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商對管理的思索,中小企業應適當融入“精細化管理”

聖商通過相關公開資料看到,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8000多萬中小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換言之,中國超過98%的中小企業成立十年內都會走向死亡。那麼,聖商思索現代企業中的“精細化管理”,會不會是一個可以提高企業生存機會的解決辦法。

聖商對管理的思索,中小企業應適當融入“精細化管理”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真實的數據面前,中小企業的創業之路就是這樣的殘酷。在同行業初創型的中小企業,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中小企業基本進入了第一年創立、第二年賺錢、第三年就倒閉的惡性循環。掙錢難,花錢易!稅費成本、人工成本、場地成本、營銷成本……這些不勝枚舉的負擔正在不斷壓垮每一個剛剛出生不久的中小企業!

對於初創不久的中小企業來說,它們正處於摸爬滾打的水深火熱之中,這期間在行業領域內知名度小,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規範化管理體系也沒有成熟,甚至有的行業都沒有可供學習的典型或標杆,企業的發展一片迷茫。於是,很多中小企業主將希望寄於“管理”這塊看上去充滿無限能量的魔法石上,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然而在管理這一浩如煙海的大課題中,怎樣才能找到讓自己脫身泥潭的方法呢?

人們在短短時間內,就將目光落在了精細化管理上,這一在西方被譽為管理聖經的舶來品,瞬時就成為了中小企業主的救命稻草和指引燈塔,然而“精細化管理”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誠然,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精密細緻的管理,那麼則會失去員工的信任,員工如果做不到精密細緻的自我管理那麼則會迷失自我、錯失機會,如果經常有差錯出現,那麼這個企業將陷入難以挽回的境地。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們的基本共識,也同樣是他們共同的焦慮,而這種焦慮又被對他們虎視眈眈的利益群體包裝成了各種春藥。

那麼為什麼說精細化管理並不是萬能的呢?

作為聖商集團旗下的一家新三板公眾公司,以及中國中小企業上市及股權投融資教育培訓細分領域的絕對的領頭羊,聖商也曾為中小企業提出發展思路: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科學化,或者叫規範化;第二是精細化;第三是個性化。“精細化管理”可作為深入探索的方向,融入得當的話,它將成為激發中小企業活性的滋補良藥,但它不是救命稻草,更不包治百病。

儘管如今精細化管理被包裝的似乎成為了中小企業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但很多企業主容易把目標簡單的放在“精細”兩個字上,實際卻是,根據自身情況有的放矢,在核心領域內有目的性的“精細”才是精細化管理的真正內涵和精髓所在。

中小企業本身基礎薄弱,負重前行,無論是資源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如果將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都融入所謂的精細化管理,很容易增加企業管理成本和運營負擔。聖商認為,中小企業應該抓住現階段的重點問題,將重點放在盈利性、可持續性發展、產品更迭、服務標準化方面,在一個或幾個關鍵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並對“精細化”進行深度認知,有效分析,狠抓落地執行,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管理上予取予求,幫助企業逐步脫離困境,長久發展。

最後,聖商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崇拜,不要粗淺認知,精細化管理可以提升企業內功,但這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要從最低層次的“管理”開始逐步發展,最終使之成為一種體系,一種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