧損且時間比較短,那麼減產的力度一般會比較小;如果鋼廠預計未來鋼價比較悲觀,那麼在虧損後選擇停產的幾率相對較高。


短流程成本高於長流程的格局短期難以發生改變

自2017年上半年開始,在淘汰地條鋼後導致廢鋼價格大跌,短流程利潤高於長流程鋼廠。隨著電爐鋼產能大幅擴張,而國內廢鋼資源轉向緊缺,尤其是廢鋼進口政策收緊導致進口阻力加大,加劇了廢鋼的短缺情況,導致2018年之後長短流程成本格局發生了轉變,電爐鋼成本開始明顯高於長流程鋼廠。近些年長流程鋼廠對廢鋼的添加技術日益成熟,同時有足夠的利潤支撐不斷增加廢鋼的比例,2017、18年部分企業添加廢鋼甚至達到20-30%,當前平均轉爐正常可添加15%左右的廢鋼。儘管目前電極成本較前期高點回落90%左右,使短流程成本縮減了100-200元,但

在當前的格局下,除非廢鋼供給大幅增加,不然電爐鋼成本高於長流程的格局難以打破。

國內雖然每年會產生大量廢鋼資源,但來自不同市場、不同成本會產生價格差,且國內的廢鋼產生量、回收量、加工量均不足,且在夏季高溫時會減少回收廢料,影響到廢鋼的供給。國外廢鋼價格長期低於國內,廢鋼進口的受限加劇了國內廢鋼供需的矛盾,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廢鋼協會一直呼籲開放廢鋼進口渠道、放開廢鋼進口政策,但從制訂新標準到最終實現廢鋼進口的時間週期較長,一般制訂週期為2.5年以上,最快也要1.5年,短期進口廢鋼仍難以放開。

整體而言,2020年國內擾動廢鋼產出的因素仍然存在,廢鋼供應是個較為平緩的增加過程,每年淨增2000萬噸左右,而國外進口政策今年放開的可能性較低,不會有太大增量。而鐵礦方面,在海外疫情蔓延,部分鋼廠出現停產的情況,鐵礦下半年的供需格局將趨於寬鬆。因此短流程鍊鋼成本仍將高於長流程,在終端需求不出現顯著惡化的情況下,電爐鋼成本也將繼續成為鋼價底部支撐,依舊是鋼價的邊際。


全年鐵元素供應寬鬆,悲觀情況下電爐鋼成本或至2900

春節以來受疫情影響,廢鋼產業鏈受到巨大影響,鋼廠廢鋼收購困難,到貨量大幅下降。隨著國內疫情逐步控制,各行業復工復產,廢鋼的供應也逐步好轉,在成材承壓的帶動下廢鋼也出現了連續跌價。儘管國內廢鋼資源增量相對有限,但基於全年鐵元素供應過剩,疊加海外鐵礦需求減少,廢鋼作為高成本的鐵元素疊加在產業鏈話語權較弱的情況,價格會首先受到衝擊。

當前廢鋼不斷向下調價,電爐利潤出現好轉並帶來了開工率的回升,但預計回升空間有限。對於長流程來講,自2月底以來鋼廠通過降低轉爐廢鋼添加及檢修來減產,廢鋼日耗也達到同期65%水平。由於工地復工後提前備貨等因素,近期鋼材消費雖處於高位但真實需求仍存在不確定性,疊加在較高庫存壓力的背景下,長流程受需求影響添加廢鋼意願或不及同期。就短流程而言,3月初電爐日耗僅為同期9%,當前已回升至同期的64%,此時利潤對應的產量水平大致為40萬噸左右,而本週產量為42萬噸,

在利潤不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電爐產量增量空間仍較為有限,整體對於廢鋼價格將造成一定壓力。

從電爐成本端來看,一季度廢鋼高點在2410元/噸,若以此價格作為短流程最高成本,那麼各地區電爐鋼平均成本在3650-3700元/噸左右,結合鋼廠利潤情況,電爐鋼鋼價最高點在3750左右。至於最低點,可參考2017年去掉中頻爐的價格,大概1700元/噸左右,若電價、輔料、電極等價格不變,對應的電爐鋼最低成本在2900元/噸附近。當時鐵礦價格在60-70美元/噸,大致對應了Vale礦難前的價格,廢鋼、鐵礦價格大致處於均衡水平。


總結以上,廢鋼與短流程是目前調節產量的主要方式,電爐成本對於高爐有一定保護作用,電爐生產狀況也在近年來成為市場重要的託底指標。國內擾動廢鋼產出的因素仍然存在,國外進口政策放開的可能性較低,預計2020年廢鋼供應有增量,但增量有限,而鐵礦的供需格局將趨於寬鬆,因此短期電爐鋼成本高於長流程的情況短期不會發生變化,電爐成本依舊是鋼價的邊際。自3月份以來,隨著各行業復工復產進度加快,廢鋼到貨量出現明顯回升。在當下全球疫情的影響下,終端需求出現回落,尤其是板材需求減弱,添加廢鋼動力一般,且鐵元素供應整體趨於寬鬆,廢鋼供應恢復的速度也超過需求恢復,基於這種背景廢鋼、鐵礦都將呈下移的態勢。

作為高成本的鐵元素廢鋼也將出現下跌並帶動鋼材估值向下,下滑節奏由終端需求和利潤引導,在鐵礦供給不出現較大影響從而負反饋至廢鋼端的情況下,電爐鋼成本在極度悲觀的情況下有望跌破3000元/噸並向2900元/噸靠攏。若未來鋼價持續下跌,在高成本的短流程利潤被擊穿停產後,鋼價會繼續向低成本的長流程靠近,屆時短流程的產量減量以及長流程降低廢鋼添加能否支撐鋼價,還需結合當時的終端需求與對未來的預期情況進行判斷。

風險點:海外疫情對鐵礦供應產生重大影響,廢鋼進口放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